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食品集團
文:劉少德
近年來,預制菜行業發展增速迅猛,行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2023年則突破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增長態勢明顯。但即便如此,我國預制菜滲透率只有10%-15%,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60%以上的滲透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資料來源:《2023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藍皮書》
而隨著近年來我國預制菜行業企業運營效率的不斷提升,相關扶持政策的陸續落實,至2026年,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或將有望突破10720億元。但隨著行業的迅猛發展,生產過程粗放、標準化程度低等一些問題也開始逐漸顯現。
一
“與食品飲料行業相比,預制菜行業尤其肉類行業標準化生產還有不小的差距。對于肉類企業而言,在養殖環節、生產環節如果能提升一個點的效率,減少一個點的浪費,就能幫企業提升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利潤。”春雪食品集團總裁鄭鈞如是表示。
作為雞肉調理品行業龍頭企業,春雪食品專業從事白羽雞雞肉食品的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業務,配套以飼料生產與商品肉雞養殖業務,旗下擁有「春雪食品」、「上鮮」兩個主要品牌,「上鮮」品牌六年獲京東禽肉類目TOP1。2021年10月13日成功登陸上證A股主板食品飲料版塊。
行業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但在鄭鈞看來,以春雪為代表的預制菜企業近年來發展卻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春雪食品集團總裁鄭鈞
“最近兩年行業發展很快,很多企業跨界開始進入到預制菜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同時,作為生產加工型企業,雞苗、飼料等原料價格波動較大,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盈利水平。而且肉食加工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較高,自動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也比較低。隨著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企業所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和環境保護壓力也與日俱增。”鄭鈞說。
尤其是在企業發展維度,企業規模小的時候,很多問題會被發展掩蓋住。但當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團隊規模從300人到4000多人,飼料生產規模從1.2萬噸增加到42萬噸/年,宰殺能力從350萬只/年增長到1億只/年,預制食品產能從6000頓/年增加到12萬噸/年的時候,企業管理能力如果跟不上的話,對企業就會成為一種災難。
這種增長的煩惱,也出現在了春雪食品身上。
1、 決策支撐弱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春雪食品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擁有大量用戶,他們會通過線下商超、流通渠道、便利店等給我們提各種意見。電商平臺上,我們連續六年在京東禽肉類目排名第一,有2500多萬的用戶在關注我們,每天在給予我們各種各樣的評價。這些意見和評價,我們怎么分辨,如何高效快速地響應?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關注到這些意見和評價背后的快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這些需求如何支持企業做決策?這些我們我們現在遇到的難題”,鄭鈞強調。
2、 標準程度低
在雞肉屠宰行業,在2010年之前是沒有虧損的企業的。但是近些年來,已經出現了所謂的三年周期,即虧三年好三年。目前很多企業已經虧了幾年了。如此背景下,我們是否還要沿用之前以銷定產的企業經營模式?我們如何在生產環節減少問題的發生,而不是問題已經發生后,我們才后知后覺地知道問題已經出現,企業損失已經出現?同時,我們如何避免生產過程中對于經驗主義的過度依賴,導致有經驗的老師傅造就了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的上限?這些都成為預制菜行業標準化難度高的重要原因。
3、 管控標準多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春雪食品產業鏈涵蓋了飼料生產、肉雞養殖、屠宰加工、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評價標準不一,維度不一,口徑不一,這就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比較大的問題。存量競爭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早已不僅僅是產品能力、生產能力、營銷能力等維度的競爭,更是企業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精益管理能力之間的競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行業企業都開始尋求通過數字化來尋求突破。尤其是在數字化時代,通過數字化助力企業實現商業模式、經營模式的創新成為了眾多企業的必由之路,春雪食品自然也不例外。
二
2022年,春雪食品正式開始數智化轉型;同年8月,春雪食品與用友戰略簽約合作。這兩個事件,也被春雪食品放在了官網和企業文化展館的企業發展歷程上。
團隊的付出和努力也沒有辜負鄭鈞的期待。經過兩年多的數字化建設,用友BIP系統正式上線,對企業管理的全過程進行了優化,初步實現了數據化決策和集團化管理。
在營銷層面,春雪食品構建起了全渠道多端在線化、業務數字化、運營智能化的營銷體系,業務在線率由30%提升至100%,顯著提升了品牌力;
在生產層面,隨著智能工廠及智能制造系統的落地,春雪食品優化了產線流程,固化標準化業務操作,借助系統能力,而非人工經驗,加強品類,提升效率;
在供應鏈層面,春雪食品的產供銷協同能力全面提升,借助智能立體倉,春雪食品構建起了更加高效的倉配一體化能力。
三
作為一家市值數十億元的上市公司的掌門人,鄭鈞親眼見證了春雪食品從0到1的發展過程,也親歷了春雪食品從模塊化、數智化、社會化以及未來商業創新的數字化的建設全階段。那么,他對于數字化有哪些感悟?數字化將會為預制菜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1、數字化建設是系統性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它不是電腦里面裝一個windows或者裝一個小軟件,而是企業變革,需要企業老板、一把手切實的來進行推動。既然是變革,就意味著失敗。全球范圍內,企業變革失敗的概率高達75%,如果企業要進行數智化變革,在觀念上首先就要進行改變。
2、尊重數字化,尊重系統。很多企業都在探討是數字化管人,還是人管數字化。如果企業目前的流程與管理規范與數字化系統相悖,是應該遵循系統流程,還是應該按照實際業務流程調整系統?在不同的企業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數字化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管理的標準化、運營的管理化與合規化。
3、數字化建設要遵循長期主義。變化是市場永恒的主題,企業的業務模式、經營思路一直在發生變化,但是數字化戰略要遵循長期主義。無論是信息化也好,數字化也罷,建設周期短則一年,長則三四年。很多企業在做數字化策略或規劃的時候,可能在當時很超前,但是經歷一兩年后就已經被市場所淘汰了。數字化建設,要做一年,看三年,想十年。
4、對數字化建設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在預制菜行業,損耗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數字化如果能夠幫助企業減少1%的成本,就可以幫助企業提升1%的利潤。預制菜企業年營收大部分在幾十億乃至數百億,企業對于數字化投入要算清楚數字賬,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
“從功能電話到智能手機,從撥號上網到光纖沖浪,從手工算盤到智能電腦,時代一直在改變發展,希望預制菜行業及企業經營也能夠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鄭鈞強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