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一個剛上戰場沒多久的新兵蛋子,一個人守著山頭,硬是把敵人的沖鋒打退了十幾次。子彈打光了就扔石頭,刺刀拼彎了就用槍托砸,最后渾身是傷還牢牢站在陣地上。這不是電影里的夸張橋段,是真實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事。這個新兵叫胡修道,他一個人一天之內消滅了兩百八十多個敵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你可能會問,他是天生的戰神嗎?還是有什么過人的秘訣?
1952年的上甘嶺,到處是炸碎的石頭和燒焦的樹木,空氣里彌漫著硝煙味,嗆得人喘不過氣。剛滿二十歲的胡修道,跟著部隊來到597.9高地。這地方看著不起眼,就像老家村頭的土坡,可在戰場上,它就是塊要命的骨頭,誰都想搶。當時他還是個新兵,手里的槍都沒捂熱,班長給了他一挺輕機槍,拍著他的肩膀說:“守住這塊陣地,就像守住家里的門檻,不能讓外人踏進來一步。”
那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敵人就像餓狼一樣撲了上來。炮彈在陣地上炸開,泥土和碎石像雨點一樣落下來,胡修道趴在戰壕里,耳朵嗡嗡作響,就像有無數只蜜蜂在里面飛。他緊緊攥著機槍,手心全是汗。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敵人沖過來,他的腿肚子都在打轉,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可他想起出發前村里大爺說的話:“你們在那邊多殺幾個敵人,咱家里才能安穩種地。”
敵人的第一次沖鋒被打退后,陣地上就剩胡修道一個人了。班長和戰友們要么犧牲了,要么被調去支援其他陣地。他看著空蕩蕩的戰壕,心里直發慌,就像小時候在黑夜里迷路一樣。但他摸了摸胸口,那里揣著母親縫的平安符,突然就有了勁。他想,就算只剩自己,也得把陣地守住。
敵人又沖上來了,這次比剛才還多,黑壓壓的一片,就像地里爬滿了螞蟻。胡修道把機槍架在石頭上,扣動扳機,子彈像潑水一樣掃過去,敵人一排排倒下,可后面的還在往前沖。他打光一梭子子彈,就趕緊換彈匣,手指被燙得通紅,就像被開水潑過一樣,可他根本顧不上。
中午的時候,敵人的炮彈把陣地炸得坑坑洼洼,胡修道的胳膊被彈片劃傷,鮮血順著袖子流下來,把軍裝都染紅了。他撕下衣角簡單包扎了一下,又拿起槍。這時候他發現子彈不多了,心里咯噔一下,就像突然發現兜里的錢花光了一樣。他四處張望,看到戰友犧牲時留下的手榴彈,趕緊撿過來。敵人靠近了,他就扔手榴彈,爆炸聲震得他耳朵生疼,可他看著敵人被炸飛,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不能退。
下午,敵人的沖鋒更猛了,就像漲潮的海水,一波接一波。胡修道的機槍壞了,他就撿起地上的步槍繼續打。步槍子彈也打光了,他就抱起石頭往下砸,石頭像冰雹一樣砸在敵人頭上,把他們砸得嗷嗷叫。有個敵人爬上了陣地,胡修道沖過去,用槍托狠狠砸過去,就像砸地里的石頭一樣,把敵人砸翻在地。
就這樣,從早上到傍晚,胡修道一個人守著陣地,打退了敵人十幾次沖鋒。當戰友們來換防時,都驚呆了:這個年輕的新兵渾身是傷,衣服破得像篩子,可他還筆直地站在陣地上,手里緊緊攥著一把拼彎了的刺刀。陣地還在我們手里,而敵人的尸體在陣地前堆成了小山。
后來有人算過,胡修道那天消滅的敵人,比他們村里的壯丁還多。有人問他當時怕不怕,他撓撓頭說:“光顧著打了,哪有空想怕不怕。就覺得這陣地跟家里的麥場一樣,丟了就啥都沒了。”
戰爭結束后,胡修道回到了家鄉,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有人說他傻,立了那么大的功,怎么不去找個大官當。他聽了只是笑笑:“打鬼子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現在能看著大家平平安安上班、種地,比啥都強。”
在工廠里,胡修道從不提自己的英雄事跡。有一次,廠里的機器壞了,好幾個老師傅都沒修好。胡修道蹲在機器旁看了半天,就像當年研究敵人的進攻路線一樣,然后拿起扳手,叮叮當當一陣忙活,機器居然轉起來了。年輕的工友們圍著他問這問那,他就耐心地教,就像當年班長教他打槍一樣。
有個年輕人好奇地問:“胡師傅,您這手藝跟誰學的?”他指了指自己的手:“在戰場上練出來的,修槍和修機器,道理差不多,都得用心。”
胡修道常常給廠里的年輕人講過去的故事,但他很少說自己的功勞,總是說:“我這點事算啥,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真英雄。”有一次,廠里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胡修道在一個墓碑前站了很久,那是他當年的班長。他對身邊的年輕人說:“你們看,這碑上的名字,都是為了咱們今天的日子沒的。咱們現在好好干活,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
有一年,廠里評先進,大家都選胡修道,可他把名額讓給了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他說:“年輕人是廠里的未來,多鼓勵鼓勵他們,比給我強。”小伙子不好意思,他拍著小伙子的肩膀說:“好好干,咱們工人的手,既能造機器,也能撐起國家的脊梁,就像當年在戰場上一樣。”
胡修道退休后,也沒閑著。他在社區里當起了義務調解員,誰家吵架了,誰鄰里之間鬧矛盾了,都愛找他評理。有人問他:“胡大爺,您咋啥都管?”他說:“當年在戰場上,戰友們互相幫襯才能打勝仗,現在過日子也一樣,大家和和氣氣的,日子才能過得紅火。”
有一次,樓上樓下因為漏水的事吵得不可開交,差點打起來。胡修道過去一看,笑著說:“這點事算啥,想當年我和戰友在一個貓耳洞里擠了半個月,身上都長虱子了,也沒紅過臉。大家住一棟樓,就像一家人,互相讓一步,啥問題都沒了。”幾句話說得兩家人都不好意思了,各自讓了一步,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胡修道還經常去學校給孩子們講故事,不過他不講自己打仗多厲害,而是講戰友們怎么互相幫助,怎么愛護老百姓。有個孩子問:“胡爺爺,您那時候吃啥呀?”他說:“有時候就啃凍土豆,硬得像石頭,可大家分著吃,覺得比現在的白面饅頭還香。因為我們知道,多打跑一個敵人,你們以后就能天天吃白面饅頭。”孩子們聽了,都把手里的面包吃得干干凈凈,沒人再浪費糧食了。
有人說,胡修道這一輩子,就像一顆螺絲釘,在戰場上是顆頂用的螺絲釘,在工廠里、社區里也是顆頂用的螺絲釘。他聽了這話,笑得合不攏嘴:“螺絲釘好啊,機器離了螺絲釘轉不了,國家離了咱老百姓也不行。”
現在,胡修道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他的故事還在流傳。有人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當年像胡修道這樣的英雄用命換來的。這話不假,可胡修道要是聽到了,肯定會說:“別光說我們,你們現在好好干活、好好上學,把國家建設得更厲害,才是真本事。”
想想看,要是現在遇到困難,我們能像胡修道那樣,一個人頂起一片天嗎?要是有機會為國家出份力,我們能像他那樣,不圖名不圖利嗎?這些問題,或許每個人都該好好想想。畢竟,英雄不是天生的,是在該站出來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的普通人。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普通人,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