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7月中旬,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組織受助學生開展“受助思源反哺老區,紅旅宣講服務百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主要由“資助政策宣傳大使”和退役大學生組成,劃分四大專項小組:迷彩青年團宣傳組與黨史學習宣傳組負責紅色精神傳承,資助政策惠民組聚焦資助政策宣傳,鄉村振興觀察組探尋老區發展密碼。
活動期間,隊員們首先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碑園和百色起義紀念館,通過敬獻花圈、聆聽講解等方式,緬懷了革命先烈,深入了解了百色起義的光輝歷程。隨后,大家前往田東縣,在那恒村史館、那恒碼頭、紅軍船、經正書院等地重溫了革命歷史的點點滴滴,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隊員在百色起義紀念館、那恒村革命史館等場館完成3個微黨課視頻拍攝,將紅色場館轉化為“行走的思政課堂”。
實踐團還隊利用休息時間開展了資助政策宣講和快問快答互動活動,并分組入戶發放資助政策宣傳材料,向居民普及國家資助政策,將愛心與知識傳遞。截至實踐結束,共發放學生資助政策宣傳材料200份,3個資助政策宣講視頻已完成剪輯,后期將通過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持續傳播。
在樂業縣,實踐團參觀了紅七軍和紅八軍會師地舊址以及樂業會師紀念館,重走上崗紅軍橋并在橋上體驗當年會師的場景,使隊員們仿佛置身于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切感受到會師勝利的喜悅,進一步增強了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的能力。實踐團還走進了“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工作的地方——百坭村。通過參觀黃文秀先進事跡展覽館和觀看紀錄片,學生們被她堅定理想信念、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深深打動。受國家資助的學生還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學習黃文秀日記的感悟,深情表達了對黃文秀同志的崇高敬意。
此外,活動還安排了專題講座和沉浸式紅色情景劇情景教學等環節。通過《百色起義精神光照千秋》的專題講座,隊員們對“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眾、團結奮斗”的百色起義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沉浸式紅色情景劇情景教學則通過藝術化的表現形式,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百色起義的優良革命傳統和紅七軍的英勇輝煌歷程。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視野,鍛煉了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更讓他們在了解紅色革命歷史的過程中,培養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謝璐臨、廖獎依、何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