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可是近年來一些知名教授、學者因健康問題相繼離世,讓人不免痛心,很多人正處于年富力強的年齡,正在科研和教學方面發光發熱,他們的離世不僅是高校和學生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發布訃告,稱知名博士生導師、教授章明秋去世了,享年63歲,這個年齡對于一名科學家來說,實在是太年輕了!
據了解,章明秋教授是我國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學家,長江學者,還是教育部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于去世的原因,訃告中只寫了“因病不幸逝世”,說白了還是健康問題,63歲對于現代人來說,年齡并不大,多活二十年完全有可能,而20年對于一名科學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據章明秋教授生前好友等知情人透露,章教授是突發心梗去世的,周圍人都覺得非常突然,不敢置信,他們在中山大學百年聚會上才見過,沒想那一次聚會竟成了永別。
對于為什么會突發心梗,知情人也提出疑問,大學每年都組織體檢,怎么就一點沒有查出來呢?或許是因為仍在一線工作,每天都睡得很晚,再加上天氣降溫……
值得關注的是,章明秋教授的一位學生在網絡上發文,進一步證實了章教授的工作狀態,63歲依然在帶博士生,工作量肯定不會少。
研一新生感慨世事無常,自己剛剛入學不久,導師就突然去世了,事發當天他一直在做實驗,晚上才知道章老師去世的消息,倍感震驚。
章明秋教授作為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頂尖人才,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培養了大量的學科人才,要想成為他的博士研究生真的不太容易,可是誰能想到剛入學,導師就離開了,這種心情確實很復雜。
以至于很多網友表示,希望自己的導師一直好好的,多收一些研究生,這樣大家的實驗室工作相對輕松一點,否則接下來就有干不完的活兒。
章明秋教授的離世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大家一方面認為太可惜了,另外一方面,也在呼吁高校要多加強人才的健康管理,必要時要強制體檢和休息。
客觀地說,63歲對一名領域頂尖人才來說真的很年輕,帶博士生也是正常現象,很多博導都是60歲以上,可博士生的研究和人才培養都是實打實的工作,一名負責任的導師一定會傾注大量的心血去指導研究生,過程中自己也要有大量的付出,壓力可想而知。
正如網友所說,高校應該建立一套人才健康管理體系,要有專人動態管理這些教授和學者的身體狀況,必要時就要體檢、就醫和休息,從而避免人才早逝。
盡管我們都知道有些事情防不勝防,但做總比不做好,重視人才的健康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積極作用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