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之情彌足珍貴,給彼此帶來的不僅僅是青春的回憶,還有雪中送炭的關懷與溫暖,可同學之情的維系并沒有脫離正常的人際關系原則,有來有往,相互尊重,才能讓同學之情日久彌新。
反之,如果兩個同學畢業后十年,甚至是二十年都不聯系,再次見面時就突然提出讓對方幫忙,這樣多少會有點尷尬,人情禮往的事情也是如此,相信很多人都遇見過。
近日,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引發熱議,一位女生在網絡上發文吐槽,稱小學同學要結婚了,突然問自己要全名,以便發請帖。
可是彼此“八百年”都不聯系了,只是前幾年偶然碰到添加了聯系方式,沒想到對方都不知道自己的全名,那為何還要發請帖呢?不想去,但不知道如何回復!
從該女生曬出的聊天記錄來看,先是邀請做姐妹(姐妹團,伴娘),但該女生沒有回應,緊接著要“全名”發請帖。
在這位女生看來,小學同學做事太唐突了,長時間不聯系,也沒有什么交情,而且連自己姓名都不知道,邀請別人參加婚禮,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對此,各方看法不一。
從那些感到生氣的網友視角來看,他們的不滿源于對同學情誼的輕視。多年不見,連全名都遺忘,僅為發請柬才匆忙詢問,這種做法難免給人一種敷衍之感。在他們心中,同學情是珍貴的回憶,即便歲月流轉,也不應如此淡漠。
看到這種結婚邀請或者請帖,堅決不去!
很坦白地說,這也反映出在同學關系里,人們對于相互尊重的高期待。當這種期待落空,負面情緒便油然而生。
例如,曾經在校園里一起歡笑打鬧、分享小秘密的伙伴,如今卻被對方以如此草率的方式對待,仿佛過去的情誼在對方心中已無足輕重,這自然會讓重視這份感情的人難以接受。
當然,也有人認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家都在為生計奔波,各種事務纏身。在這樣的背景下,偶爾的疏忽似乎情有可原。
多年過去,記憶出現些許偏差也是正常現象,不能因這一小小細節就否定整個同學關系。就像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會因為工作忙碌而忘記朋友的生日,但這并不代表同學之情的消逝。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對方邀請了,那就以此為契機,收到小學同學的婚禮請柬也算是一種驚喜,是與過去重新連接的紐帶。
無論曾經的記憶是否清晰,這都是一個可以再次走進彼此生活,回憶往昔趣事的好機會,同學之情可以重新點燃。
比如那些曾經一起在課間玩耍、參加校園活動的場景,都可能隨著這份請柬的到來而重新涌上心頭,讓這份同學情得以延續和升溫。
客觀地說,各種大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在現實中說服自己接受真的有點難,人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動物,在人際關系處理中不可能那么理性與淡定。
越是有了家庭和事業,越是工作很忙,同學之情的維系就越顯得重要。
如果真的認定了對方是你的好同學,平時可以多維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一定的聯系頻率。不必過于頻繁,但可以在重要節日、生日等特殊時刻送上祝福,分享彼此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升職、結婚、生子等。
另外,組織或參與同學聚會也是增進感情的好方式。在聚會上,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回憶過去,了解現在,拉近彼此的距離。
對于那些實在是沒有時間的同學,大家也可以在班級群多溝通,或者在朋友圈多互動交流,這些都能維系同學之情。
不過需求強調的是,維系同學之情不是為了有求于人,也不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是同學遇到困難時給予一點溫暖和關懷,從而讓同學關系成為人生中一份獨特的情誼,讓年少的純真和美好得以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