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禮作樂”,如來的教法叫“音教”,可見“音樂”的分量。
最近張信哲在云南玉溪開演唱會,我看了一個哲粉的全程錄播,聽到其中一首的時候,眼淚便掉下來……阿哲唱了一輩子情歌,自己卻沒有結婚。婚姻和愛情是兩碼事,這里就不長篇大論了。欲、愛、情之間的差別如同云泥,也不展開說了。再說,我們真的只活這一生嗎?生命是一條河流,這短短的七八十年只不過是一小個流段罷了。
▲講座現場
你以為我要談音樂,實際上我不懂音樂,只能談點別的。在報業集團的那些年,雖然參與了某個“文旅”打頭的客戶端創始,對外自稱“文旅磚家”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臉紅過,但實話實說,跟文化人接觸得少——一天到晚凈想著怎么治理低價游,地命海心操得稀爛……多年后仔細想想,還不如一開始就投敵算了。如果還有什么是讓人感到欣慰的,那就是在大理的時候,和文旅口的幾個老朋友去吃飯,其中一位苦等了半小時的車位被一個北方車牌的老哥唰的一下占了……朋友正準備教育教育下對方什么叫先來后到,這個時候另一個搞了多年旅游執法的朋友大叫:“他是游客,讓他!”那游客老哥連句謝都沒有,一頭扎進了一家拉面館……相比這位游客的沒有禮貌,我這位朋友所表現出來的“待客意識”和“游客是衣食父母”意識震撼了我……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比較困難的,一個風花雪月琴棋書畫曲高和寡,一個產業升級爾虞我詐違規違法;你嫌我沒文化,我嫌你沒錢花……嘉州的文化氛圍就很好,文的武的唱的寫的畫的樣樣都有,很豐富……我有時間的話每周都去參加這樣的活動。嘉州有個地方叫蘇稽,有一天看簡介說是某個姓蘇的大人物曾稽留在此,故得名。我也淹留在嘉州,沒事經常去這個地方吃炸洋芋和翹腳牛肉,暫認他鄉作故鄉吧。
最近參加的講座叫做“音你而生”,看這流程表就知道這講座不簡單,實際上也不簡單。聽完跟看了場小型演唱會似的……講座的主講人是呂雪嫚,特邀助演嘉賓有何子豪、十六九樂隊和陳春妹,音樂顧問是蟹子,特邀團隊叫光明律動。
▲呂雪嫚
想說點什么,卻覺得多余。想寫首詩,但腹內空空。
偷改也在嘉州混過的岑參老哥的詩來結尾吧:
曲曲水流繞城樓,城樓日出照嘉州。
嘉州十里百萬家,何人半解彈吉他。
吉他一曲腸未斷,雨蕭蕭兮路漫漫。
眼前座中少故人,故人別來僅半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音你而來須醉倒。
太行子于嘉州
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