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建
《八刀》揮舞,開篇就用數字作電視連續劇劇本名。乍一看,《八刀》頗像一部武俠劇,然而《八刀》不管是在類型上、還是在故事內容上、還是敘事風格上,都與武俠劇相去甚遠。雖然它充滿了傳奇色彩,而更為傳奇的是整部作品貫穿始終都明里暗里由數字串聯起來。
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災難深重的中國飽受苦難百多年,而《八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那個時代;神權、政權、族權、夫權四條繩索緊緊地勒在中國婦女的脖子上,使得她們“出不得氣來”,八刀滴滴血,刀刀割人心。
40集近40萬字的電視劇劇本《八刀》以“分”字拆解為“八刀”為劇名,隱喻劇中一個大家族在動蕩的舊社會的分崩離析。 作者李曉梅以自己真實的家族歷史為創作原型,借家族興衰展現社會變遷,以人物命運演繹歷史風云。縱觀這部皇皇巨著,至少有如下特點:
一、時間跨度長。故事發生在1932年到1949年間,又多次閃回到清末民初,記錄了中國幾十年波瀾起伏的社會變遷和歷史風云。尤以1938年日寇侵華始,至林府家破人亡、豪門瓦解為重筆,展現了中華民族在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苦難。國仇家恨,不能忘記。
二、劇中群像戲人物鮮活,劇情以蘭雪絨這一顯赫家族大少奶奶的命運為中心,圍繞蘭氏三姐妹、林府四代九位公子及少夫人們的命運與遭遇展開演繹,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數十個,是一部典型的群戲。
三、結構設計巧。在某種程度上說,電影、電視劇是結構的藝術,尤其是電視劇,猶如中國傳統的章回小說,除了故事跌宕起伏,矛盾縱橫交錯,高潮不斷涌現,人物鮮活生動外,更需懸念不斷,環環相扣,讓讀者(觀眾)欲罷不能,緊追不舍。這一點,《八刀》基本上做到了,體現了作者李曉梅高超的題材駕馭能力和主題表現能力。
四、隱含喻意重。故事結束在武漢大解放前夕。主人公蘭雪絨與她失散十多年的長子林若詠剛剛重逢相認,然而轉眼間又再度生離死別。隨著渡輪咯吱咯吱地起錨、汽笛呻吟般的長鳴,江上大霧彌漫,國軍撤逃的船只從長江北岸駛向南岸,從此母子天各一方。滔滔長江天塹,化為海峽兩岸。76年了,蘭雪絨早已作古;而生于1934年的林若詠,若健在,年滿90歲。
《八刀》是一部大家族興衰史、也是一部歷史變遷記錄,但它終究是一部電視連續劇本。我們期待著、也有理由希望《八刀》早日搬上熒屏,給觀眾們帶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
(作者系原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委主任,機關工會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