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 VITALIZATION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巴南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重慶市202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巴南區人民廣場舉行,通過義診、心理健康測評、精神康復作品展覽等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精神衛生科普知識。
▲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在活動現場,多種多樣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在義診活動中,來自市精神衛生中心、巴南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專家們耐心解答了市民們的問題。
▲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50%的精神障礙起病于14歲之前,75%的精神障礙起病于24歲之前,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早干預、規范治療,會大大降低成年期精神障礙患病率和成年期精神障礙的功能損害程度。”市精衛中心兒童青少年科醫生彭美玲說,當前,精神心理問題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我們每天接診的兒童青少年患者占數量較大,這些患者主要面臨抑郁障礙、焦慮障礙、失眠等。”
彭美玲指出,青少年發病原因相對復雜,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其中,學習壓力是首要因素。“有的學生每天晚上學習到深夜,早上又早早起床,睡眠嚴重不足。同時,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考試和補課壓力,導致學生的心理負擔較重,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問題。”她還進一步補充說,除了學習壓力外,學生的精神心理問題還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學校的教育政策、同伴關系不和諧等,都可能成為誘發學生精神心理問題的因素。
那如何發現孩子的異常?彭美玲表示,在疾病的早期,孩子會表現出一些信號,意味著他們在精神心理方面可能出現問題。比如一些孩子原本積極主動上學,但突然變得不愿去,甚至哭泣;原本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近期成績驟降,并抱怨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原本興趣廣泛的孩子近來變得孤僻,不再與人交往,不參與活動等。在少數情況下,孩子還可能在家里會表現出自言自語、自笑或言語紊亂等行為。
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密切關注孩子在情緒和行為方面的變化,及時意識到他們可能在精神心理上遇到了問題,以便盡早干預。
彭美玲表示,針對精神心理治療,目前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精神心理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很多患者對藥物治療存在誤區,認為藥物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其實,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藥物治療是比較安全有效的。
據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丁國富介紹,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期間,我市將組織有關專家走進基層、社區、學校、農村、企事業單位等,引導公眾發現問題時采取科學方式應對,主動尋求幫助。同時,舉辦精神衛生線上知識答題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
轉自:重慶日報
編輯:高原
審核:李星婷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本公眾號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時代信報·新家長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