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陳永軍
作品名稱:自作詩《麗江古城》《大理行》
作品書體:草書
作品尺寸:八尺(250cm x 150cm)
創作時間:2024年10月
作品釋文:(一)古城清風茶酒香,小橋流水垂柳揚。白沙壁畫遺風樸,納西古樂舞霓裳。茶馬古道鈴聲遠,四方街里琴韻長。木府石板賦元曲,今朝拂墨醉心腸。(二)戊戌立秋遊大理,太和城裡不知疲。洱海清波碧光影,群峰三塔柱石奇。西雲書院蒼松翠,佛都城樓百步移。白族風情撩人醉,蒼山歌茶賦詩比。
作品鈐印:永軍私璽、道居、偶得
作者簡介:陳永軍,字道居,號朝陽閣,1974年生于浙江臨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委會委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優秀基層書法家,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百強,華南農業大學、廣東交通學院客座教授。
陳永軍書法創作感悟:
2008年12月4日,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與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全軍書法作品展覽(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第四屆全軍書法作品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隆重舉行。本次獲獎和入展作品共365件,書體包括篆、隸、楷、行、草和篆刻等,是30余位軍內外評審專家在近2400件投稿作品里精選而出。其中張家祥、龍開勝、張維忠、許金學、倪進祥5人作品獲一等獎;童孝鏞、鐘顯金、陳永軍、吳正前、周劍初、徐健、季平、丁謙、李沾、陳旭10人作品獲二等獎;歐陽明利、謝少承等60人作品獲三等獎。由長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裝版作品集在開幕式上首發,軍內外書法家、書法愛好者10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我的一件草書作品幸獲二等獎(全軍排名第八名),本人也作為獲獎作者代表參加了開幕式并受到了軍委首長的頒獎和接見。
此次展覽,在全軍書法展覽賽事中可謂是盛況空前。觀展之余,與多位老師的雅聚和傾談,更讓我心存感激、記憶猶新:開幕式后楊明臣老師領著我們對優秀展品進行點評和解讀時的殷殷期許、當天下午在軍博門口周劍初老師贈送5本個人作品集于我的贈書之誼、當天晚上張維忠老師攜夫人宴請我和陳旭兩位獲獎作者的盛情款待、次日上午倪進祥老師帶領我們五位獲獎作者走進解放軍某部開展書法交流時的以書潤心、次日下午揭曉老師約我到他書法工作室品茶談藝時的推心置腹、次日晚上馬軍鴻和李小成兩位老師到我入住賓館談論書法藝術時的暢所欲言,無不讓我在珍惜感恩的同時,更在書法創作的思想、理念和技法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此期間,我還認識了一位來自云南納西族的楊戰友,他對書法也是無比的熱愛,言談之間十分投契。楊戰友是麗江人,在大理空軍部隊服役,后來轉業到了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工作。雖然平時交流不多,但我們心中相互掛念。2024年10月23日下午,受省委宣傳部邀請,我正在揭陽給同仁們授課時,楊戰友三次來電均未接到。當晚,我回電后得知,他想邀請我書寫一件書法作品,為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貧困縣)鄉村振興賦能助力。這類書法公益之舉,我自當竭誠盡力,遂欣然應允。
回到單位后,紙質邀請函也接踵而至,另附有三張楊戰友的鋼筆書信。信中關于他三年駐村工作生活點滴的真切描述,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拜托我創作一件4-8尺的書法作品,豎式為宜,內容要求積極、健康、向上,文體不限,最好是自撰,10月30日前完成寄出。
沉吟片刻,我決定選擇2018年8月兩首自作詩《麗江古城》《大理行》為書寫內容,這是當時與學生何擇明和大理空軍某部部隊長周世龍兄一起訪學麗江大理時所寫,內容和創作背景都比較契合,也符合我一貫以書法藝術記錄時代風貌和謳歌美好生活的創作追求。書作尺寸長250厘米、寬150厘米,由豎式三條屏組成,紙張為浙江富陽柳黃色元書紙,書體為草書。
這件作品,文字內容較多,共計112字,在書寫時比較注重謀篇布局。如作品首行開篇“古城”二字,“古”字結體作長,形成上開下合、長縱之勢;“城”字左右結構,左右開合,相得益彰。三行中“鈴聲”二字,因同行前部距離較勻,為更好打破“狀如算子”的現狀,把“鈴”字字形寫小、左右寫窄、結體緊湊、向左傾,“聲”字字體作大、上下拉伸、體勢開張、向右斜,兩字縱向上形成窄寬漸變,收放自如,氣聚而力透之境。五行中“太和城裡不知疲”七字,“太”字寫細作虛,“和”字左大右小,“城”字左小右大,“裡”字寫小作實,“不”字橫向中實,“知”字上實下虛,“疲”字外實內虛,形成虛實有度、大小有別,相互呼應、輕盈流動,任筆毫自然變化,正印證蔡邕《九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之論也。七行中“佛都城樓百步移”七字,“佛”字左右離、取斜勢,“都”字左右緊抱、形成和勢,“城”字左右似分似離,左小右大,“樓”字左右錯開、相擁顧盼,“百步移”三字字形作小、間距拉近,七字形成寬中窄的寬窄漸變布局,與同行“蒼松翠”縱向上的縱橫聚散自然呼應,且由于“佛”字拉長與“都”字相靠,封堵了左右兩行形成的過墻風,這也是在自然書寫中收獲恰到好處之意外驚喜也。
在創作手法上,為表現字里行間空間結構的氣度和草性變化的豐富性,我在自然奔放節奏中加強了使轉筆法同時強化頓筆,以增加線條內部運動的豐富性。如作品二行中“白沙”二字,“白”字切筆入紙,方折圓使轉,末點作頓,頓筆調整角度;“沙”字在行筆中添加了波折筆意,加大線條內部運動弧度,增添了復雜性蒼老感,減慢書寫速度,形成澀筆。四行中“今朝拂墨醉心腸”七字,“今”字末點嵌入“朝”字頭部,“拂”字右豎占據“墨”字左上部,也插入左行之中,“醉”字末撇穿入“心”字上部位,“腸”字頓筆掌控力度、獨立呈方形,利用相互穿插,凸凹相嵌,形成特殊空間視覺效果。六行中“西雲書院”四字,“西”字呈扁形、向右欹,“雲”字是長形、向左斜,“書”字三角形、向右傾,“院”字為方形、向左依、頓筆控制速度,形成S形曲線,如跳動的音符,打破整行正局,略顯“筆圓而韻勝”之境也。八行中“賦詩比”三字,“賦”字寫大、作正局,“詩”字寫小、呈三角形,“比”字行書收尾、頓筆調鋒、起伏有變、靜態有加,蘊“一字乃終篇之準”之意于其中,以心寫形、隨形賦意,草行結合、動靜相間,增加了作品的意境、韻味和情感。
這件作品是在沉浸式書寫中一氣呵成的。彼時,硯生云海,我心頭浮現的卻是大理的“風花雪月”。這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和洱海的月,既是大理壯麗自然景觀的展現,更是大理浪漫文化氣息的構成,而這些美好都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一直給予我靈感的滋養。此刻,她們一下子又鮮活了起來,仿佛她們也明白自己將變成一個個自帶靈性的生命,回到那片土地為家鄉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助力賦能。這種突然的發現讓我的精神也為之一振!這,不正是我孜孜追求的“發現美、創造美、展示美、傳播美、享受美”的創作宗旨嗎?“美是有力量的。”這種對美的態度里,不僅有著我對書法藝術最真摯的追求和對中國文化最堅定的自信,更深藏著書壇師友對我的啟迪、希冀和我對他們的回答、承諾!
潑墨大寫意,揮毫盡抒情。每一筆揮灑, 皆是與自我對話的時刻。書罷,撫卷細觀,書中文意和筆調尚算節奏得當、清晰明快,未求刻意構建但見自然天成,未得神來之筆但獲自然生發,未到天真浪漫但覺心手雙暢。書作即成,鈐印,寄出,這份從嶺南發往云南的公益心愿,“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愿墨香四溢間,更多的美好可盼、可望、可遇、可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