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底的一天。
鎮江府金壇縣衙門,突然來了幾個破衣爛衫的人,捆著兩個人,來告狀,內容十分勁爆:他們破獲了一謀反組織!
知縣沈崇瑜瞬間來了精神:這種不費吹灰之力的功勞可不多見!升職加薪不是夢...
沈崇瑜驚堂木一拍:“你二人為何謀反?從實招來!”
兩人交代:
一個叫沈紹本,一個叫岳文芳。
原本都在本地豪紳家做奴仆。
前不久聽說李自成打進北京,倆人感覺自己即將時來運轉,就暗中搞了一個秘密組織,名叫“削鼻班”。
為啥要叫這么奇怪的名字?
諧音梗——金壇方言中,“奴婢”的發音和“鼻”的發音很接近,“削鼻”就是削掉奴婢的身份。
借用諧音,是為了不引人注意。
按照二人的計劃,他們找機會占據縣城,然后“解放”所有奴婢。
沒想到被組織里的二五仔給賣了。
沈崇瑜處理十分粗暴:推出去斬了。
03
簡單科普一下:
中國古代史將奴隸制社會劃分到上古夏商周三代。
但實際上,奴隸制度在各個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明朝,甚至呈現泛濫擴張之勢。
明代的奴仆,和我們印象里的“傭人”是不同的概念。
明代的奴仆和主家是人身依附關系,就是把自己“賣”給了主家,是主家的“特殊財產”。
主家可以支配奴仆的一切,包括財產、時間、身體、老婆,甚至生死。
有的奴仆期限滿了可以恢復自由,但大部分都是“終身制”,主家不想要他了,也會賣給其他人。
子孫后代生下來也是“奴籍”。
04
尤其江南地區,奴仆這個群體特別龐大。
為什么江南這么富裕,還有這么多人賣身為奴呢?
1、
明開國始,江南地區一直承擔著非常沉重的賦稅。
以蘇州府為例,田畝數只占全國的百分之一,但稅額高達全國的近八分之一!
即使江南土地肥沃,也難以承受這么重的稅賦...自耕農不斷破產,紛紛淪為佃農,有的只好賣身為奴,以求生存。
2、
明朝還有一項制度——官紳免賦役。
只要有了秀才功名,就可以免除四個人的人頭稅和徭役;
舉人翻倍,免除八個;
進士,就更多了。
于是,被稅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自耕農,很多就主動把全家老小和田地“投獻”給高門大戶,以求免除賦役。
明代江南地區文風鼎盛,讀書人多,中進士做官的也多,“投獻”的自然也就多。
奴仆數量越來越大。
少則幾十上百,多的好幾百,甚至一兩千。
顧炎武《日知錄》載:
“人奴之多,吳中為甚。今吳中仕宦之家,有至一二千人者。”
05
牛馬的人生,螻蟻的命運,老婆任人玩,連生下的孩子都是小奴隸...
這樣地獄般的生活,只要是個人都忍受不了。
奈何大明朝廷是保護這種“奴隸制”的,奴仆鬧事就會被官府無情鎮。壓。
然而崇禎十七年的大明,早就進了icu,官府的屠刀已經嚇不住憤怒的奴仆群體了。
06
沈紹本、岳文芳的“削鼻班”被鎮壓之后第二年,一場更大的風暴席卷江南大地——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九,清軍渡過長江,南京城里的弘光皇帝朱由崧聞訊,嚇得連夜逃出南京。
清軍隨即兵不血刃占領南京...
消息傳到金壇縣,奴仆們又組成了新的“削鼻班”,上萬奴仆,于六月上旬在金壇縣城的城隍廟舉起義旗,手持棍棒農具,把老爺們五花大綁,索要賣身契。
有些老爺明智,乖乖交出賣身契保命;也有不開眼的,還耍老爺威風,結果被打得半死,家產搶光,房屋燒掉...
《螢芝全集·削鼻班記》載:
“某日,汝錐我,請償錐。曰:‘痛乎?’其主大號。則曰:‘若既知痛,向何為錐我也?!’”
07
金壇奴仆舉義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
常州府下的江陰縣也爆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奴變”——
閏六月初一,江陰縣士民因為抗拒“剃發令”,在典史閻應元的率領下發動起義,殺了江陰縣令,樹起反清大旗,清軍隨即調兵圍攻江陰...
農歷七月十五,半夜,江陰縣南部馬鎮南旸岐村的一戶大戶人家突然騰起火光。
“這不是老徐家嗎?”
鄉民口中的“老徐”,名叫徐亮工。
是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進士,曾任陜西吳堡縣縣令,后來陜西被李自成占領,徐亮工就跑回了江南老家。弘光朝建立之后,他又跑去南京,想求個一官半職,結果被人排擠,不得已又回老家歇著了。
徐亮工早就聽說了清兵圍城、四鄉奴變蜂起,但他認為自己家產業不算大,平時又對家奴們也太差,因此沒有逃往他鄉避難。
七月十五這天夜里,徐家家奴包圍了徐家祖宅,將徐亮工以及他的老婆和三個兒子全部殺死,只剩下他的幼子徐汝聰僥幸逃脫。
08
徐亮工有個非常有名的叔叔——徐弘祖,就是我們熟知的徐霞客,霞客是他的號。
上一代分家之后,徐亮工的父親徐弘祚住在徐家祖屋,徐霞客則另建了一所新屋,起名“晴山堂”。
此時徐弘祚和徐弘祖兩兄弟都已作古。
晴山堂,是徐霞客的長子徐屺當家。
徐亮工慘遭滅門的同時,晴山堂也遭到了家奴的洗劫。
徐屺被殺,晴山堂被燒,片瓦無存。
江陰有名大戶的徐氏家族,經此一難,再也沒能恢復祖上的輝煌。
09
八月廿一,清兵攻破江陰,隨即恢復秩序,鎮壓作亂的奴仆...
官府嘲弄說:
“你們既然叫削鼻班,那就把你們的鼻子全削了吧!”
奴變至此被平息。
10
奴變在一定程度上,幫了大清的忙。
“剃發令”頒布后,江南各地的抗清風潮,基本都是士紳組織的。
江南士紳階層就是潛在的反賊,田多錢多,私奴又多,人脈又廣...
不把他們徹底搞定,保不齊什么時候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奴變平息后,順治四年(1647年),清廷下旨:嚴禁地方士紳接受良民的投獻。
順治五年,政策調整:各等級免除賦役的人丁數,砍半;
順治十四年(1657年),再次下旨:從一品大員到秀才,一律只免除本人的人頭稅和徭役。
之后,接連興起“江南科場舞弊案”、“奏銷案”、“通海案”、“哭廟案”、“《明史》案”...
江南士紳豪門受牽連被殺或下獄者,成千上萬,元氣大傷。
從此再沒有能力把持朝政、影響朝局了。
11
今天,馬鎮已經改名徐霞客鎮,南旸岐村改名徐霞客村。
當年被燒的晴山堂也重建了。
但要命的是,徐霞客生前留下的200多萬字游記,經此劫難,只剩三成,成了流傳后世的《徐霞客游記》。
這里邊還有個小悲劇——
如今可查的徐家唯一“丑聞”,是徐霞客曾使婢女懷孕,而后疑似以“有傷風化”罪名將其母子逐出另嫁。
該婢所生之子,叫李寄。
李寄又從未怨恨過父親,且一生崇拜乃父,用盡一生去整理,才有了《徐霞客游記》。
遺憾的是,李寄幾十年想認祖歸宗,但徐家孑遺就是不同意,拒他于族譜之外。
飲恨而終。
參考文獻:
《清世祖實錄》、《日知錄》、《螢芝全集》、《明季南略》、《梧塍徐氏宗譜》、《江上遺聞》、《金壇縣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