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0年9月底,再次被貶的蘇軾郁結難耐,他乘坐的前往海南的船,終于到了容州。蘇軾出了船艙,上了岸,決定要去拜訪一位老朋友。
蘇軾的這位老朋友彼時正在都嶠山修道,此人名曰邵彥甫,與蘇軾即是同鄉(xiāng)又是同窗好友,為官期間被流放至廣西蒼梧,途中經(jīng)過都嶠山,便在此修道。蘇軾此次與已為道士的邵彥甫會面,本質上是來尋求安慰的。
都嶠山,距離廣西玉林容縣縣城約7公里,是道書所稱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歷代前來修仙修道的人都不少。
往遠了說,像舜帝,相傳舜帝南巡時曾在都嶠山上奏五弦琴,引來百鳥合鳴;東晉著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和醫(yī)藥學家葛洪,曾在都嶠山上隱居煉丹修仙;漢代驅神捉鬼人劉根也曾在此修道。往近了說,明朝禮部尚書李永茂在永歷帝敗走桂林時,與其弟一起避居都嶠山;清代人鄒至正,修道于都嶠山,并于1899年修成正果,其骸骨至今還寄存在都嶠山觀星臺右側的燕子巖中……
都嶠山有八座山峰,最有靈氣、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山峰要數(shù)中峰,本地人稱娑婆巖,歷代道士在此建宮立觀,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觀、歷史文物和神話傳說。
蘇軾的老朋友邵彥甫便在這娑婆巖的其中一處洞穴修道。
都嶠山的山體主要為砂巖和礫巖,在這些山體中,有大大小小的洞穴約300多個,這些洞穴便是修仙修道之人的棲身與修煉之所。都嶠山最高海拔743米,娑婆巖海拔雖不是最高,但要上到山頂也屬不易。
我不知道1000多年前,蘇軾是憑借什么樣的毅力爬上這娑婆巖之顛的,我只知道,300多年前,徐霞客曾來到都嶠山娑婆巖下想要登頂尋仙,卻因“山路高絕,可望而不可上”留下千古遺憾。
現(xiàn)代人登頂娑婆巖已無需再冒險或者花費力氣,乘坐索道15分鐘即可來到娑婆巖,并找到當年邵彥甫修道的洞穴。
總之,身心俱疲的蘇軾在都嶠山得到了療愈,他在娑婆巖的墻壁上題下了詞句作證:身如芭蕉,心如蓮花,百節(jié)疏通,萬竅玲瓏……至今,他的真跡依舊保留。
在他離開都嶠山繼續(xù)前往海南之際,擅于彈琴的道士邵彥甫用琴酒相送,蘇軾還寫了一首詩送別邵彥甫。兩人相逢雖短短十日,去時心境與來時心境已經(jīng)截然不同。
如今的都嶠山,比以住更增添無窮秀色,即神秘,又莊重,我們在前往娑婆巖山腳下時,曾經(jīng)過一處花溪谷,據(jù)說,古代時,常有仙鶴在此飛舞,現(xiàn)在,雖然不能再看到仙鶴,卻常常有白鷺飛將過來,不知道是不是也想在這靈氣滿溢的山谷中尋仙問道呢?
旅游貼士:
景區(qū)門票:75元/人*往返纜車:120元/人*地理位置:廣西玉林容縣都嶠山風景區(q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