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面積相當,大部分國土又處于同一維度,從某種角度上講,美國有的中國不會缺,美國多的中國也不會少,中美若展開全方位競爭,一定會優先圍繞供應鏈展開。
即誰家的工業品性價高、數量多、轉運快,誰就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南華早報》12月4日報道,對于中國嚴控銻、鎵、鍺、超硬材料和石墨相關兩用物品出口,美國似乎表現得“不知所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維丹特·帕特爾只對此匆忙回應道,會有專門的團隊跟進問題。
猜測美國正在評估事態發展。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今年3月份的數據,中國鍺和鎵的產能分別占到了全球的60%和98%(2023年),2018—2021年,中國占到了美國鍺進口的54%,鎵進口的53%。而自今年10月份以來,幾乎沒有任何來自中國鍛造或者未經鍛造的鎵和鍺流入美國市場。
鍺是光纖和紅外光學器件的基礎組成部分,鍺被普遍應用于5G基礎設施和通用衛星,銻通常以合金的形式出現在武器套件和一般機械身上,至于石墨則是生產動力電池、阻燃劑必不或缺的材料,少了上述物質,將可能導致美國軍工復合體趴窩。
這種情況下,美國必然想到在本土開啟鍺礦、銻礦、鎵礦、石墨礦,以減少從中國進口的可能,然而眾所周知,找礦、選礦、提煉、加工是個極其繁瑣的過程,不僅會消耗水電、破壞環境,而且可能對作業人員造成身體傷害。
更重要的是,生產關鍵原材料是門技術活,需要技術、專利、設備和人才輔助,美國產業空心化日久,很難說得以在很短的時間實現對中國材料進口的完全替代,如此美國被中國“卡脖子”近乎成為了定局。
美國不該和中國打貿易戰,對中國進行芯片和光刻機禁售,甚至將中國上百個企業列入制裁的黑名單。拜登做法只能凸顯一點:美國對于中美力量對比未能有客觀的認識,總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作為“老二”的中國就該逆來順受。
誰曾想,中國不慣美國的臭毛病,堅定打出“材料牌”,讓美國可能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艱難境地。用位于北京的國際咨詢公司TriviumChina副總監湯姆·努尼斯特的話說,中國對于反制美國一向謹慎和緩慢,但現在,中方似乎放開了手腳。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誰說的“老二”就不能打“老大”?再者,中國的芯片、光刻機、AI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若任由美國作妖,很可能讓中國錯失新質生產力井噴的饕餮盛宴,讓中國成為落后方從而被人無情捶打。
因此中國該出手就得出手,不能有任何猶豫,反正中美都在進行產業鏈競爭,都在搶奪現代文明的制高點,都在為日后可能的攤牌和脫鉤積蓄力量,遲一天或者早一天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預測一下中美競爭態勢吧。
其一、中國“套用”美國的制裁方案,將銻、鎵、鍺、石墨的出口價格推至天際。
這般做法有個好處,讓美國用遠高于平時十倍甚至百倍的價格從“第三方”手中獲得來自中國的關鍵原材料。因為原材料價格高昂,美國為了平抑成本,會自動提高F35、海馬斯、愛國者導彈等裝備的出廠價格,美國的武器將成為奢侈品,讓軍火采購商望而卻步。
其二、不排除中國減量供應稀土甚至完全拒絕出口的可能。
中國手里的牌非常多,除了文中提到的鍺、鎵、銻、石墨,還有鈷、鎳等稀土材料。只要美國決意和中國打貿易戰,甚至主動脫鉤,那么中方就會讓美國的遏華動作變成回旋鏢,讓始作俑者首先嘗到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滋味。
其三、中國玩中國的,美國玩美國的。
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只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本土選礦了,相信以美國的國情,即便在搜尋原材料方面有所突破,也因為用工成本過于高昂,提煉技術落后,導致生產的東西,質量和價格倒掛,讓消費者敬而遠之。
在世界不能進行熱戰的前提下,體現中美力量差的方式或唯有產業鏈競爭這一種方式了。希望美國做好被中國“卡脖子”的準備,因為現在的中國早已不再是150年前的清政府了,中國有能力將美國給到的羞辱加倍還給對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