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中的宋瑩,棉紡廠的廠花,潑辣直爽,出了名的刺頭。
她人美,丈夫愛她,家庭和睦。在二車間是工作能手,還有鄰居玲姐這個好姐妹。
雖然說兒子棟哲是個皮猴子,但是考大學,進外企,結婚都沒有讓她操心。
宋瑩應該是劇中最好命的女人,大事沒操過心,家庭的命運,都踩在時代的每一個風口上。
兒子結婚了,看宋瑩還和年輕時一樣,美麗動人。
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宋瑩的命怎么這么好!"
當然她命這么好不是偶然的,而是和性格、智慧有著必然聯(lián)系。
經濟獨立與自我價值認同
經濟獨立的女人才有話語權,讓她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由度。
宋瑩是廠里二車間的能手,工作能力強,在當時收入穩(wěn)定,有了錢,自然就有話語權。
16歲宋瑩進廠工作,結婚時她和丈夫林工的收入差距并不大。
即使去了廣州,丈夫的收入足夠一家生活,但宋瑩閑不住。
在宋瑩的概念中,沒有工作收入,她就沒有安全感。
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完全依賴丈夫,找理由說廣州的不好,想回蘇州,就是那里有一份有編制的工作。
之后她加工魚丸,起早貪黑的做早點,奮斗了幾年后,還盤下了一家小飯店。
有事情做,她就不想離開廣州了,經濟獨立,有自己的事業(yè),是一個女人在家庭中地位的體現。
宋瑩有自己的價值認同,也代表著那一代女性的價值觀。“婦女能頂半邊天”,就是寫照。
那一代人,對于努力工作是有榮譽感的。
宋瑩是二車間的能手,但因為脾氣不太好,連續(xù)七年每次評選勞動積極分子都落選,這對她來說,就是價值無法得到認同。
但是宋瑩始終是認同自己的價值的,做人做事始終保持一致。
經濟獨立不僅能帶來錢,更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直接標準,也是個人對自己價值認同的直觀感受。
不內耗,愛人先愛己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么就無法去愛別人。
宋瑩每天都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那個年代她的衣服款式,都是最新的,光鮮亮麗。
兒子林棟哲卻穿著有尿素字樣的褲子。
鄰居們比如黃玲,張阿妹都穿布鞋時,她已經穿樣式時髦的小高跟皮鞋了。
宋瑩愛美,就是請筱婷吃面,她都會換上新做的衣服,做事情有滿滿的儀式感。
外出吃飯只帶黃玲和筱婷,不帶老公兒子。
愛人先愛己,她明白學會了愛自己,才能有更多能量去照顧家人,給家人提供情緒價值。
宋瑩是一個充滿愛和能量的人。
她的情緒價值,也潛移默化的了鄰居黃玲。
黃玲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對家庭盡責,生活很壓抑。
因為公婆偏心,她委曲求全,最終還換不來愚孝男丈夫的滿意。
宋瑩做了黃玲的鄰居后,黃也被感染了,不再沉默,做一個受氣的小媳婦,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宋瑩的性格潑辣,有事情就直接表達情緒,比如高考前鄰居整日來補習,搞得兩家人都無法休息,莊老師一家好面子,不會去說。
宋瑩在門口快言快語,將問題拋出來,解了兩家人的困。
她永遠將自己的情緒放第一位,從不內耗,所以一直保持飽滿的情緒,不去內耗家人。
還給家人提供價值情緒,林家的每一個成員,都人格健全,價值情緒飽滿。
自我成長
宋瑩雖然只是初中畢業(yè),但她和大學畢業(yè)的林工一起生活,溝通上卻沒有鴻溝。
聰明潑辣的宋瑩,是一個講道理,知進退的人。
從日常生活中,兩口子始終保持一樣的價值觀,很多事情的認知看法都一致。
說明他們結婚后,宋瑩在認知上,還是保持學習的態(tài)度。
林工在外兼職,被人舉報,受到廠里的處理。
對林家的影響很大,家庭遇到突發(fā)事件,宋瑩雖然有些手足無措,但也能快速地接受。
林工不愿意在一個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生活,為了消除影響,他要出去闖一闖,爭取到一個在廣州工作的機會。
去了廣州,雖然抱怨天氣,但她還是學會盡快融入那里,看電視學習粵語。
從做代加工開始,到小老板,她也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也實現了自我價值。
黃玲下崗后,在家情緒低落誰也不見,宋瑩去勸說她,就說早一點找出路,就早一點有生路。
她已經認識到早一點適應變化,可以早一點獲得更多的機會。
宋瑩的出現,讓黃玲看到母性身份之外的自己,也讓黃玲的自我解放合理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