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4日,M20+全球頂尖博物館大會在上海博物館隆重召開。會議以“變與不變”為主題,攜手國際知名博物館同行共同聚焦時代之變。近百位國內外知名博物館代表匯聚一堂,結合“汲古為新——文化遺產保護與闡釋”“和合共生——聯結全球化與本土化”和“擘畫未來——科技賦能與公眾參與”三個分主題共同探討新時代發展下的博物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共謀博物館未來發展之路。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肖海明受邀出席大會,并做題為“優化文化服務與產品供給 打造立體博物館理論與實踐思考”的發言。
肖海明館長發言
肖海明館長在會上提到,粵博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努力提升優質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通過粵博實踐,從立體的展覽、立體的教育、立體的文創、立體的傳播、立體的服務等方面付諸實踐,搭建創新平臺,讓文化服務直達基層,最大限度滿足人民需要。
大會現場
廣東省博物館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央地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和大灣區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標,年接待觀眾超過400萬人次,優化服務供給是重要課題。通過系統梳理建設“五個粵博”的創新經驗,廣東省博物館提出了打造立體博物館的全新理念。立體博物館是一個立體的、多維的、全方位的呈現、服務、闡釋、拓展的,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需要的博物館,涉及到博物館業務的各個方面,具有不斷延伸拓展的特性。
粵博打造九大主題的展覽資源庫,原創展覽先后到德國、荷蘭、韓國等國家與港澳地區展出,同時積極引進國外重磅展覽,為市民搭建在家門口實現文化交流互鑒的渠道。舉辦“暑期博物館之夜”“鞋盒里的博物館”“粵博志愿服務”“沉浸式導賞”“粵港澳大灣區研學”“聽見粵博”無障礙導賞等多個品牌項目,積極拓展教育活動種類和受眾面。創新公眾服務,在環境美化提升、智能管理提質和服務體驗提升共享方面聚力,有效提高觀眾參觀體驗。積極擁抱新媒體,打造“一網”“兩微”“三視頻”自媒體傳播矩陣,及時推出直播、短視頻、微記錄、線上音樂會、粵博講臺等各類線上活動。粵博在國內較早探索文創開發工作,通過結合館藏元素,和文創企業攜手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成功打造出水下考古盲盒系列、白切雞系列文創、數字藏品等多個文創爆款和IP。
粵博通過在多方面的創新,為構建立體博物館進行了有益探索,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下一步,粵博將重點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進一步下移服務重心,推進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地域優勢,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努力把廣東省博物館建設成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粵博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