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曲《牡丹亭》的“春香鬧學”一折中,春香作為杜麗娘的丫鬟,陪伴杜麗娘上學讀書。然而,春香卻對讀書不感興趣,反而對花園中的美景充滿了向往。
當陳最良責怪她們上學晚了時,春香就說:
“同小姐今后不睡了,等到三更時分,就請先生上學”。
當陳最良講解《詩經》中的“關關雎鳩”時,春香調皮地要先生學鳥叫來聽,還說:
“不是今年是去年,我衙內關著個斑鳩兒,被小姐一放,一飛,飛到河之洲衙內去了”。
兩人逃學一日,去逛花園,由于花園很大且第一次逛,花了不少時間,且杜麗娘還做了一個青春美夢。
為了防止被父母發現,小春香就說了一段戲詞如下:“小姐啊,這園子實在太大啦!看也看不完,今天晚了,不如我們早點離開,留些余興,改天再來耍子吧!”
張曉風的散文集的書名便是由此而來。
這本書以《情冢》《遇見》《念你們的名字》《那人在看畫》《初心》五篇文章名為輯名。每一輯都收錄了多篇與主題緊密相關的散文,都如同一部微電影,講述著不同的故事,傳遞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地毯的那一端》中,她細膩地描繪了新婚的期待與羞澀,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等待是美的,正如奮斗是美的一樣,而今,鋪滿花瓣的紅毯伸向兩端,美麗的希冀盤旋而飛舞。”
讓人仿佛置身于那段美好的時光之中,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與溫暖。
而關于桃花的描寫,“桃花季節,每一朵乍開的桃花都等于一處水光瀲滟的桃花渡口,把凡人渡向不可知的前路。”
讓人想起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句,充滿了詩意與溫情,讓人在文字中找到了心靈的慰藉。
在書中,張曉風用秀麗清透的文字和敏感纖細的心靈,感應自然和人生,將古典情懷娓娓道來。
她的文字能夠從細微處洞悉世情,又有悲憫的情懷,那份對身份感的熱切追尋充滿感染力,讓人在深刻的哲思中感悟生命的況味。
同時,她也告訴我們人生不必苛求完美,能盡興處且盡興,若不能,也要留些余興。
張曉風的散文對大陸的影響是深遠而積極的。
她的作品不僅為大陸的散文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示,更在主題思想上深化與拓展了讀者的認知。
她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生命的真諦,讓讀者在平凡中感受到生命的偉大與神奇。這種主題思想和深度,使得張曉風的散文具有文學價值,思想啟迪和人生指導的意義。
同時,張曉風的散文也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與紐帶。
通過她的作品,大陸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臺灣的文化、風俗和人情,從而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張曉風也積極參與兩岸文學交流活動,多次參訪大陸,與兩岸文學青年對話,為兩岸文學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張曉風的個人經歷也如同她作品中的文字一樣豐富多彩。
1941年,她出生于浙江金華,祖籍江蘇銅山。8歲時穿越過大半個中國,見識了山河壯闊與生離死別,隨母親赴臺。
先后就讀于北一女中和屏東女中,在臺灣東吳大學完成學業后,她留校任教,并曾執教于香港浸會學院。
她的文學創作之路始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臺灣文壇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在內容和技巧上都不斷發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到抒寫家國情懷及社會世態,融入哲理,不斷開拓新的文學領域。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紅手帕》《春之懷古》《地毯的那一端》《愁鄉石》和《我喜歡》等。
她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以《地毯的那一端》為標志,第二個段落以《愁鄉石》《步下紅毯之后》至《你還沒有愛過》為標志,第三個段落則以《我在》為起點。每個段落都代表了張曉風散文藝術的不同發展階段和風格特點。
張曉風不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還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和學者。她在東吳大學任教期間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后來擔任臺灣陽明醫學院(現為陽明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直至2006年退休。
在張曉風的散文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文字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渴望與掙扎、快樂與憂傷。
“人生是現場演出的舞臺劇,容不得暫停再來一次,你必須演好當下。”
她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苛求每一個景點都盡善盡美,只要能在旅途中留下美好的回憶和感動,就足夠了。
東晉時期的王徽之性格豪放不羈,喜歡隨心所欲地做事。有一次,他聽說朋友戴安道在遠處隱居,于是決定前往拜訪。然而,在途中他因為興致已盡而決定返回。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見戴安道,他回答說:“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邪?”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固然難得,若是留一些余興,“興之所起,乘興而至,乘興而歸”,明天或后天再來牡丹亭的花園中“耍子”,豈不妙哉?
正如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那句經典臺詞: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張曉風的散文就像是一盒精美的巧克力,每一顆都蘊含著不同的味道和驚喜。她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和力量,學會了在人生的旅途中盡情享受過程,無論是盡興還是余興。
張曉風曾說:“我寫作,是因為我寂寞;我寫作,是因為我愛。”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這份對文字的熱愛與執著,讓她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了共鳴與慰藉。
不妨拿起這本《人生能盡興就盡興,不能就留些余興吧!》,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拾對美好的感知,用心去感受和品味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