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說:士為知己者死。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劉備賞識諸葛亮,諸葛亮也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諾言。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事必躬親,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傾盡畢生精力和心血,為蜀漢政權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七出岐山,鍥而不舍,一次又一次北征伐魏。但是,天不遂人愿,壯志未酬,自己卻先病倒了,最終病逝于五丈原。
位卑未敢忘憂國。諸葛亮的人生際遇,讓壯志難酬的有志之士羨慕敬仰。杜甫也是胸懷大志之人,常有報國之心,在其流寓川蜀期間,寫下了多首關于諸葛亮的詩篇。
那年夏天,杜甫遷居夔州,夔州不僅有武侯廟,還有傳說中諸葛亮在江灘設置的八陣圖。一天,他來到武侯祠,看到一片荒涼,感慨萬千,寫下一首《武侯廟》。詩作原文如下:
遺廟丹青落,
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
不復臥南陽。
這首詩的大意是:
年深日久,武侯廟中的壁畫已經脫落,一片斑駁。
空曠冷寂的山中,只有草木漫長。
站在武侯廟前,依稀還能聽到武侯辭別后主的聲音。
只是,武侯病逝軍中,再也回不到他的南陽草廬。
杜甫這首《武侯廟》是一首悼念武侯諸葛亮的詠懷五言絕句。
整首詩開篇先寫武侯廟蕭條破敗的景象,佇立在武侯廟前,廟內年久失修,廟中的壁畫已經脫落,放眼望去,唯見空山寂寂,武侯廟孤零零地遺落在荒山之中,無人修繕,只有滿山瘋長的草木,不由得傷感萬分,倍感凄涼。
然后,寫諸葛亮一生的功業,先敘述諸葛亮辭別后主北伐之事,再敘述北伐失敗,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不能功成身退回歸隆中,從出山輔佐劉備到北伐中原功業未竟病逝途中,短短兩句話十個字就寫盡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可謂神來之筆。
全詩語言凝練,言簡意賅;對仗工巧,韻律和諧;既有寫景,也有敘事;虛實相生,情景交融;語短情長,余韻悠悠。
突出特點是寫景、敘事、抒情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描寫武侯廟內外的蕭瑟景色,暗示諸葛亮的一生功業早已隨著歲月流逝而消失,回首往事一切皆空。最后又概括地總結了諸葛亮的一生,道出了諸葛亮放棄早年隱居南陽的生活,而終身盡瘁國事,以身許國,義無反顧的境遇和心情。進而抒發了自己對諸葛亮以身許國的贊嘆之意,以及無法功成身退的惋惜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