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年,吐蕃公開與大唐為敵,隨即出兵打算攻占唐朝的藩國“小勃律”。
但是時任河西節度副大使的崔希逸反應迅速,馬上就擋住且擊退了前來進犯的吐蕃軍隊。
唐玄宗收到戰報后非常高興,當即便派右拾遺王維前去慰問將士們。
這件事看似是美差,實則是明升暗降……
被人牽連出長安
公元715年,二十歲的王維只身離家,來到了繁華的長安。
當時的長安稱得上是“世界第一繁華都市”,遍地都是賺大錢的機會,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撿起來了。
雖然王維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青年,但是他名聲可早就傳遍了京城。
王維剛一進長安城,就成了這些達官貴人眼中的“香餑餑”,這些人不為別的,就為王維的一身才藝。
其實王維并不是只會寫詩,寫詩只是他眾多技能中的一個,他還寫書法,他還會畫畫,他甚至還會奏樂,而且他最擅長奏樂,堪稱“音樂天才”。
如此多才多藝的王維誰不喜歡呢?因此這些有錢有勢的人,都想將王維請回家去,讓王維成為一個“撐場面”用的工具。
雖然這樣可以衣食無憂,但是王維并不向往這樣的生活,他這次來到長安,不是為了投奔這些貴族,而是為了參加科舉,獲得一個官職。
幸運的是,王維參加科舉的時候是唐玄宗開元九年。此時的唐玄宗還是個正常皇帝,除了有些自戀外,沒有什么大毛病。
因此王維參加的科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公平的,像王維這種無錢無勢的“寒門學子”,也有機會得到官職。
就這樣,王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天賦,考上了進士,擔任了朝中的“太樂丞”。
王維得到的這個職位,平常就負責音樂、舞蹈等教習。
不過他們演奏的音樂和跳的舞,可不是后宮那些貴妃和妃子跳的舞,而是祭祀祖先和天地時的“專業舞蹈”。
王維負責的這些舞蹈和樂曲非常重要,有的舞只有皇帝才能看,就算排練也得先有皇帝的允許才能排練。
王維知道這些事,但是他手底下這些人可不知道。
有一次王維不在的時候,這些跳舞的宮女擅自打開圖譜,自己學習了一段舞蹈。
你說學什么不好,非要學皇帝專屬的“黃獅子舞”,結果這些人都被拉出去殺了。
王維那天確實有事,在經過一番調查之后,唐玄宗免了王維的死罪。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王維這太樂丞肯定是當不成了,他被貶到濟州擔任“司倉參軍”。
辭官不做也不行
王維來到濟州之后才知道,“司倉參軍”其實就是看倉庫的,是一個閑到不能再閑的閑職。王維此時還年輕,他不想讓自己的生命浪費在這種事情上,于是王維毅然決然地辭了官,跑到山里隱居去了。
隱居期間,王維認識了大薦福寺的“道光禪師”,兩人很快便成了好友。
其實王維對佛法也很有研究,他的母親就是虔誠的佛教徒,從小便教給王維一些關于佛教的故事,因此長大之后的王維對佛教也很有興趣。
詩人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李賀被稱為“詩鬼”,而王維則是被稱為“詩佛”。
唐朝有很多的詩僧,這些人都沒有被稱為“詩佛”。
王維這個“業余和尚”卻當上了詩佛,可見王維對佛法的研究確實很深,甚至都超過了這些不務正業的和尚。
不過王維的佛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的,他也是從小學到老,他給家人的遺言中都不離佛法。
王維在隱居期間,在寺廟里學習了不少佛教基礎,這便是他后來深入了解的引子。王維遠離朝堂將近十年,朝中發生了很多事,王維都不知道。
當他再次出山的時候,他的功名已經被取消了,想要當官,得再想別的辦法。而且由于王維已經考中過一次進士,因此不能再考了。
沒有了科舉這條路,王維只好帶著自己的作品去找“高人”提攜。
王維找到的第一位貴人,就是當朝宰相張九齡。張九齡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人,他非常愛惜人才,只要有才之人找到他,張九齡就一定會幫忙舉薦。
王維就通過張九齡的舉薦再一次回到了唐玄宗身邊。
不過,張九齡這種“來者不拒”的做法,很容易出現問題。
萬一他舉薦上去的這些人里,有一個腦子不太正常的,犯了很嚴重的錯誤,這肯定是要牽連到他的。
張九齡又何嘗不知道這些事,不過他只想為大唐選拔人才,至于這些后果,張九齡說自己愿意一人承擔。
又被人牽連了
雖然張九齡的這種做法很偉大,但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是收不回來的。
公元736年,安祿山討伐契丹時失利,讓唐軍遭受了損失,眾人建議唐玄宗將其斬首,以振軍心。
安祿山沒辦法,只好跑到長安來,請求宰相張九齡救他一命。
但是張九齡看人的本事還是有的,安祿山眼中的欲望,讓他的小心思在張九齡面前暴露無遺。
張九齡認為安祿山在將來必成大患,因此在給唐玄宗的奏章中,張九齡認為應當盡快除掉安祿山這個后患。
但是安祿山想辦法讓楊玉環給他說了好話。
楊玉環的話就能“蠱惑人心”,唐玄宗馬上就赦免了安祿山,別說懲罰安祿山了,就連關都沒有關,直接就把安祿山放走了。
張九齡認為這是放虎歸山,因此極力勸阻唐玄宗不要做傻事,但是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像剛登基時那般英明了。
由于張九齡直言進諫,惹得唐玄宗心里不悅,因此他開始疏遠張九齡。
第二年,張九齡推薦上來的一個叫周子諒的人,再當眾人的面說“胡話”,說了一些皇帝出逃,長安易主的預言。
唐玄宗認為這小子心懷不軌,于是就把他拉出去砍了。
而唐玄宗正好想敲打敲打張九齡,便借題發揮,判了張九齡一個“舉薦不稱職”之罪,同時還將擔任宰相的張九齡直接貶到了荊州大都督府,擔任長史。
張九齡下臺之后,他的繼任者對王維這個右拾遺的官職虎視眈眈,畢竟當這個官能一直陪在唐玄宗身邊。
為了讓王維讓出這個位置,新任宰相將舉薦王維擔任“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請求,還將慰問將士的任務,交給了王維這個即將去上任的河西節度使判官。
而這首《使至塞上》,便是王維赴任的路上所作,詩中描繪的景象也都是他看到的實景。
《使至塞上》中的這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年以來被人們頻頻夸贊,盛唐之后再也找不出這樣的佳句了。
王維把自己的心中的孤寂情緒,非常巧妙地“溶化”在了廣闊的天地之中,詩句明明在描繪自然景色,但是卻能讓讀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王維的情緒,這便是這首詩精妙之處。
明末清初的徐增曾在《而庵說唐詩》說道:“‘大漠’、‘長河’一聯,獨絕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