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期,有位粉絲看了《749局》之后,給我發私信吐槽——
“我想問一下這些拍爛片的導演心里就沒點B數嗎?他們真不知道自己拍的東西很垃圾嗎?屎都拉得到處是了,還非得捏著鼻子說一點都不臭。但凡他片子的質量能有他嘴一半硬,都不至于被罵得這么慘。”
被辣眼睛還是其次,他理解不了導演為什么還要嘴硬補一刀,公開表示自己拍得挺認真,沒人會花8年時間拍一坨屎。
要我說這位粉絲就是見得少了,圈內師老師之前接觸過不少導演,我認識的很多爛片導演真的覺得自己拍的東西一點問題也沒有。倒不是因為他們不懂電影,是因為他們不懂職場,不知道他們身邊壓根沒人和他們說真話。
中國拍電影現在基本都還是導演中心制,很多電影從立項開始,上到明星和制片、下到場務和龍套,基本都得聽導演的。導演的權力有多大呢?我親眼見過國內一個知名制片人,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被某位一線大導在辦公室里指著鼻子罵,制片人一直點頭哈腰道歉,一句嘴都不敢還。
當你隨便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大堆人的飯碗的時候,周圍會有人和你交心、給你挑刺嗎?大家都是挑著好的說,聽得多了,導演自己也就信了。一旦出現負面評價,那肯定就是觀眾無知、同行無恥、市場無情,總有刁民想害朕。
就拿陸川來說,他前段時間發微博說,有統計顯示,5到7成用戶都對《749局》表示了肯定——他可能真覺得大部分觀眾是喜歡這片子的。
他看到的這種統計是怎么來的呢?
電影上映前,身邊的人都說這片子好,但電影上映后,評分卻那么低,導演就不樂意了,問工作人員,大家真的不喜歡嗎?底下的打工人一看老板陰著臉,肯定要說,那都是同檔期對手出的陰招兒,評分都是黑子刷低的,不信我給您統計統計。
然后片方打工人就會找這部電影的營銷公司,讓他們整理數據,但是營銷公司的牛馬門也不傻,我說網上差評多,不是證明我們營銷工作沒有干好嗎?因此一般都是選10條好評再穿插幾條不痛不癢的差評,片方打工人拿到手里后再篩一遍,最后到導演手里只剩下:您最大的缺點,是太不注意休息、太不愛護身體了!
陸導會信這個數據,就是因為班上少了,不知道咱們牛馬們為了在職場中生存下去,給老板捧臭腳時能有多沒底線。而且陸川被身邊的人吹捧忽悠肯定不是一天兩天了,因為我看他之前甚至在路演時理直氣壯地問觀眾:我拍過《尋槍》《可可西里》《九層妖塔》,你覺得哪個是爛片?
這都10年過去了,他居然還覺得豆瓣評分4.4、口碑被《小時代》《分手大師》《澳門風云》全面碾壓的《九層妖塔》是部好片子。我懷疑一直有個打工人日以繼夜地搜集《九層妖塔》好評,然后告訴陸川:全網有7成用戶對《九層妖塔》表示了肯定,期待能看到您給中國電影帶去新的震撼!
不要以為只有名導身邊才有人吹捧、忽悠他們。
2018年,我采訪了《逐夢演藝圈》的導演畢志飛,這部電影當年以2分的成績成為豆瓣歷史上評分最低的電影。畢志飛很生氣,把豆瓣給告了,我一開始覺得他是在博眼球,但直到采訪時,這哥們特別誠懇地和我說,之前搞試映的時候,每次都全場笑聲,放映完收集的反饋意見里,也是好評比較多,怎么一上映豆瓣上就變成人人都在罵了呢?
其實媒體人去參加這種放映活動,一般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看完哪怕覺得不好,當著你面也基本不會說。都在一個圈子,抬頭不見低頭見,說實話,只會給大家帶來麻煩。
之前我參加某大片的放映活動,那電影都已經上映了,我看完了發了個豆瓣說感覺一般,結果當天就被人找到,讓我刪評論,我豆瓣標記過幾百部看過的電影,那之后我再也不敢標記院線片子了。
這其實算是電影行業的一個明規則。中國影視圈是一個特別重視人脈、人情的圈子,你有關系,會來事兒,那就能分蛋糕、賺大錢。你沒關系,哪怕你再有錢,人家搞大項目也不會帶你。所以不管大家私底下玩得多臟、怎么潑臟水,表面關系是一定要維系好的,場面話是一定要說的。
當年王家衛監制過一部豆瓣評分4.1的電影《擺渡人》,當時這部電影上映后罵聲一片,很多人都罵王家衛不愛惜羽毛,沒想到他反而發微博硬剛,說自己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更沒想到緊接著黃曉明、楊洋、劉亦菲、Angelababy、陳坤等,幾十個一線大明星排著隊轉發微博,說我也喜歡這部電影。
你說這些明星們,他們不知道這部片子難看嗎?但那可是王家衛啊,中國電影教父級的人物,背后站著無數電影資本,這是多難得的表態、站隊、巴結大佬的機會啊。而且我這時候不支持,萬一留人口舌、將來被人給穿小鞋了咋辦?在影視圈你想得罪人可太容易了。
師老師當初在影視圈當記者當主編時,就老因為“不懂事”被人搞。
之前有部豆瓣2.8分的爛片《大轟炸》,我估計很多人都沒看過。這片當年也是吹得牛逼哄哄的,網傳投資10億,請了范冰冰、布魯斯·威利、宋承憲等好幾十個國際大腕來演。這片宣傳期的時候,營銷公司找了我們一次,想打廣告,開的價格還不低,我就去他們公司看了這部片。完事片方過來問我看得咋樣,我心理想著這片子怎么會爛成這樣,我就問對方是不是沒剪完。
說完對方臉都綠了,說這是剪完的成片,我當時就特生氣,我說剪完了都這么難看,那那這個廣告我們沒法接,然后氣氛就尬住了。過了沒兩天我就聽人說,圈子里傳某媒體的主編師某某巨裝逼,國際巨星布魯斯·威利找他采訪,他嫌人家腕小,采訪掉價,拒掉了。
我:?
在影視圈里只要你敢說實話,你就能天天被人錘。比如前兩年某家龍頭電影上市公司業績跌了,我就寫了下財報,而且很公正的說就算這公司現在業績不好,護城河也很厚,其他公司一時半會追不上。
結果這家公司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居然直接打電話來罵我,一上來就扣帽子說我唱衰電影行業,詆毀龍頭公司,就差說我收了迪士尼的錢要來搞垮中國電影了。真話說的多了,到后來一群人天天喊著要封殺這個封殺那個。我就想,都是財報上的東西,有這功夫,怎么不去好好做電影,去封殺讓你發財報的人,只敢封殺說點真話的幾個媒體人?
后來我轉行,就是因為覺得做文娛實在太沒意思了,別說報道負面,我們采訪名人,采訪提綱都是要提前給對方團隊審核的,什么能問什么不能問都被規定得死死的,采訪的時候,旁邊站一堆人,問提綱上沒有的問題立馬打斷。最后成文稿子也要審核很多遍,很多中性一點的措辭都不能寫,明星演技必須是有極大突破的,導演口碑必須是廣泛認可的,作品熱度必須是空前絕后的,就差跪下來直接磕一個了。
所以你別看大家在網上罵的血雨腥風,但在現實里,很多大咖都陷在信息繭房里,周圍一片歌舞升平。
那有人要問了,除開身邊的人蒙他們,這些大導演都沒有自己的審美嗎?完全不知道拍得爛了嗎?肯定還是有人知道片子存在問題的,比如張藝謀就說過,很多電影他拍到一半就知道完了,必敗無疑。但即便存在這種情況,大部分人電影上映時也不會承認,哪怕被罵嘴硬也要硬扛著。
畢竟現在一部電影動輒千萬、上億的投資,背后綁著一堆上市公司,導演自己不光拿了大筆導演費,很可能自己還投了錢、和背后資本有對賭,誰都不愿意吃虧。
再者說,電影口碑不好,這鍋要是導演自己背了,下次誰來找他合作?又不能甩鍋給制片人、監制和流量明星,想來想去,就只能把責任推給無良水軍、莫須有的同行以及看不懂電影還喜歡瞎逼逼的中國觀眾了。
這種故步自封的自嗨,對電影發展沒有任何好處。商業片是門大眾藝術、是商品,觀眾的真實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當年張藝謀拍《幸福時光》,反響不是很好,被媒體追著罵,北京晚報還搞了個調查,你覺得張藝謀江郎才盡了嗎?也正是這次滑鐵盧驅使張藝謀走出舒適圈,才有了后來劃時代的大片《英雄》。
可你反觀現在,哪還有這樣的評價環境?
中國觀眾真的太憋屈了,買越來越貴的電影票,看越來越魔幻的電影,完了連罵街的權力都沒有,還要被說水平差。以前大家沒得選,娛樂方式就只有這么多,只能一邊被折磨一邊被羞辱。可是現在看兩部爛片的錢,我能趁著Steam打折買一堆3A游戲,天天在網上刷美女帥哥還免費呢,誰還慣著這些爛片呢?
結果就是電影圈越自嗨,現在愿意進電影院的觀眾就越少。說實話,現在還有人愿意追著《749局》罵、給行業說一點真話,做電影的偷著樂吧,真的是愛之恨責之切,說明大家還是希望中國電影好。要是皇帝的新衣再穿下去,將來怕是不管你們拍的是好片還是爛片,觀眾都只有一個反應:好好好,拍得好,反正我也不去看。
到時候,你去罵誰沒欣賞水平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