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xiāng)愁》220
同時,最先進的另外一種大型聯合收割機,也在同步使用。
山東之前是產棉大省,但摘棉花時,卻是一件費時費力的活路。
實行聯產承包制后,每家的棉花長勢喜人,產量也打著滾地往上翻。
對于北方農民來說,糧食是用來糊口的,多余了才賣一些,增加點收入;但真正能賣錢的,還是種棉花。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棉花是北方的主要經濟作物。
每到棉花開始綻放的季節(jié),每家就盯著天氣和時間去搶收。
棉花是從最下層開始逐漸往上開的,所以采摘最初的棉花朵,也是先摘下面的。
在生產隊的時候,土地貧瘠,照顧不佳,棉花棵子也都不高,所以勾下腰也就夠到了最下面的棉花朵。
在聯產承包后,家家喂養(yǎng)大牲畜,農家肥和土雜肥多起來,一車車地拉到地里;加上大家手里有錢了,化肥農藥也都跟得上,所以棉花棵子都長得齊胸高。
盡管棉花在管理上,有“打頂”的一項活路,和玉米的“打頂去雄”一個道理,都是限制莊稼長高。但耐不住土地逐漸肥沃、肥料充足,所以即便“打頂”后,棉花棵子還會長起來一截子。
這時候,要想彎腰去摘最下面的棉花朵,就很吃力了。
北方摘棉花,都是用一塊大包袱扎在腰間,另外兩個角用袋子打上扣,也從頭部放回到腰間,摘一把棉花,就塞到腰間的包袱里。
在無數年的農耕生涯中,北方摘棉花時的大包袱,也算是一項最久遠、最有效的傳承了。
摘棉花時,基本是婦女的天下。
干其他農活時,男人有力氣,有強項;但摘棉花時,反而是笨手笨腳,有時候還不如孩子摘得快。
這個時節(jié),就靠婦女的一雙巧手,上下翻飛地將肉嘟嘟的棉花朵摘到包袱里。
婦女摘棉花,不但速度快,還干凈。
等一包袱塞滿了棉花,到地頭的“花包”倒下時,婦女采摘的棉花很干凈,中間沒有或者極少有夾帶的碎棉花葉子。而男人和孩子們采摘的棉花,碎葉子等就很多。
即便在生產隊時,除了種地的把式,就是摘棉花的能手了。
每個生產隊里,都有幾個或者一群摘棉花的能手。
孩提時代,生產隊摘棉花時,孩子們也是跟在大人后面,摘幾把就塞到母親的包袱里,增加點重量。
只有那個季節(jié),生產隊才會按摘棉花的重量,給予一點現金的補償。
那點錢,基本上婦女們拿回去,就會買點油鹽醬醋等用品了。
偶爾,也會給自己買一盒雪花膏或者其他小東西。
等采摘完最下面的棉花朵,棉花逐漸進入“盛花期”,一片片的雪白,綻放在北方的秋天里。
那道風景,是北方最美的風景,也是其他很多地方的人,從沒見過的風景。
但對北方的老百姓來說,那一片片盛開的不是棉花,而是一張張紅色的人民幣。
當時,大家搶著摘棉花,也是擔心一些人會去偷。
因為一大包袱棉花,就是百來元錢啊!
秋收過程中,除了收玉米比較累,摘棉花就算是相對持久的累活了。
摘棉花最累的是腰,有些婦女看著臃腫,但一旦彎下腰后,不到包袱里鼓鼓囊囊、實在再塞不進去一把棉花,是不會直起腰來。到這時候,他們擦解開腰間的包袱。
連老男人都在感慨:“家里的,看你平時胖得像熊一樣,路都走不動;咋一摘起來棉花,就能彎腰那么長時間?”
老娘們就笑罵道:“這一包袱棉花,就是一百多塊錢啊,能買多少東西!我們不搶著摘了,遇到懶人夜里來偷,還不是便宜哪些懶鬼了。”
若干年后,因為中原一帶的棉花上的棉鈴蟲太多了,加上管理成本不斷增高,很多地方就開始少種或者不種了。
再后來,中國的產棉區(qū)從中原轉到新疆,各地的棉花加工廠也逐漸減少或者停產。
從此,中國的產棉區(qū)就轉到了新疆一帶。
棉花在新疆,因為土質、日照等問題,棉花棵子都在半米左右。
但棉花在新疆種植,病蟲害也少,當地人管理起來也方便。
有一年,曾去過新疆一次,見過遍地的雪白,是一片片盛開的棉花。
有些年,新疆花農(種棉花的農民)在收獲季節(jié),也是從中原大量招收采棉工。山東、河南、河北一帶的婦女們,成群結隊地去做這種工作。
新疆到棉花盛花期,甚至政府開專列,一車車將北方的采棉花的婦女們運往新疆一帶,協助新疆的花農搶收。
雖然不再種棉花,但中原婦女的巧手還在,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幫著新疆花農采摘完棉花。
那一兩個月的時間,很多中原婦女也能掙到一筆錢。
再幾年,一種大型的棉花聯合收割機,開始在北方的棉花田里出現。
一直沒見過棉花收割機的“本尊”。
但在電視畫面上,看到棉花收割機開進棉田后,所過之處,后面的棉花全部被采摘干凈。等收割機卸下棉花時,是一個被卷好的“棉花滾筒”。
這一個滾筒里,就壓縮著兩三噸的棉花。
這一幕,看得我這個從莊稼地里爬出來的60歲的人,都瞠目結舌。
感慨著農業(yè)機械化,給現代農民帶來的效率和便利。(待續(xù))
舉報
評論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