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得知劉邦逃走后,范增是拔劍破璧,氣得大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
但作為老大的項羽竟然一點反應也沒有。他既不生氣,也沒說一句話,只是坐下繼續飲酒。
項羽怎么想,他不說沒人知道。畢竟這事過了兩千多,我們也無從考證。
但是,從司馬遷接下來的文字我們可以窺見端倪。
這段文字非常有意思,短短五行,加起來不過百余字,不僅寫出項羽為什么放走劉邦,還說透他失敗的最關鍵的原因。
這段話是項羽的選擇和想法。
鴻門宴過了幾天,項羽領兵西進咸陽。進咸陽城后,面對劉邦上交的完美作業,項羽不照抄。
反而,一如既往,繼續執行“三光政策”,帶不走的燒光,搶金銀財寶,掠漂亮姑娘,屠咸陽城。
就連已經被劉邦赦免的秦王子嬰,項羽是一句不多問,拉出來直接砍掉。
見到輝煌的秦宮殿,他是一把火把秦宮殿,包括阿房宮一起燒個精光。據司馬遷記載,火燒三月不滅。
項羽的行為就像八國聯軍進圓明園,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即使造阿房宮勞民傷財,是秦暴政的產物。
但是,毛主席說過一句話:慈禧造這些園子,對當時是罪,但對后世是功。
因為,這些園子不僅僅是建筑,更是一種文化,后人從中受益。不僅可以留下來發展旅游業,帶動經濟;還可以警醒后人,銘記歷史教訓。
更何況“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項羽的一把火燒,讓多少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試想,龐大的阿房宮矗立在那里,教育效果肯定比《阿房宮賦》強百倍,更有警醒效果。
但是,項羽不喜歡讀書,也不會讀書,自然就不懂這個道理。
從側面,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并不打算在咸陽住下來。
由此可見,項羽沒有大志。
因為,得一塊地方,不僅需要武力,還需要智慧和民心。首先得安定下來,讓大家看到希望,愿意跟著你。
然后,住下來,讓它變成自己的根據地。就像“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有將這些東西將納入自己的版圖,才有天下。
項羽完全一副過客的模樣。他根本沒有想過留在咸陽。
所以說,項羽有勇無謀,缺乏領袖的智慧和遠見。
讀到這里,有人會抬杠說,項羽進咸陽,不僅是為爭天下之王,還是為項梁報仇;秦人殺了他的叔叔項梁,祖父項燕。
可當時秦末,誰又不是苦秦久矣?
而人和人,同一環境下做出的選擇就是不一樣。
選擇不一樣,結果完全不同,你得自食其果。
到咸陽后,面對同樣的土地、人民、降將,劉邦和項羽的選擇大相徑庭。
劉邦麾下諸位將領也想報仇,欲誅殺秦王子嬰。劉邦得知后說:楚懷王協助我先入關中,就是認為我寬厚容人;如今子嬰已降,若此時害之,不僅不義,還不吉利,實在不明智。
看到氣勢磅礴的秦宮殿,劉邦想進去睡睡覺,喝酒摟美女。但是,樊噲、張良說不可以。劉邦馬上搬出來住到灞上。
緊接著封府庫、撫百姓、與咸陽居民約法三章、約束手下、派人守關。
見狀,秦地百姓是非常高興,紛紛拿牛羊酒食來饗軍士,但劉邦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口吃食。
有人會說劉邦是作秀、收買人心;但這些動作不管是不是作秀,它對老百姓有利。
可見,劉邦心中有天下庶民。
在項羽準備東歸之際,手下有人進言:關中土地肥沃,有山河做屏障,四方都有要塞且富饒肥沃。如果在這里定都就可以稱霸天下!
從這個無名人,我們還可以看出,項羽手下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有人才,且見識不輸蕭何張良。
因為,這個說法在當時在理,關中是秦國的大本營,如果在這里駐扎下來,幾乎可以把秦國內反抗的勢力壓下去;而且糧食充足,不用擔心軍糧,餓不死。還可以震懾天下。
漢建立初期,劉邦糾結定都洛陽還是關中。結果張良分析,關中最合適。
劉邦一聽,馬上拍板定都關中。可是,項羽耳朵塞棉花,不過腦子,不聽人言。
他看到咸陽城內殘破不堪,覺得無比荒涼,他就想回老家。
于是,項羽說:我好不容易干出一番事業,不回到父老鄉親面前顯擺顯擺,誰知道我干了這么大的事業?所以,我必須要回去。
這就好比姑娘晚上嘴上涂雕牌,穿著香奶奶,手挎普拉達,腳踩菲拉加慕。打扮得花枝招展,夜幕下誰看得清楚?
白瞎了那些好行頭,為此還誕生一個成語“錦衣夜行”。
所以說,項羽的想法很奇怪。他就像暴發戶,所做的一切似乎是為了給人看——富貴后錦衣歸故鄉。
這一切在《項羽本紀》開頭都有預示,當年看到秦始皇巡游,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
原來,項羽要的是秦始皇那種威風,那種排場。并不是天下。
而劉邦看到秦始皇時說的是:大丈夫當如此!
劉邦心中,想要的是那種氣勢,要的是頤指天下的氣勢!
看到咸陽城內頹壁殘垣?,項羽是不后悔。他無長遠計劃,心想反正燒了,我還可回江東顯擺顯擺。
給項羽進言的那個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喜歡裝模作樣,看來不假,走近一看,原形畢露!
這話糙理不糙,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豬鼻子插蔥——裝象。
但壞就壞在,這人不是劉邦,而是項羽。他是井底之蛙,愛聽好話,喜歡被人捧著,夸他有本事,恨不得讓天下人知道他干了一番大事業。
有人當著眾人面批評他,他萬萬不能接受。所以項羽烹他。
實際上,項羽見識不足,并未看清當時天下局勢,好多股勢力對關中虎視眈眈。
這時候,本該廣納賢才。但項羽還是因一句抱怨,不順耳的話,就烹人家。
雖然,對于項羽來說,煮一個人對他來說無所謂,只是在他殺人數字上加一個數字。甚至連一個零頭都比不上。
但是,殺人得看殺的是誰?這是給項羽進言,說好話,真心為他謀劃的人。
項羽的行為是在告訴大家:你們以后誰都不要說我不想聽的話,別為我進言、出謀劃策,否則我烹你。
如果說,項羽吞并了天下,再這么想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時機不成熟,項羽是徹底把堵死鏈接下面的路,以后沒有人敢說真話。
高高在上的人,如果沒有人和他說話,基本就玩完了。
這五行字,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細看才知項羽的失敗早已注定,他挖的坑一點點將他掩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