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仝麟閣的資深讀者: 點擊上方「麟閣經略」→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其他平臺讀者請關注公眾號“麟閣經略”
因為熱愛生命,更有勇氣面對死亡
最近有件事令我動容,一位身受紅斑狼瘡折磨多年的上海女孩“沙白”,選擇赴瑞士進行“安樂死”。在生前的視頻中,她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決定,并和家人告別。
簡單科普一下,紅斑狼瘡是一種免疫疾病,發病成因和基因有關,現代醫學至今無法防治。不是很多網友臆測的“不注意健康”所導致的。
在發病時,紅斑狼瘡會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包括沙白所遇到的腎衰竭。一旦病情到這個地步,基本宣告絕癥,余下的生命時間只能靠透析在痛苦中茍活。
43歲的沙白,在20歲確診了紅斑狼瘡,在和病魔斗爭了二十多年、試盡一切辦法后,生命對她已不是一種享受,而變成了折磨,最終選擇有尊嚴地面對死亡。
有人說她不熱愛生命。我覺得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她熱愛生命,所以無法接受在病榻上度過余生。在與病魔斗爭的歲月里,她成為全上海薪資最高的托福講師,旅行了四十多個國家。
每個人有不同的評價角度,但我支持她的公開表達,一方面這是她的自由、合法權利,另一方面,她展示了一種國人缺少的對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我敬佩她的勇氣。
至于網上不少人對一個不幸者的詆毀和網暴,我更是嗤之以鼻。說什么“沙白的行為在鼓勵自殺”,這種人連基本的邏輯都不具備。
沙白赴瑞士安樂死,是為了有尊嚴地離開世界、不必被病痛折磨。她的痛苦來自于無法逃避的客觀現實,而不是由心理原因導致的主觀上厭棄生命。
人是不是可以因為客觀無法改變的悲慘人生而選擇安樂死?中西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中國人認為活著是一種義務,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好死不如賴活。
而西方文化的認知,可以用一個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寓言說明。《俄狄浦斯王》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
某城邦的王子俄狄浦斯在降世后,神諭告知國王,此子將殺父娶母。為了阻止預言兌現,俄狄浦斯被下令處死,卻被懷惻隱之心的下人偷偷撫養長大。
長大后的俄狄浦斯除暴安良,弒殺了為禍一方的怪獸,成為整個希臘的英雄。然而他最終沒有逃過宿命,陰差陽錯殺死了自己的生父,并娶了自己的母親。
但故事的點睛之筆正在于結局。被命運玩弄的俄狄浦斯放棄了王位,選擇刺瞎雙眼、自我放逐,在無法改變的宿命面前,他用堅強的意志來控訴命運的不公。
這就是古希臘的浪漫主義精神,不管命運如何安排,我也有權利決絕接受。命運是殘酷的,但人的自由意志無法被抹殺。俄狄浦斯相信尊嚴乃超過生命的崇高之物,逆來順受的茍且人生不值一過。
在中國文化里,我們強調的是忍耐、好死不如賴活。活著最重要,至于為什么而活,要活成什么樣子,答案往往是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為了集體或者父母。
好死不如賴活,這也是華夏政治生態能得以建立的根本、秦制榨取的基礎,源源不斷的生育大軍為了無明的目標茍活。即使生如草芥、命如芻狗,也能找出各種理由自我安慰,熱衷于繁衍后代,最后將苦難延續,化作奴性的養料。
沙白無疑是勇敢的、自由的,因為熱愛生命,更有勇氣面對死亡。而她出現在上海,我一點都不意外。
說了一堆沉重的話題,下面給大家唱首歌吧:
關于作者
仝麟閣,前財經記者,發表文章累計超過400萬字。千萬+報道作者,全網百萬讀者、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在多家咨詢和教育機構任兼職講師,現居奧地利維也納。
(我的小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