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臺媒突然曝出:86歲的瓊瑤因太思念已故的丈夫,竟然輕生身亡了!
詩情畫意了一輩子的她,選擇在生命進入末尾階段時,瀟灑體面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她年輕時用力綻放生命,去寫作去勇敢追愛,如今年事已高時選擇「翩然」歸去。
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位“言情小說天后”——瓊瑤的故事。
01
故事要從1938年4月20日說起,瓊瑤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戶書香世家。
父親是聲名遠揚的大學教授,母親是博學多才的名門閨秀。
瓊瑤出生以后,因為當時時局動蕩不安,他們一家人就逃難到了重慶,最后又遷居上海。
可以說,在她十歲以前,一家人過得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
即便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之下,耳濡目染的瓊瑤還是早早地就展示出了遠超同齡人的文學天賦。
在她十一歲那年,就在《大公報》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反響,但一同登報的除了她以外,最小的也是二十幾歲的有志青年。
所以,這次發表,無疑是對她莫大的肯定。
也給出了她日后能成為“言情小說天后”的一絲信號。
1949年,跟隨父母遷居臺灣臺北,六年后,年僅17歲的她,就以“心如”為筆名,發表了人生中第一本小說《云影》。
也正是這一年,她邂逅了第一個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人——國文老師蔣仁。
02
發表了小說后的瓊瑤,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啟情竇初開時的美好愛戀。
但是,周圍的男同學她都不感興趣,直到一次公開課,面對儒雅隨和、滿腹詩書的語文老師蔣仁,她第一次有了心動的感覺。
于是對他展開了猛烈地追求,很快,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起初他們還是搞“地下戀情”,沒什么人知道。
一來,兩個人年齡差距近20歲,二來,他們之間還是會被人冷眼相待的“師生戀”。
所以,與其大張旗鼓地不被祝福,倒不如安安靜靜地待在一起。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二人交往的事情被瓊瑤的母親知道了。
知書達理的她第一次破口大罵不負責任的蔣仁,但為了女兒的以后,她也顧不得許多了。
可惜平時學習成績還算不錯的瓊瑤,在高考時,竟然意外落榜。
性情和順的母親一改往常風格,勃然大怒地跑去學校大鬧了一場。
最后,蔣仁不僅被學校解聘,還被下放到了農村工作,而瓊瑤面對學業跟愛情的雙重打擊,曾一度精神崩潰,整日以淚洗面。
至此,瓊瑤這段維持了一年之久的初戀也宣告結束。
她反感蔣仁的不負責任跟懦弱,也反對母親的強勢介入,于是,她毅然拿起筆把這段感情經歷寫成了小說《窗外》。
然后,命運的齒輪再次開始轉動……
03
《窗外》發行以后,瓊瑤作為作者意外被《皇冠》雜志的主編看中。
閱人無數的他,一眼就看出了瓊瑤的寫作天賦,覺得以她的寫作才華未來一定能火。
所以把瓊瑤的作品都結集出版,果然,《窗外》一經出版就廣受好評,甚至成了她的成名之作。
瓊瑤的名字,也開始在文壇上嶄露頭角。
后來的瓊瑤,接連兩年都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干脆就依靠寫作來養活自己。
就在這時,她結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馬慶森。
馬慶森雖然家境貧寒,卻跟瓊瑤一樣對文學有著極其深厚的熱愛。
雖然不是門當戶對,但兩個人志趣相投,很快就選擇了結婚。
然而,事實證明,婚姻還是要門當戶對才能長久下去。
因為兩個人都是靠寫作為生,有時候稿酬豐厚,兩個人就能過得還算不錯,但更多的時候,是薪資不固定帶來的擔憂跟恐懼。
沒過多久,瓊瑤發現她開始每個月都在為錢發愁。
而她跟丈夫兩個人溝通越來越少,也不再聊詩詞歌賦,生活最終變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愛情被生活消磨殆盡時,丈夫選擇了出國工作。
留下瓊瑤孤身一人,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為了生計,瓊瑤不得不一邊寫作一邊照顧兒子,也是在這時期,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情人谷》。
日子一天天變好時,遠在國外的丈夫回來了,可他不僅不體諒瓊瑤養孩子的辛苦,反倒嘲諷她的作品。
自卑讓馬慶森莫名其妙地變得非常無禮,既可恨又可悲。
最終,瓊瑤還是選擇與他離婚,用幾年青春光景為自己的遇人不淑買了單。
04
瓊瑤的第三段感情,也給她帶來很多非議,成了她口碑為人的分水嶺。
作為瓊瑤的伯樂,《皇冠》雜志的主編平鑫濤一直以來都在默默地支持著她,她早期很多稿件也都是在這個雜志上發表的。
兩人常常一起討論稿件問題,一來二去也都心生好感,愛上了彼此。
但當時的平鑫濤已經有了家庭,妻子林婉珍不僅人長得漂亮,還是一名出色的畫家,兩人還有三個孩子。
可有過兩段不好戀情經歷的瓊瑤,深知愛情來之不易。
所以,經過一系列心理斗爭之后,還是決定跟平鑫濤在一起,哪怕是被人罵小三,她也不甚在意。
瓊瑤跟平鑫濤的感情存續了16年之久,她作品里的小三也就“猖獗”了16年之久。
這些小說里充斥著大量被美化過后的小三,而且還是女主占據主要戲份,原配往往是刻薄、不懂浪漫的母老虎。
這樣毀三觀的小說劇情,被很多不知情的人追捧著,也被很多知情的人唾棄著。
最終,平鑫濤妻子的離開成全了他跟瓊瑤之間的愛情。
然后,相伴十余年后,平鑫濤身體開始出現了問題,生活變得不能自理,一度到了要插鼻胃管治療的處境。
關于要不要有創治療這個問題,瓊瑤還跟繼子爭吵了很多次。
瓊瑤覺得與其躺在病床上生不如死倒不如直接放棄,但繼子則痛斥她這種觀點,并要盡全力搶救父親的生命。
這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只是思考角度不同罷了。
最后,還是以瓊瑤的妥協讓步才讓事情安定下來。
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訪談中,她說“自己這一生與寫作相伴,值得嗎?”答案是毫無疑問的。
從年幼時的顛沛流離,到隱居在5.5億的豪宅之中;
從青年時期對愛情的懵懂憧憬,到遇人不淑;
再到與所愛之人相伴終生,在她的生命里有許多人來了又走,唯獨「寫作」從未有過間歇。
05
如今,耄耋之年的瓊瑤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跟世界告別。
在63歲兒子公布的遺囑中,我們看到,瓊瑤不僅在遺書中回首往生,還勉勵青年人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臨行前走的優雅淡然,沒有牽掛也沒有寄托,儼然一副對生命有著新的理解的決絕跟毅然。
回顧她這傳奇的一生,讓人不禁喟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她留下的那些作品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愿她一路走好,在天堂過得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