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呱呱墜地,從此就墜落凡塵,人生便開始了無盡的煩惱,越長大越孤單,絲絲縷縷的煩惱,總是如藤蔓一樣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唯一的辦法,只有自我覺醒、面對和超越。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與王維并稱為“王孟”。他出身于書香世家,四十歲就隱居于鹿門山。因他作詩無數,卻終生未仕,世人皆稱其為“布衣詩人”。
孟浩然雖然與王維齊名,但二人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王維的田園詩空靈俊逸、寧靜縹緲,而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更充滿人間煙火氣,更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
孟浩然性格豪放灑脫,年輕時也曾有意于為國家建功立業,卻不沉溺其中,經歷過一些波折后,毅然歸隱,瀟灑轉身。詩仙李白有詩贊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唐朝佛教盛行,詩人都喜歡與僧人在一起相互切磋。孟浩然漫游吳越期間,游訪了紹興會稽山中的大禹寺,結識了高僧義上人。并寫下一首《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作原文如下: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這首詩的大意是:
義公在大禹寺中參禪修道,寂靜思慮。
禪房就建在依山傍林的地方,顯得格外空寂。
駐足遠望,門外有一座孤峰俊秀挺拔。
禪房的臺階前面,道道山谷縱橫幽深。
細雨綿綿,夕陽連著雨腳,散發出迷人光彩。
庭院里植被茂密,滿院的綠葉都染上明凈的翠綠色。
看看池塘里的蓮花,出污泥卻依然潔凈。
就應該知道義公的心境,其心地從不為塵念所染。
孟浩然這首《題大禹寺義公禪房》是一首題贈山水五言律詩。
整首詩開篇首先描繪出了義公坐禪的環境背景,看似平淡,卻構成了一種“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為全詩寫景勾畫了一個總背景。接著,側重描繪高僧禪房位置和禪房庭前的自然環境,通過環境的清雅脫俗、悠遠深邃襯托出義公清高的志趣。
然后,描寫雨中空山清幽之景,從動的方面描寫禪院清凈爽潔,進一步由景色環境的描寫烘托義公脫離凡間、超于塵世的胸襟和情懷。最后,巧用佛教的比喻贊美禪師虛空高爽的禪心。
全詩語言清麗,自然明快;清詞麗句,素描淡抹;景物交疊,雄奇壯觀;層層遞進,相互照應;筆致疏淡,意境清遠。
突出特點是采用白描手法,以突出“清凈”為主,由景清寫到心凈,描繪的景色自然清幽,淡人心魄,通過描寫高僧修行的環境來贊美高僧清凈純潔的心胸,也寄托著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通篇用語明朗輕快,詞采清雅秀麗,堪稱是一首優美的山水佳作。
詩中最后兩句:“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也常常用來夸贊一個人清凈高遠的境界,身處紅塵之中,不被功名利祿所浸染,守著一顆蓮花般的心,香遠溢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