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者,材也,養之貴素,使之貴器。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要把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教師要當好大先生,更要上好思政課。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學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育學生成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新時代、新形勢。臨沂大學退役復學大學生這一群體數量逐年增加。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戎光領航輔導員工作室致力于探索黨建+思政育人新模式,著力研究退役大學生士兵在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以及大思政課中的作用發揮,現已初步形成“12345”思政育人新模式。截至2023年底,我校在籍退役復學大學生共1061人。退役復學大學生經歷部隊的錘煉,踐行著軍人作風和革命傳統。政治上,永遠跟黨走的決心堅定;思想上,能吃苦善戰斗的品格堅毅;學習上,風氣正勇實踐;生活上能自律樂奉獻,退役復學大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優勢發揮路徑值得探索。
“12345”育人新模式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黨建為引領,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充分利用退役復學大學生的軍人特質與品格優勢,充分發揮他們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榜樣示范和朋輩引領作用,探索形成了以“崇軍愛國、青春向黨”為主題,以“精進學業,立志報國”為目標的愛國主義教育“12345”育人新模式。即以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為核心,以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團和國防班主任兩支隊伍,通過創設“三味”課堂作為橋梁,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實踐、退役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感染力四個方面的新突破,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的五種助力能手。
(一)、以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為核心,弘揚退伍不褪色精神,當好愛國主義教育的“鼓手”。
退役復學大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軍事訓練、參軍人伍宣傳等方面的諸多優勢,以延續和傳承“老兵精神”為抓手,我們成立大學生退役軍人協會、組織他們通過紅色故事周周講、愛國主義宣講、主題班會等形式,幫助在校大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增強國防觀念、增加國防知識儲備,鼓勵更多有志青年學生參軍報國。
同時結合我校的溯園、紅色館、博物館等紅色教育陣地,不斷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途徑,讓全體學生感受偉大的沂蒙精神,激發大學生愛國熱情,讓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血脈、根植心中、代代傳承,不斷厚植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當好愛國主義教育的“鼓手”。
(二)、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團和國防教育班主任隊伍,完善愛國主義育人體系,當好國防教育的“助手”。
我們遴選退役復學大學生成立愛國主義宣講團、國防班主任,頒發聘書,將分散在各班級的退役復學大學生組織起來,形成強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力量。同時為各班級配備國防班主任,并為兩支隊伍的成員頒發受聘證書。兩支隊伍在七一、八一、國慶等重大時間節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30余場。
我們組織愛國主義宣講團和國防班主任讓他們結合自己豐富多彩的軍旅生涯,在宣講活動中重拾軍人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講述所習得的軍事理論、國防知識,聲情并茂,打破以往千篇一律、枯燥的教學形式,豐富了課堂內容,極大地引起大學生對軍事理論和國防知識的興趣,成為了我校國防教育的好“助手”。
(三)、創設三“味”課堂,豐富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當好國防教育的“推手”。
我們挖掘退役復學大學生具有的良好國防意識,過硬軍事素養、嚴明作風紀律,充分發揮這一群體的朋輩引領作用,不斷擴寬完善國防教育課程體系。一是打造具有“軍味”的第一課堂。退役大學生熟悉軍隊,掌握一定軍事理論知識,他們走進課堂,分享軍旅生活,講授部隊習得的國防觀念、國防知識和國防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彌補軍事理論課的短板弱項。二是構建具有“兵味”的第二課堂。我們的國防班主任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借助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慶節等重大節日活動,講述自己真實的服役經歷,讓學生對從軍報國有更直觀的感受。三是開設具有“戰味”的第三課堂。依托退役復學大學生豐富的實踐經驗、組織管理能力和執行力,讓他們帶隊前往學校紅色館、博物館、溯園等紅色教育基地,以講解員的身份講解沂蒙精神、抗大精神、孟良崮戰役、大青山戰役等革命故事,當好國防教育的“推手”。
(四)、打造軍訓“自訓”模式,延續老兵精神,當好新生軍訓的“能手”。
退役復學大學生經過軍隊歷練,具備過硬的軍事素質、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又比現役官兵更熟悉了解學生,與大一新生有更多共同語言,更有利于溝通交流和組織管理。我們利用退役復學大學生這一人才資源,建立新生軍訓“自訓”模式。
一方面成立退役復學大學生教官領導小組,對其進行專門的軍訓工作指導,為學生軍事化訓練提供穩定的后援基礎。另一方面做好對退役復學大學生教官的選拔和培訓。選拔具備較好軍事化素質的退役復學大學生擔任軍訓教官。同時對教官進行統一的體能檢查、體能訓練與軍事化訓練,從而提高教官的綜合素養,建立專業的退役復學大學生教官團隊。軍訓“自訓”模式充分發揮了“三全”育人的功能,調動了退役復學大學生參與國防教育的積極性,是參與新生軍訓的“能手”。
(五)、成立征兵宣講團,鼓勵大學生應征入伍,當好征兵動員的“號手”。
退役復學大學生是參軍人伍的實踐者和受益者,他們親歷兵役登記、體格檢查、政治考核,役前訓練、審批定兵,退投復學等環節,熟悉征兵政策和流程。我們讓這些退役復學大學生現身說法,參與征兵動員,解讀大學生參軍人伍政策和應征程序,對報名應征入伍大學生開展面對面的答疑解惑,更具有號召力與說服力。每個退役復學大學生都是一張宣傳征兵的名片。在退役復學大學生影響下,2022年征兵期以來,我們十余名學生光榮應征人伍,參軍報國的熱情空前高漲,征兵動員成績顯著,當好征兵動員的“號手”。
我們在初步探索“12345”愛國主義教育育人新模式的基礎上,下一步將建立健全“送出去、迎回來、扶一把”的長效機制,更加關注關愛退役復學大學生這一群體。進一步充分運用好退役復學大學生這一寶貴的人才資源,發揮他們在思想引領、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征兵宣傳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健全愛國主義教育育人模式探索長效機制,厚植在校大學生愛國情懷、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一是要以點帶面,強化黨建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與能力。以愛國主義教育新模式為突破點,增強全體師生的愛國榮軍意識,推動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二是要守正創新,進一步完善提升育人新模式,逐步探索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科學體系。(臨沂大學 王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