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網吊打幾個月后,姜萍事件終于有了消息。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組委會及姜萍所在的漣水中等專業學校近日對有關情況進行說明,說明中稱,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預選賽中,姜萍的老師王某某(王閏秋)對指導的學生提供幫助,違反了預選賽關于“禁止與他人討論”的規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對王閏秋給予“誡勉談話處理,取消本年度評先評優資格”。
雖然用的是“提供幫助”這種超凡脫俗的詞匯,但也等同于默認了網絡上的作弊指責。網絡上之前的推測在通報中得到了印證,姜萍預選賽的成績的確是虛假的,也的確是王閏秋打造了姜萍的虛假成績。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雖然標榜“全球”,但只是一個沒有多少分量的賽事,并且比賽的規則也給參賽者留下很大的作弊操作空間。如果只是單純地在這種比賽中作弊,只能算是讓人不齒,還達不到讓全網圍追討伐的地步。真正讓全網對其興師討伐的原因在于當競賽組委會拿姜萍做宣傳時,王閏秋繼續用謊言編造姜萍的數學天才人設,騙得諸多大型媒體為姜萍熱捧,甚至有綁架高校必須破格錄取姜萍的架勢,將局勢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
而在面對有理有據的質疑時,用心良苦的漣水中等專業學校及阿里巴巴數學競賽組委會裝聾作啞,磨蹭了幾個月后敷衍了事,絲毫不提王閏秋在媒體面前用謊言編造姜萍的神話,也沒有對此進行處理。只是對王閏秋在預選賽中的“提供幫助”給予不疼不癢的處理。字面上寫的是處理,其實是保護,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被吊打幾個月的王閏秋平安著陸。這樣的調查及處理不僅難以服眾,同時也是蔑視網友的智商。
看到姜萍事件的發展及處理,這熟悉的味道禁不住想起前幾年的另一起沸沸揚揚的討伐事件,那就是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事件。
2016年6月,寂寂無名的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副教授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基因編輯的新魔剪論文,一鳴驚人地成為“諾獎級科學家”。各種贊美鋪天蓋地地涌現,各種頭銜及項目也紛紛奔韓春雨而去。只是沒多久,數位無法完成重復實驗的同行開始在學術界質疑韓春雨,對此韓春雨拂袖而去。到了10月份,對韓春雨的質疑從學術界蔓延到網絡,要求河北科技大學調查韓春雨的聲音也不斷高漲,只是韓春雨一直用各種方式進行抵賴,河北科技大學一直回避問題。
到了2017年8月,迫于壓力,韓春雨主動撤回了論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終于發布了《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這份遲到兩年的調查報告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于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韓春雨平安著陸,鬧劇草草收場。
現在的姜萍事件和八年前的韓春雨事件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的劇情,熟悉的味道是因為有著一樣的配方。
學術不僅僅是學者的事情,早已和地方政府、用人單位等緊密結合為一個利益生態圈,相互利用相互受益的過程中也會促生出對造假的縱容與袒護,這是當今國內科學促進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旦出現了大的問題,調查方作為利益共同體的一員不會去想辦法積極面對積極解決,而是想方設法回避、遮掩、轉移、甚至打壓,實在壓不住就想方設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韓春雨不是第一個被看笑話的,王閏秋也不是最后一個。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韓春雨和王閏秋只不過眾多造假者中的兩個倒霉蛋,一不小心把牛皮吹炸后弄了個雞飛蛋打。不知還有多少沒把牛皮吹炸的造假者正靜靜地享受著造假給自己帶來的福利。
學術活動中,需要遵循學術共同體的規則。僅僅是在自己文化中的學術成功者,能否有足夠的能力在學術共同體中站穩腳跟?這是國內需要考慮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