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分類包括哮喘病、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以及肺結核等。引起以上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酸性體質、感染、大氣污染等。
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1、哮喘病
哮喘,即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疾病,以氣道出現慢性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或凌晨發作或加重。
2、氣管炎
氣管炎是指由生物或理化刺激等致病因素引起的器官-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急性或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等,秋冬季易發。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炎又稱阻塞性肺氣腫,系終末細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脹,并伴有氣腔壁的破壞。 近數十年來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率顯著增高,這是由于大氣污染、吸煙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誘發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演變為本病。
4、肺心病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或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臟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5、肺結核
肺結核也稱“肺癆”,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
中醫療法
中藥內服在出現發熱、流涕、咳嗽、頸背部等肌肉疼痛等癥狀后,可盡早選擇中醫藥治療,中醫治療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用藥需區分“表里寒熱虛實”,需要用藥的話面診過醫生后針對性的一人一方效果更好!
外治方法
【拔罐療法】
◆適應癥:肺部啰音較多及咳嗽較重者。
◆選穴:風門、大椎、肺俞。
◆操作:3~8 min/次,每周1~2次。亦可采用走罐療法。
【艾灸療法】
屬中醫學“肺炎喘嗽”“咳嗽”范疇,病位在肺,與脾、腎相關。預防和調理應以補肺益氣、健脾化痰為原則。
◆選穴:脾俞、肺俞、中府穴、膻中穴、太沖穴
◆灸法:雙側皆灸,7歲以下小兒每個穴位2分鐘,溫灸,7~12歲兒童每個穴位5分鐘,溫灸,成年人每個穴位10分鐘,溫灸。
【針灸療法】
◆適應癥:適用于各種咳嗽尤其是咳嗽難愈的患兒,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抗炎、鎮痛、止咳等作用。
◆灸法:可在線下門診咨詢中醫師。
食療
飲食避免大葷,少食多餐,減少腸胃負擔;
不食生冷,前兩周水果也盡量別多吃,保證喝水量,養肥潤肺,清火降燥;可吃的食物:雪梨、無花果、荸薺、竹蔗、白茅根、胡蘿卜。
生活習慣
盡量避免去人員密集場所;避免高強度運動;作息健康規律;注意保暖。
按摩
膻中穴是人體的穴位,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按揉膻中穴:用中指端按揉,每次2分鐘左右,或者用雙手拇指腹從下向上推,每次約2分鐘。
按摩膻中穴可以止咳化痰寬胸理氣、舒暢心胸等,調節人體全身的氣血。每晚捏脊按摩;搓腳底板;每晚睡前拍背。
此外,配合中醫藥治療以養陰益氣、補肺健脾、清除余邪,可起到恢復生機、促進病情康復的作用。
醫生介紹:楊寶江,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
1. 編寫論文《金水六君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腎氣虛型的臨床觀察》。
2.編寫論文《參附注射液聯合丹參酮ⅡA 磺酸鈉注射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3. 編寫論文《加味沙參麥冬湯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研究》,發表在《中國醫藥導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