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觀念中,始終堅持“多子多福”的觀念,這也許是受父輩們思想觀念的影響吧。人不僅是家的延續,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沒有人,就沒有家庭和國家的發展。在農村,根深蒂固的就是不管生多少女兒都要生個兒子。這也是家族觀念所成的,城里人也許理解不了這樣的想法。在農村,基本以一姓或多姓為一個村落,他們子子孫孫在這個地方世世代代生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以傳宗接代的觀念深入到骨髓。
而且,在農村特別是南方的農村,現在修家譜已漸漸盛行。他們以修家譜為榮,不僅是文化的傳承,還是家族優秀傳統和家風的傳承。家譜可以上溯至始祖,充分展示我們從哪里來,將來要往哪里去,世世代代都被記錄在家譜中。家譜與地方志有一些類似,每十年或者二十年左右修撰一次,新生人口一一錄入其中,家譜的厚度也在不斷增加。包括一些有成就的成功人士,都有記載。不僅鞭策現在的人們,也是激勵后人奮發圖強,而且不管你走到哪里。有了家譜,你就知道你的根在哪里。
我的父輩,當時生育的時期還沒有計劃生育,不想生還是生了,那個時代,一家四五個、五六個孩子,是再正常的不過了。那時的孩子們,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各種壓力,養孩子就拿父一輩一句話來說“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反正就這么簡單。所以,多生孩子沒有壓力。那時的孩子們都是散養,父母都外出干活去了,我們孩子們愛上哪玩上哪玩,上山爬樹,下河撈魚,啥都干。父母沒有考慮我們如何成長,如何學習,長大去干什么。似乎是家長不用操心,孩子也無憂無慮。
到了我們這一代,生一胎時就考慮有沒有能力養得起,后來勉勉強強生第二個,父母認為太少了,再生一個吧。正好也趕上放開第二胎,咬咬牙就生了第二胎。家里兩個孩子不算多。父母說,還想讓我們生第三胎。算了吧!還是就此打住,不然會面臨著孩子誰帶?將來如何養育,這都是現實的問題。
兩個孩子,現在每天輔導作業,頭都大了。每天班級微信群里的信息,看都看不過來。我們都有體會,現在孩子的學習任務重,家長也跟著要學習,不然根本輔導不了他們的學習。再就是如不想自己輔導,就拿錢上輔導班。孩子多了,這個各種輔導班、培訓班的學費拿不起,只能安心自己輔導孩子吧。
張律師,父輩們的時代能生多少就生多少,好像是毫無壓力。現在是想生但是考慮各類因素,甚至很多地方開始大力出臺鼓勵生育的條件和政策。有的人甚至建議,生第一胎發10萬元,第二胎發20萬元,生第三胎發放30萬元。想法很好,但是如何落實,這些錢如何發放,都是要細細研究的。對這個問題,您怎么看待呢?
青島市市北區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振海表示,生孩子不僅是家庭大事,也是國家的大事。現在生育率形勢比較嚴峻。我認為:
一是強化家庭和家族觀念。我們現在不少年輕人不知道生孩子的意義在哪里,甚至是極端的個人和自利思想,覺得活好當下,觀念中沒有家庭和家族延續的觀念。我們老一輩人為什么注重“香火延續”,所以不管有多艱苦,生孩子是人生頭等大事,只要有人在,一代代延續下去,家庭、家族和國家才有未來。
二是弱化極端的個人主義。我們這個時代,有時受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影響,太注重個人主義,而忽視家庭、家族和國家的集體主義,這樣導致年輕人生孩子的意愿下降,覺得自己活好就可以,管他生不生孩子,有沒有后代不重要。所以,在當代如何平衡個人與家庭、家族和國家的關系,是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三是國家強化制度,在房子、醫療和教育等方面加強改革。目前,房價貴、看病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的問題讓年輕人感到很大壓力。為了結婚再背負巨額的房貸;生病到醫院,看個感冒沒有一兩千壓不下來;教育資源不平等,使年輕人的競爭壓力大,更加內卷。
四是,持續改革,使社會更加公平公正。現在貧富差距持續拉大,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等,使有錢的很有錢,沒錢的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階層固化,讓年輕人很難突破。持續改某,財富分配更加科學合理,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