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乏雄心勃勃的人,他們想干大事業,想出人頭地。如果在古代,這些人將靠征服別人的領土、掠奪別人的財產、奴役別人的生命,來實現自己的野心。而在現代社會,他們則有另外一個稱謂——企業家。
就拿馬云來說吧,阿里巴巴就是他創造的私人王國,每時每刻都有數億客戶在使用他的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他手下有數十萬員工,出行時前呼后擁,出國訪問有總統、總理接見,不管大小聚會,都是全場焦點,他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企業家做到這種程度,確實會有一種當國王的感覺。
王石也是如此,他在萬科總是以“職業經理人”自居。但他心里真正想做的,并不是什么“職業經理人”,而是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成為房地產業界的領袖。萬科便是他實現夢想的載體,老王要用萬科的成功向人們證明:我會賺錢,我真牛逼!
然而,企業家的人生目標,企業存在的終極意義,難道就是賺更多利潤嗎?
這話看起來沒錯,馬克思曾經尖銳地指出,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他在《資本論》里還寫過一段被選入政治課本的名言:“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而另一位經濟學家,就因為提出了“企業就是為了賺取利潤”這一觀點,便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好運的家伙名叫米爾頓·弗里德曼,是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由此看來,“企業和企業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這一命題,可謂顛撲不破的真相了。
然而,時至今日,很多奉行“賺取利潤”這一原則的企業,紛紛倒下了,這些倒下的企業,可不是什么中小型企業,它們中的一些,在不久前還活躍在商業雜志的封面上和財富榜單的頭部位置,是名副其實的“大而不能倒”,但它們還是倒下了。
那么,在互聯網時代,一家以“賺更多利潤”為目標的企業,還能像過去一樣風光嗎?如果不能,企業家又該如何讓自己辛苦創下的基業萬古長青呢?
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兩位來自法國的經濟學博士,艾薩克·蓋茨與洛朗·馬赫巴切,花了整整五年時間,從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美國、日本,探訪了大量優質企業,試圖揭秘它們背后的商業邏輯。
最終,這兩個法國博士寫了一本題為《超越利潤》的書,提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不以利潤為目標的企業,往往更能創造利潤!
這個結論聽起來,頗有老子的神韻——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我都不以利潤為目標了,天下還有誰能打敗我?看來,古老的《道德經》放在今天的經濟學界,仍然有機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啊。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句,阿里馬成天拿著本《道德經》,恐怕壓根就沒看進去,否則怎么會不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道理呢?
回到我們的主題,當年,管理學之神彼得·德魯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說過,如果要給一本關于企業的“終極著作”起名,那書名一定是“如何成為百萬富翁,卻仍然能升入天堂”。
德魯克說出這段話之后,很多人覺得他已經“廉頗老矣”了,不然咋能說出這么沒水平的話呢?資本家都是有“原罪”的,每一個百萬富翁身上,多多少少都不太干凈,想升入天堂?做夢去吧!
然而,按照艾薩克·蓋茨與洛朗·馬赫巴切的觀點,一家企業完全可以做到“利他”,換句話說,企業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賦予并提升人們的幸福感。這樣一來,企業家就能靠著“使世界更美好”的行動,在獲得名利的同時,積累足夠的功德,死后好升入天堂。
但這可能嗎?當一家企業在組織結構上為自己的經濟利益服務時,又如何能為社會服務呢?
還真別說,雖然數量不多,但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一批“利他企業”,它們主要圍繞“無條件為其外部合作伙伴服務”開展活動,并且憑借這一根本導向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利他企業”不僅成為推動當地社會進步的力量,而且無一例外地展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
在這些“利他企業”的老板看來,企業能夠提供給客戶的服務,不僅僅是滿足他的需求,來換取報酬和利潤。那只不過是一種交易,一種純粹的經濟關系。企業真正要提供的服務,包括盡自己所能地、無條件地服務客戶,并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而在將客戶轉化為朋友,創造人際財富的同時,企業也會收獲另一種財富,那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財富。正如挪威富豪奧德·萊坦所言:
“如果我們樂在其中,就能賺錢。它總是按照這個順序。”
當然,“超越利潤”這一概念的意旨之深遠,“利他企業”的前景之廣闊,遠非本文所能講清、講透的。艾薩克·蓋茨與洛朗·馬赫巴切兩位博士,從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講到法國著名哲學家伊曼努爾·列維納斯,結合大量實例和文獻資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徹底改造企業的方法,讓我們反思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進而重新定義企業的本質,實在是善莫大焉。
最后,讓我以海爾集團創始人、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的話來結束吧: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時代變了,此企業非彼企業。反思企業宗旨是什么固然重要,但首先要反思的是企業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