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北洋軍閥間的火拼聲猶在耳邊,魏益三卻沒閑著!作為皖系出身的三線小軍閥,他眼看皖系敗退,庫倫也被白俄占領,一拍腦袋——“溜吧!”于是繞道蘇俄,逃到了張作霖地盤。
誰能想到,短短幾年里,他竟能將皖系、奉系、國民軍、直系、國民黨一一“體驗”了個遍!而這位軍界“變臉大師”還能壽終正寢,活到了八十歲?說來就是一套亂世生存的神操作,讓咱們一探究竟。
保定學堂走出的“跳槽大師”
魏益三生在1884年,河北藁城的富裕家庭??恐@家庭條件,他從小讀私塾,后來進了保定軍校。要說這保定軍校,可是民國時期軍人的“黃埔軍?!保簧佘娬宋锒际沁@里出來的。
魏益三的運氣也不錯,正趕上段祺瑞當時是陸軍學校的督辦,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兼老師。段祺瑞在當時可是風云人物,魏益三見了也得肅然起敬,一心一意地想當個“好學生”。
1906年,魏益三順利畢業,滿心歡喜地加入了段祺瑞的陣營,成了“皖系”軍閥的一員。說來奇妙,段祺瑞領著皖系在民國初期風光無兩,魏益三也跟著上了“快車道”。不過好景不長,1920年,皖系被直系打敗,這位魏同學沒了靠山,感覺庫倫的局勢也越來越緊張,索性繞道蘇俄,逃到了東北的張作霖地盤。
魏益三逃到了東北,這一幕像極了電視劇里的橋段:一個小角色突然從西北荒涼之地跑到了張作霖的地盤。這位“東北王”一向愛才,魏益三聰明識趣,恰逢其會,便成了奉系的一員。
在奉系的日子里,魏益三也不是默默無聞之輩,結交了一位“好朋友”——郭松齡。這兩人真是志趣相投,魏益三投靠張作霖之初,郭松齡正如日中天。
可是命運就是這么神奇,郭松齡忽然叛奉,起兵倒戈,結果失敗了,魏益三頓時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這不,張作霖直接懸賞抓人,魏益三再也呆不下去,只能收拾行李“跳槽”到國民軍,投靠馮玉祥。
從國民軍到直系,魏益三的“靈活操作”
魏益三加入了馮玉祥的國民軍,可惜好景不長。1926年,國民軍被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三面夾擊,落荒而逃。魏益三看形勢不妙,果斷放下和馮玉祥的舊情,投奔了吳佩孚。
你說奇不奇怪,這魏益三投到吳佩孚手下,還真被重用了,成為直系軍隊的中層將領。
這次跳槽,讓魏益三有了更進一步的機會。吳佩孚在當時頗有地位,直系軍閥的勢力覆蓋中原地區,魏益三這一次“轉向”得相當成功。可誰能料到,北伐戰爭說來就來,吳佩孚的勢力瞬間崩潰,魏益三再度面臨職業危機。
北伐戰爭打響,國民黨勢如破竹,魏益三很快看出風向變了。這回,他干脆投靠了蔣介石的北伐軍,順勢加入了國民黨。蔣介石出于“實用主義”對魏益三這類人頗為容忍,魏益三也就順理成章地繼續混跡軍中。不過,好景不長,魏益三在中原大戰前夕被剝奪了軍權。
剝奪軍權對魏益三來說并非壞事,他雖少了權力,但也遠離了戰火紛飛的前線。
魏益三識趣地“安享清閑”,沒有像其他軍人那樣死抓軍權不放,倒也避免了后來在戰爭中的諸多危險。就這樣,他一直掛個閑職混日子,觀望局勢,靜待時機。
從閑職到“昆明起義”,魏益三得以善終
中原大戰結束后,魏益三被安排在北平軍分會擔任中將參議,后來又在南京軍委會中將參議任職,這類閑職讓他在軍中有一席之地,又避開了最激烈的戰火。彼時的魏益三在軍政界雖有些微名氣,但不再涉足紛爭。
歲月流轉,魏益三見證了國共內戰的爆發,觀察著蔣介石和共產黨之間的力量消長。然而,他這一次表現得非常“淡定”。魏益三似乎已經認清了局勢,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通過投靠來實現任何職業抱負,干脆在中立地帶按兵不動。
1949年,局勢徹底逆轉,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蔣介石政府節節敗退。魏益三此時并未像其他將領那樣拼死抵抗,而是選擇投降新政權。
他在昆明起義中“順利轉型”,投入到新中國的懷抱。魏益三的投降之舉,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得到善待,這一“善終”成了魏益三傳奇人生的最后一筆。
魏益三投靠大佬無數,見證了北洋時期的興衰、民國亂世的悲歌,最終卻能活到80歲安享晚年。
這不僅僅是運氣,他的故事就像一部教科書,講述了一個小軍閥如何在亂世中求生存。魏益三精通審時度勢,不去做無謂的掙扎,他的每一次投靠,都在追求更好的生存環境。對于魏益三而言,這一生的“隨風轉向”,其實是求生的本能和智慧。
在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軍閥們一時間擁兵自重、稱霸一方,最后多半死得不明不白,而魏益三卻像個“武林高手”,左躲右閃,最后笑到最后。
這位“換隊之王”的故事雖帶有幾分傳奇色彩,但更多的還是亂世中的生存之道。
總而言之,魏益三這一生從不固執,不拿性命去冒險,而是“隨機應變”地活到最后。
他在亂世中成了一個例外的生存者,用他的一生證明了“亂世中求穩才是王道”的道理。他的經歷,既是時代的縮影,也是一個亂世生存高手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