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村,是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于2003年11月聯(lián)合命名的首批十二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以江南第一風水村聞名遐邇。
▲冰山 攝
二〇〇五年版《雙泉何氏宗譜·傳記文》收錄了《恭祝子剛先生五秩雙慶(祝壽祝福)》等四篇文章和十余條名人祝壽敬言。
上述傳記文和敬言,記載了郭洞沈店人何浩(字子剛)先生,是竺可楨、柳子谷(我國近代頗有建樹和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代表作《抗美援朝戰(zhàn)爭畫卷》等)、諸葛麒(師從竺可楨,曾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兼總干事)等名家大師的朋友,又是武義縣近代歷史上的一位慈善愛心人士。
壹
我國近代科學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幟,地理學界、氣象學界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將服務社會作為自己之使命,他說:我們?nèi)松哪康氖窃诜眨辉谙硎堋?/p>
1936年秋天,竺可楨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向新生提出了著名的“竺可楨二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yè)后要做什么樣的人?”
竺可楨看來,大學不僅是教育機構,其價值絕不在于造就了多少專家,而是能夠培養(yǎng)出“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會,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竺可楨
1937年8月,日寇進攻上海,逼近杭州。竺可楨決定帶領全校1000多名師生走上“西遷”之路。1938年11月19日,竺可楨在廣西宜山主持召開校務會議,決定“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由此確立了浙大人“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的崇高精神。
民國初年,何浩(字子剛)先生,能與這樣著名人物竺可楨結下深厚友情和信義,那是非常榮幸的事情(收錄《宗譜》)。也是值得武義人永恒紀念的事情。
貳
何浩,字子剛。出生于光緒十年即公元1884年2月。《恭祝子剛先生五秩雙慶壽言》云:“年幼失怙(喪父),賴祖母撫育。稍長,習舉子業(yè)。科舉廢,乃輟讀就耕。”“終日勞作田間,不敢稍懈。惟于業(yè)余之際,則致力于國術或用功書法。十年于茲未嘗暇逸,故二者均有成績。”
清拔貢生王樹棠《恭祝子剛先生五秩雙慶》云:何浩“家承小康,讀書有大志,弱冠能文。”
“惟課耕課讀”。清末民國初,由于讀書做官的傳統(tǒng)思想,法政學校作為通向宦途的一條捷徑,受到士子們的青睞。何浩與本村族兄、太學生何邦熙(字子楨)一起于光緒年間入浙江官立法政學堂監(jiān)獄別科學習,并于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畢業(yè)。(法政學堂于民國元年改名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時在校學生1714名。)
何浩放棄了做官機會,返回家鄉(xiāng)務農(nóng)。他“重信義。人有緩急,必援助之。(當選村長)事有糾紛,能排解之。慈善公益,極力提倡。水旱偏災,捐資賑濟。由是聞望日隆,輿情胥洽,選舉地方自治會議代表,非君莫屬。”
當選縣議員之后,何浩“在會議席中,于討論地方興革事業(yè),不茍異,亦不茍同,而輿予之意見,最合(時局)。”
民國壬戌(公元1922年)武義縣遭受歷史上最大的水災。洪水沖毀橋梁道路,縣鄉(xiāng)往來交通斷絕。身為縣議員的何浩“獨捐千余金,修筑浩水橋及其道路,以濟行人。慷慨好施,誰能及之。”
光緒九年邑庠、民國四年遂安縣教育局長何維元(字子明)《恭祝子剛宗兄五秩大慶》云:何浩“胸懷坦蕩好直言,不道人非。天性循良不粉飾,以掩己過。怒不藏而怨不宿。言必信而言必果。居心若光天化日。處世若霽月(明月)春風。其心術超出尋常(百姓)也。而且,輕財好義,不做守錢奴。急公忘私,豈同自了漢。置器皿于公所,定舍己之財。焚券票于貧家,不取人之利。民眾舉其議員,黎庶賴以安定。地方舉其鄉(xiāng)長,合村蒙其休戚,鄉(xiāng)人嘖嘖稱羨。”之后“屢屢為鄉(xiāng)人推舉。”何浩“堅辭不就”。“逐跡田園,慕鹿門之素志,甘心泉石,效彭澤之清風。”
《恭祝子剛先生五秩雙慶壽言》又云:民國建元,何浩“負笈(游學)杭垣”。民國二年,業(yè)后歸鄉(xiāng),“辛酉(公元1921年)縣議會成立,先生被選為議員。”“甲子(公元1924年)又被選為省憲會議候補代表。擔任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xié)會浙江分會協(xié)助主任。”“益信交通事業(yè)為當今之急務,努力于建設橋梁道路事宜。除獨資建筑浩水橋外等大小十余處,遇有以橋路募捐者,莫不一諾百金。”
叁
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致力于通過革命改造中國,為改善我國道路交通落后狀況,一再號召國人修筑道路。1921年10月,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xié)會成立。是年,國內(nèi)有關省市也陸續(xù)建立了分會,拓荒式的發(fā)展我國的交通大事業(yè)。1922年5月,聞名遐邇的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xié)會加入了萬國道路協(xié)會。
2005年版《雙泉何氏宗譜·傳記文》收錄了由正會長、副會長、總干事等人簽發(fā)的《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xié)會浙江分會證書》(路字第一九〇七號)。“今敦請何浩先生為本會協(xié)助主任,此證。中華民國十三年八月”。
至此,何浩正式參與了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xié)會提出的“建設新中國修筑新道路”的浙江省道路建設工作。
當時,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xié)會負責全國道路、市政、都市建設、橋梁工程、道路設(計)(繪)測等工作。身為浙江分會協(xié)助主任的何浩,積極投入全省道路建設。《武義縣志》記載:民國22年(公元1933年)4月16日,武義縣城至上茭道公路建成,9月23日正式通車。
公元1924年,身為浙江分會協(xié)助主任的何浩,有幸與走“科學救國”道路的浙江紹興人、時任東南大學(后改名南京中央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國科學社講演委員會主任、中國氣象學會首屆理事、副會長竺可楨結為朋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十年之后的1934年仲春,在科學界和教育界享有極高聲譽的南京北極閣氣象研究所所長、中國氣象學會會長竺可楨,祝福“五十而知天命”的何浩長壽“星并耀”。
竺可楨的“星并耀”三字祝壽賀詞,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簡潔溫馨的“壽南山”“福壽長”“歲歲安”。而是充分體現(xiàn)了一位科學家、氣象學家的特色,用天空中明亮的星星,來形容何浩人生以及他所從事的道路建設如同金星那般明耀顯眼。據(jù)此,足見兩人的深情厚誼非同一般。
與此同時,何浩的老朋友們也紛紛發(fā)來祝壽賀詞,如南京中央大學秘書諸葛麒:“寶書百二國 靈椿三千年”。著名的國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柳子谷:“仁人多壽”。武義縣教育局長王蒲臣:“善興人間”。
注:“寶書百二國”中的“寶書”指的是珍貴的書籍,“百二國”則是形容見識廣博,走過很多國家。“靈椿三千年”中的“靈椿”是指傳說中的長壽之樹,這里用來比喻人的長壽,“三千年”則是夸張的說法,表示這個人年齡非常大。整句話的意思是贊揚某人學識淵博、閱歷豐富、長壽且德行高尚。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