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勞拉·馬卡姆說:
“育兒最重要的規則是針對父母,而非針對孩子的。
父母首先要解決自身的問題,才能建立理想的親子關系?!?/p>
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改變孩子,而是改變自己,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結合“烏鴉定律”,我有幾個建議送給各位父母:
1,閉上“烏鴉嘴”,少命令孩子
一般人最討厭烏鴉的點,就是烏鴉太過聒噪。
其實很多父母在孩子眼中,也是如此。
一位班主任講述了一個學生的案例。
這位學生無需她的特別關照或監督,各科學習中始終保持優秀、自律。
此外,對于課外愛好,這位學生也展現出比同齡人更濃厚的興趣和更強烈的學習意愿。
后來,班主任向這位學生的媽媽請教育兒經驗,這位媽媽說:
其實沒什么特別的秘訣,就是在家時很少催促孩子學習,既不指導也不干涉。
我認為,作為父母,能夠適時地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其實,教育就是這樣,有時候你說得越多,孩子反而越聽不進去。
少一點嘮叨、指責,多一點尊重和共情,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當你閉上嘴、不鎮壓、不說教,安靜地守護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就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就是孩子最依戀的對象。
2,常備“烏鴉心”,用愛感化孩子
俗話說的好:“烏鴉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
也就是說,當父母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孩子自然會心懷感恩。
作家劉小念的一篇文章里寫道,父親和青春期的兒子大吵了一架,老爺子聽說之后,教育自己的兒子:
“當爹的,對兒子就兩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熬;
不管兒子可不可愛,越是在他不可愛的時候,越是要堅定不移、不求回報、默默地愛。
在愛里長大的孩子,就算離譜,也早晚會變得靠譜?!?/p>
孩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愛。
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做事,少嘮叨,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當情感的壁壘被打破了,感受到被愛的孩子,內心才會柔軟下來,愿意對父母敞開心扉。
3,“烏鴉喝水”,換個角度看待孩子
烏鴉的聲音是缺點,這讓它以及周圍的人都痛苦;
但是烏鴉也有自己的優點,看過“烏鴉喝水”的人都知道,烏鴉能夠叼著石頭,丟進瓶子里,讓瓶子里的水滿上來,這就是一種智慧。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一味盯著孩子身上的缺點,而是要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
小男孩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并用膠水粘了起來,被媽媽發現了,撒謊說是貓跑進來打碎的。
媽媽沉思片刻,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表揚說:
“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肯定孩子說:
“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
孩子羞愧地低下頭,以后再也沒有撒過謊。
努力發現孩子行為中積極的一面,可以點燃孩子心中的價值感,用優點帶動缺點的改變。
孩子的自信也會被激發,主動做出改變,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