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對于女性而言,往往都是心靈的避風港,是生命中最為堅實的后盾,是父母贈予女兒的最后一道防線。常理之中,無論女性在婆家遭遇何種風雨,娘家永遠是她們尋求慰藉與庇護的港灣。
然而,現實卻有很很多不盡如人意的。有些女性在婚后,漸漸地對回娘家失去了興趣,即便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也鮮少倒回那片曾經最終熟悉的家。
我的表姐便是如此,婚后仿佛變了一個人,人情味漸淡,十幾年來,回娘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說起表姐,她是我三姑家的長女,比我大八歲,如今已近不惑之年。
她曾是十里八村公認的美女,對父母孝順,對弟妹關愛有加。
高中畢業后,她獨自外出闖蕩,憑借開朗的性格與出色的口才,在銷售領域嶄露頭角,成為家中賺錢最多的人。
每月,她都會將一半的工資寄給父母,還會帶著我們這些弟妹逛街購物,贈送禮物。長姐如母,我們對她充滿敬愛,只要有休息時間,便會齊聚三姑家,遇到任何事情,也都會第一時間聯系她。
然而,自從她十年前遠嫁內蒙古包頭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送親當日,我們這些弟妹都淚流滿面,埋怨姐夫將姐姐帶走,還帶到如此遙遠的地方,仿佛姐姐此去便再難歸來。沒想到,這一預言竟成真了。
婚后第一年,姐姐還會時常與姐夫一同回家探望。但隨著她在婆家扎根,且路途遙遠,回家的次數逐漸減少。尤其是逢年過節,她幾乎都在婆家度過。
婚后第二年,姐姐懷孕,從此便不再回娘家。起初,我以為是因為懷孕不便,后來外甥出生,年幼不宜遠行。
然而,幾年過去,外甥已長大,姐姐依舊未歸。甚至,連爺爺奶奶的周年忌日,她也未曾現身,全家無論老少都回鄉悼念先人,唯獨缺了她。
每當此時,總有親戚在背后議論三姑,指責她的女兒不孝、沒良心。親戚的嘲諷如同利刃,深深刺痛了三姑的心。我也曾疑惑,難道姐姐真的婚后變得冷漠無情,連娘家都忘了嗎?
我多次致電姐姐,提出想去包頭看她,卻都被她婉拒,理由或是工作繁忙,或是孩子生病,實在不便招待。久而久之,我對這位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姐姐產生了莫名的反感。
我覺得老話說得沒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她有了丈夫便忘了娘家,這種無情無義的姐姐令人寒心。于是,我漸漸與她斷了聯系,以免惹人厭煩。
直到三年前,我結婚娶了媳婦,跟隨她回了幾趟娘家后,才終于明白:很多女性婚后不愿回娘家,并非她們冷血無情,而是出于以下四大無奈原因。
第一,婚后委屈,不愿讓父母擔憂。
我結婚一年后,兒子降生。每天從早到晚,小家伙喋喋不休,活潑好動,讓我深刻體會到養育孩子的艱辛。這時,我才理解姐姐不愿回娘家的原因。
她在婆家或許過得并不如意,但又怕我們擔心。婚前,她身材高挑、膚白貌美;婚后,為姐夫生育兩個孩子后,她變得憔悴不堪,氣色遠不如年近六旬的母親。
她不僅要幫姐夫還房貸、撫養孩子,還要贍養公婆,生活壓力巨大。
然而,她總是報喜不報憂,每次給家里打電話都努力裝出開心的樣子,從不提及自己的難處。現在想來,真是替她感到心酸。因此,她不回娘家自有苦衷。
第二,娘家不幸,回去等于扶貧。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結婚對于女性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如果女性在娘家生活不幸,那么婚后扎根婆家就相當于擺脫了原生家庭的苦難,自然不會傻乎乎地重新跳入火坑。
特別是對于那些貧窮且懶惰的娘家,女性如果回去就等于是在扶貧。
我的媳婦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家境貧寒,父母離異。在談婚論嫁時,她父親向我索要高額彩禮,仿佛是在賣女兒。
幸好,我媳婦是個明事理的人,不僅以工作需要為由遷出戶口,與我領結婚證,還親自與父親談判降低彩禮金額,這才讓婚事順利進行。
然而,婚后每次回娘家,岳父總是張口閉口要錢。他離婚后又找了新伴侶,新伴侶還帶著兩個兒子。
大哥家生了孩子養不起,弟弟又要準備結婚,而他們老了也沒工作,希望我們多多接濟。每次回娘家,錢包都會被掏空,不給又會遭受道德綁架。
因此,媳婦被要了好幾次錢后,便不再回去。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第三,重男輕女,缺乏歸屬感。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女兒被視為賠錢貨。一旦嫁人,便成了潑出去的水,在娘家也就沒有了位置。
我的媳婦便是如此,更何況她還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有了后媽就有了后爹。我們婚后第二天,岳父就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然后一分為二,一半給了大哥一半給了弟弟。
原本媳婦有獨立房間,但岳父分割房子后,她的房間就成了大哥女兒的臥室。
我們回娘家時,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要么與未結婚的弟弟同住一屋,要么借住在大哥女兒的房間里,而小侄女則與她的父母擠在一起。
自己的房間被鳩占鵲巢,還得小心翼翼地借住,這種滋味讓人難以忍受。因此,媳婦不愿回娘家也就不奇怪了,因為她已經成了這個家的客人,感受不到任何歸屬感。
第四,姑嫂矛盾,難以相容。
盡管有些冒犯,但不得不說,女性與女性相處起來更容易產生矛盾。
一個家庭中,不僅有婆媳矛盾,姑嫂之間一旦產生恩怨,也難以相容。雖然大哥是后媽帶來的孩子,但他從小與媳婦感情很好。
然而,大嫂嫁進來后,對媳婦卻橫挑鼻子豎挑眼,經常為小事惡語相向。
我們回娘家時,大嫂從來不會給好臉色看,總是用戒備的眼神盯著我們,仿佛生怕我們回來偷東西。盡管我們每次回去都會給大嫂的孩子包紅包、帶禮物,但大嫂卻是個勢利眼。
收禮物、收錢時笑嘻嘻,轉過臉來還是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
因此,我與媳婦商量后決定,以后盡量少回娘家,既浪費錢財又討人嫌,何必自討苦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