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本人的作品,歡迎點擊關注按鈕,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公元961年,宋太祖趙匡胤請石守信等禁軍將領“喝酒”,席間就發生了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這次“晚宴”過后,石守信等人“主動”解除了自己的兵權,宋太祖將他們手下的兵將重新分配給一些更加聽話的將領,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行為也很大程度上延長了大宋王朝的國祚。
然而,趙匡胤沒想到的是,他看起來全方位的清場還是漏了一個人,而正是這個人,最后甚至可以讓他斷送性命。
政壇清洗中的燈下黑
趙匡胤“燈下黑”的那一大塊就是他的趙氏宗族。作為一名封建統治者,趙匡胤相信,只要中央大權集中在自己家人的手中,就能保證大宋江山天長地久。
很顯然,趙匡胤并沒有吸取李世民兄弟的教訓。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親兄弟,在利益方面一旦出現裂痕照樣可以翻臉不認人。
在趙匡胤所有的親戚中,對他的帝位覬覦得最厲害的要數他的弟弟趙光義了。趙匡胤登基后,幾乎沒有虧待他的任何一名親戚,包括趙光義在內都被封了很大的官職。
趙光義沒有“辜負”兄長對自己的信任。他利用自己已有的政治資源,到處收買人心,積極擴張自己的政治勢力。勢力一大起來,他不僅不藏鋒收斂,反而還大肆宣揚,非常高調,弄得十里八鄉都知道他有多厲害。
趙匡胤一開始對弟弟的做法并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弟弟威風就是自己威風了,這絲毫不影響趙家的口碑。
然而,隨著趙光義越玩越大,他的作為也開始逐漸給趙家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這使得趙匡胤不得不開始重視起他的問題來。
一次,趙匡胤聽說趙光義竟然擅自在青州給自己購買女子享用,不由得大為震怒。這時的他,才突然想起當年他的陳橋兵變,趙光義也是主謀之一。趙匡胤感到,自己的這個弟弟的確不是什么善茬,他這么搞下去終歸是對局勢不利的。
于是,趙匡胤逮捕了趙光義的一名親信。他希望這一舉動能夠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殺一殺趙光義的威風。
趙匡胤沒想到的是,趙光義的政治神經可比他敏感得多。他走的一小步,在趙光義看來就是兄長開始試圖除掉自己的一大步。
此時的趙光義早已貴為晉王,在全天下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一直都對自己未來能登九五之位信心十足,唯一擔憂的只是等自己登基了還有幾年皇帝可當。
但到了現在,兄長的警告在趙光義看來更像是自己的死亡預告。他覺得,自己恐怕必須得做點什么必要的工作來防止夜長夢多了。
燭影下的謎案
公元976年,一個北風呼嘯的雪夜,一名小宦官哆哆嗦嗦地點上燈,開始了巡夜的工作。
今天是他第一次單獨巡夜,走的路線都是和老宦官之前帶的一樣。盡管如此,當他獨自一人行走在龐大黑暗的皇宮重地時,還是不由得心生畏懼。
此時已經接近午夜,皇宮的絕大多數區域已經是黑燈瞎火,只有少數幾個屋子亮著燈,而這點凄慘的光芒卻往往能營造出更恐怖的氛圍。
寒冷與恐懼席卷了小宦官的全身,他只想快點走完這一趟,盡快結束這次恐怖的旅程。
在走到皇帝的寢宮附近時,他感到稍微安心了點。要知道,這附近巡邏的禁衛軍總是最多的。
然而,今天他在經過寢宮時,感到人似乎更多了些。
寢宮附近的,除了皇宮的禁衛軍外,似乎還有一些侍奉皇帝的侍女和宦官。所有的人都在議論紛紛,似乎有什么大事發生了。
這時,一名禁衛軍士兵看到了巡夜的小宦官,就向他走過來,嚴厲地說:“你今天巡夜的路線要有點變動了,皇上與晉王有要事相商,所有人都被要求盡量遠離寢宮!”
“可是,我還沒……”
“沒有什么可是不可是的,我不管你原先的路線是怎樣的,總之今天你必須遠離寢宮!”
小宦官沒辦法,只好朝著皇宮外圍走去。路上,他又忍不住瞧了寢宮一眼,看到里面燈火通明,皇帝和晉王的身影清晰可見。其中一個不太像皇帝的身影不時地離席做退避之狀。小宦官猜測,那可能就是禁衛軍口中的晉王。
走在黑漆漆的皇宮外圍,小宦官感覺冷氣幾乎刺透了他的骨頭,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讓他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有點忍不住了,決定再變動一下自己的巡夜路線,偷偷地朝著靠近寢宮的方向走去。
到達寢宮附近時,小宦官很慶幸附近沒什么人,便不由自主地又靠近了一點。這時,他突然聽見“珰”的一響,這響聲格外清晰,穿透了風聲直達小宦官的耳中。
小宦官的好奇心徹底被激了起來,他小心翼翼地走進寢宮,看到在燭光之中,皇上的影子似乎在用什么東西敲擊地面。根據輪廓,小宦官感覺這好像是皇上經常帶在身邊的柱斧。
伴隨著敲擊聲,里面二人的對話聲也響了起來。因為風雪的呼嘯,小宦官并沒有聽清他們在說什么,只是隱隱約約地聽見皇上的聲音似乎在說“你好自為之吧”。
小宦官的興趣更大了。正當他試圖進一步接近寢宮時,突然看見雪中似乎有一處火光正在朝著這里接近。小宦官認出那是禁衛軍舉的火把,嚇得飛也似的逃離了現場。他很慶幸自己手中的燈沒那么亮。
小宦官想著反正今天是突發情況,宮里管得估計也不嚴,便草草地結束了自己的首次巡夜之旅。這一夜各種緊張刺激,搞得小宦官回房后半天都睡不著覺。
他沒想到的是,盡管他這一夜睡得不好,第二天早上還是不得不早起,因為宮里出大事了!
“皇上駕崩了!”
小宦官聽到這事著實是吃了一驚,結合他昨晚的所見所聞,不由得感到一陣不寒而栗。
“駕、駕崩了?不會是我昨天晚上看到的……”
小宦官說完這句話就后悔了,一旁的老宦官突然盯住了自己。
“你聽見什么了?快說!只要是和皇上駕崩有關的事都得說出來!”
小宦官嚇得臉色煞白,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終于明白自己已經陷入多大的麻煩中了。
老宦官見他不肯開口,便向左右示意了一下,左右點點頭,把小宦官帶走了。
“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帝位
趙匡胤在駕崩后,趙光義表現得大為震驚。他表示要與家人商量一番后事,但在有人催促“再不動手皇位就歸別人”后立即進了宮。
趙光義如入無人之境般進了寢宮,皇后在看到他的舉動后立即明白了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但事已至此,也不是她能做得了主了。只得謙卑地稱趙光義為“官家”,并請他保全自己母子的性命。
“你們放心,我怎么可能做出這種背叛皇兄的事呢?”趙光義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扶起了跪在地上的皇后。
兩天后,趙光義正式登基,成了后世稱呼的宋太宗。
正在趙光義沉浸在登上帝位的喜悅中時,一名近臣走到他身邊,悄悄說道:“陛下,那天晚上的事,好像被個黃門小宦官聽到了。”
趙光義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強裝鎮定地問:“他聽到些什么了?”
近臣沒有說話,而是呈上了小宦官的供詞。
趙光義看了供詞,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他說的都是實話,沒什么問題。”趙光義把供詞扔到一邊,緊縮的眉頭又舒展開來,“放了他吧,那天晚上的事夠他吹一輩子了!”
結語
無論那天晚上發生了什么,歷史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事與趙匡胤的駕崩脫不開干系。盡管“燭影斧聲”的事尚存爭議,毫無疑問的是,趙光義從此代替了兄長,成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然而,除了將兄長的既定方針繼續穩定地執行下去外,趙光義并沒有做出什么杰出貢獻。更要命的是,他后來收復燕云十六州而不惜窮兵黷武,結果因為本人的實力有限均以失敗告終。最慘的一次甚至搞得他扔下大軍自個駕驢車逃竄,真可謂是丟人丟到家了。在此之后,宋朝幾乎完全放棄了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導致在之后與北方政權的戰爭中永遠處于被動地位。
趙匡胤搞“杯酒釋兵權”搞得很成功,卻漏了他兵變最大的功臣趙光義,結果也間接成為了大宋王朝逐漸走向滅亡原因。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