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南地區,越來越多的養殖者選擇冬棚養殖。一般進入11月中下旬開始搭建塑料大棚,經80天左右的養殖期,在春節前出售,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蝦苗固然重要,但管理上與水溫正常或高溫季節養殖,還是有相當大的區別,以下簡述幾個要點:
01、建立良好藻相、菌相的養殖水體環境
進入冬季,隨著水溫不斷下降,養殖水體內生物量、生物活動量都在逐漸減少。就可能會出現養殖水體中溶氧供應減少;殘餌量增加;分解養殖水體在有機質及有害物質的生物減少,毒素累積量增加等危害。
因此,前期如要建立良好的養殖水體環境,重點在于培藻培菌,一方面能控制氨氮、亞硝鹽等有害物質的產生與增多;另一方面,培藻還能增加溶解氧,藻類多,產生的氧氣就越多,水質就越優良,抗應激的能力就越強,更容易避免由于水體應激而導致發病。
02、注意加水、適當提高水位
入冬前,要提前加高水位,一是有利于保持中下層水溫,避免水溫劇烈變化,引起對蝦的應激反應,池塘應保持水深最低在1.5米以上。二是冬季降雨量減少,如果水位過低,補水不是件容易的事。補水要注意早注水,勤注水,一次注水量不可過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溫變化過大,造成對蝦的活動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
03、控制越冬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過大,容易造成缺氧,引發疾病;但養殖密度過小,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冬季,水體中藻類減少、光合作用降低,因而產生的溶解氧就少,也容易導致“缺氧”。因此,需要根據經驗和實際養殖品種、池塘條件等,確定合適的放養數量,一般可保持在3-4萬尾/畝米。
04、預防和控制疾病
冬季容易發生的疾病多為寄生蟲類病害,如纖毛蟲、孢子蟲等。由于冬季水溫偏低,蝦類蛻殼周期延長,一般可達20天以上。這樣,蝦體外部很容易被寄生蟲沾染、同時由于蝦殼蛻掉的慢,給寄生蟲侵害提供了足夠的時間。針對寄生蟲尤其是孢子蟲,諾立也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控方案,具體如下:
另外,弧菌也是無處不在的,建議使用諾立獵弧特工系列噬菌體制劑產品進行防控,其具備特異性、專一性、靶向性、不破壞水體環境,不破壞池塘有益菌等優勢,可安全高效防控弧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