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平臺上,市民對“網約護士”的表揚
“網約護士”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自2019年國家衛健委開啟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起,5年時間過去了,網約護士為出院患者或身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尤其是“一老一小”群體。近期,“網約護士”更成為熱詞,成都不少三甲醫院或積極展示成效,或正在布局當中。
“網約護士”火了!
▲近日,成都衛健委回應網友在“群眾呼聲—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
“網約護士”并非新事物,更加專業的說法叫“互聯網+護理服務”,早在2015年前后,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度融合就已出現。例如擁有一定知名度的“金牌護士”“醫護到家”“U護”等平臺。不過這些平臺就像滴滴打車、美團外賣一樣,主要由第三方開發運營,有需求的消費者利用手機下單預約上門服務,有執業資質的護士則通過入駐平臺獲得上門服務資格,利用工作之余賺取外快,平臺也從服務費中按比例抽成。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
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網約護士”獲得官方認可,并正式試水。通知中明確規定“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提供主體應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具備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實體醫療機構,依托互聯網信息平臺,派出本機構注冊護士”,并要求派出的注冊護士應當至少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
隨后,四川衛健委發布《關于征集四川省“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地區的通知》積極響應《試點通知》中關于“其他省份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選取試點城市或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內容。同年12月19日《四川省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地區和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出爐》,確定綿陽市為四川省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地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為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醫院。
成都大型醫療機構紛紛上線“上門護理”
相較于第三方商業平臺,醫療機構的“上門護理”服務無疑更受消費者信賴,而大型三甲機構紛紛入場,更預示著這一領域將迎來快速發展。援引央視網消息,截至今年5月,共計3000余個醫療機構提供7類60余項網約護理項目。且數量與規模呈明顯上升趨勢。
▲不完全統計成都開設“互聯網+護理服務”大型醫療機構名單
在四川成都,據不完全統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天府新區人民醫院等公立醫院陸續開展了“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在非公立醫院方面,四川友誼醫院、四川現代醫院、四川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等也已陸續開展,進行了市場化、個性化的探索。例如四川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推出的“欣護到家”,服務項目達33項,月接單量超過300單。
另外,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等成都市市級醫院,也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并且,不少醫療養老服務機構也開通了相關服務項目。
不同醫院開展的護理內容或有不同,一般是由于醫院屬性而定。以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為例,當前開展包括寶寶護理、媽媽護理和專科護理共29項上門護理服務內容;四川省人民醫院現階段已開展包括創面護理、慢病管理、營養管理等9個類型,共計19項上門護理服務內容。
“上門護理”如何預約和收費?
小編對目前可選擇的上門護理進行了整理,預約方式,可簡單分為三種。其一,以公立醫院為主,通過找到相關醫院的微信小程序、服務號或公眾號,再找到相關上門服務入口,填寫相關信息并在線支付,即可等待護士上門護理。其二,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的基層醫療機構,主要通過電話(或微信)和現場預約。其三,通過第三方平臺搜索相關關鍵詞,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應服務機構。例如,美團、支付寶、微信小程序等。
流程不算復雜,各有優劣。第一種方式在年輕人中使用率更高;第二種方式更適合不善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第三種方式則在距離選擇、價格比對等上更加直觀,但目前基本沒能和公立醫療單位建立起聯系。
據了解,單次護理服務的價格根據項目和距離有所不同,通常在100元至400元左右,基本采用的是“醫療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的模式收取。不過,公立醫院的收費一般在預約界面有詳細公示,醫療服務價格均與院內相同;而一些社會性醫療機構還推出了“套餐制”,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預約下單。
“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實際價值毋庸置疑。以產后通乳服務為例,以往市場上的大部分通乳師都沒有護士資質,價格大約在300-800元區間,而三甲婦產醫院的網約乳腺疏通服務也在該區間,價格更為規范透明,專業護士服務也更加放心。
提供網約服務的醫療機構有了,但像外賣一樣隨手下單還做不到。例如,華西二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對“上門服務”的對象和距離都有要求,僅限于本院的門診患者和出院患者預約,且要求服務半徑距離院區20公里以內(往返40公里以內)。
另一方面,普通消費者也很難知悉周圍有哪些大型醫療機構、社區醫院能提供相關服務。在國內,天津市推出了“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平臺”,江蘇南京推出了“江北云護理”區域性平臺,四川未來也可以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入口方便消費者選擇。
如果把網約護士看作一個未來頗有前景的醫療消費場景,那成都大型三甲醫院紛紛入場一方面是給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在家享受優質醫療護理服務的便利,另一方面也說明未來激烈的優質醫療市場競爭已經在各個維度開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