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已經過去75年了,不過由于對抗戰歷史的研究并未側重于技術、戰術的分析,再加之大量抗日神劇的誘導,致使不少人對抗戰的真實狀況了解比較片面。
比如在不少抗日劇中,對八路軍武器彈藥的描述就很不到位。有些影視劇還將八路軍塑造為了用人海戰術打正規戰的模式,這實際上不過是臆想而已。以八路軍當時的武器裝備根本打不起這樣的仗,如果只是為了圖場面好看就去罔顧歷史事實,顯然是不合適的。
就以百團大戰來說,雖然總的規模很大,但大多數仗都是小規模的戰斗,而且火力一直很弱。即便在關家垴戰斗中,先后動員了多支部隊,但實際投入的兵力、兵器及火力也是相當弱的。
我們這么說不是空口無憑,不妨從彈藥消耗等后勤角度來看看當時百團大戰的另一面。
百團大戰中,129師及總部直屬部隊是主力,我們就以129師的作戰后勤來進行剖析。
在129師的作戰總結中,提及了該師及總部直屬部隊參加百團大戰的兵力共計有38個團。
其中385旅有3個團、386旅有2個團、新1旅有2個團、新10旅有3個團、新11旅有2個團、冀南區10個團(含386旅18團)、太岳區6個團(含386旅17團)、決死縱隊4個團另1個營,以上為32個團另1個營。
此外還有相當于1個團的隨營學校、相當于1個團的抗大總校、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和炮兵團、129師直屬34團、129師特務營等參戰。
以上共計37個團,外加2個營,故而約相當于38個團的實力。
當然這38個團實際上是最低的一種說法,按照統計口徑的不同,還有41個團、45個團和46個團之說。因為后文中的彈藥消耗統計是針對38個團來說的,所以我們也以此為準。
百團大戰前,八路軍剛剛經過整軍,一個團的總兵力在2000人到2500人之間。不過由于此前一年擴軍較快,武器裝備補充卻趕不上擴軍的速度。
以平均數來說,每個團只有馬步槍532支、手槍29支、輕重機槍9挺、手提機槍4挺、迫擊炮不到1門,子彈1萬多發(主力團配置強于平均數,地方團則弱于平均數)。
以武器質量來說,型號龐雜,還有前清時期的槍械和土造手槍、步槍,步馬槍“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來復線已磨平,口徑已松,射擊已失效”,而“自動火器(輕重機槍)平均每連不及一挺”。
這樣的武器配置下,八路軍平均一個團的彈藥量不及日軍滿編大隊的十分之一,再加上武器質量、兵員訓練上的差異,其實不難理解為什么消滅日軍一個大隊有那么難了。
因此八路軍在作戰中,盡可能是避免攻堅的,因為攻堅戰彈藥消耗大,繳獲少,缺槍少彈則無法進行下一次戰斗。但百團大戰前,日軍已經開始推行囚籠政策,不進行反制也不行。因此百團大戰雖然以破襲戰為主,但卻必然要拔出日軍沿線的據點,攻堅戰就不得不打了,而這樣的仗對彈藥的消耗是很大的。
百團大戰第一階段中,129師參戰部隊共計消耗彈藥為:
步馬槍彈192128發、手槍彈3778發、重機槍彈41115發、輕機槍彈75802發、自動步槍彈2111發、手機槍彈941發、花機槍彈2021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400發、擲彈筒彈153發、燒夷彈170發、信號彈20發、手榴彈7840個。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中,129師參戰部隊共計消耗彈藥為:
步馬槍彈43977發、手槍彈710發、重機槍彈21926發、輕機槍彈61926發、自動步槍彈4180發、手機槍彈7967發、花機槍彈767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837發、擲彈筒彈293發、燒夷彈106發、信號彈11發、手榴彈7068個。
百團大戰第三階段中,129師參戰部隊共計消耗彈藥為:
步馬槍彈190439發、手槍彈1079發、重機槍彈61330發、輕機槍彈11497發、手機槍彈850發、花機槍彈720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1223發、擲彈筒彈67發、信號彈2發、手榴彈5900個。
以上三個階段共計消耗步馬槍彈426544發、手槍彈5567發、重機槍彈124371發、輕機槍彈149225發、手機槍彈9758發、花機槍彈3508發,合計各類子彈718973發。
此外消耗山炮/迫擊/步兵炮彈2460發、擲彈筒彈513發、燒夷彈276發、信號彈33發、手榴彈20808個。
對比三個階段的彈藥消耗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出,到第三階段時,有的彈藥已經基本用光了,如自動步槍彈、燒夷彈和信號彈等。
百團大戰打了3個月,38個團的八路軍一共消耗了不到72萬發子彈和3000發左右的各式炮彈。平均每個團只能打不到2萬發子彈,得到80發左右的炮彈支援。
如果以這3個月中,連續作戰天數為30天來計,則平均每個團每天只能打不到700發子彈,有不到3發炮彈的支援。
在這個火力強度下對日軍實施主動進攻作戰,情況之艱難已經不用多說了。
而即便是這個火力其實已經將八路軍積攢的彈藥量消耗殆盡了,因為本身129師都未必有這么多子彈,因此在作戰中繳獲的子彈往往也消耗在了激烈的戰斗中。
為什么之后八路軍打不起百團大戰這樣的仗了呢?首先沒有足夠子彈就是第一條,平均一支步槍只有幾發子彈,又怎么能打得起攻堅戰呢?
為人所熟知的關家垴戰斗發生于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不知道的人以為八路軍集結了2萬大軍聲勢浩大,可從彈藥消耗來看,整個第三階段作戰129師消耗也才不過步馬槍彈190439發、手槍彈1079發、重機槍彈61330發、輕機槍彈11497發、手機槍彈850發、花機槍彈720發、山炮/迫擊/步兵炮彈1223發、擲彈筒彈67發、信號彈2發、手榴彈5900個。
要知道,129師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除關家垴戰斗外,還打了195次戰斗,即便以關家垴戰斗消耗最大,占到了三分之一的彈藥消耗來計,也沒有打出10萬發子彈來。就這些彈藥消耗都沒有日軍岡崎支隊本身所攜帶的彈藥多,在進攻作戰中己方火力不占優勢,對方恃險而守,這仗又豈是那么好打的?
這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就是八路軍來了20萬人,還是不到10萬發子彈,照樣不好打。要知道國軍第5軍反擊昆侖關,可是打了700多萬發子彈和近7萬發迫擊炮彈的,攻堅作戰沒有充足彈藥量作支撐,誰也不好打,畢竟手撕鬼子這種情況只出現在神劇中而已。
也正是因為子彈缺乏,在之后的抗戰中倒逼出了八路軍刺刀見紅的白刃戰能力。而反過來說,只要彈藥管夠的話,其實什么仗也就不在話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