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不僅才氣逼人,是民國四大史學家之一,而且還是民國時期的顏值擔當,十分帥氣。
國民黨退臺后,他去往了香港擔任教書先生,一晃就是幾十年,在他72歲那年,突然接到了蔣介石的邀請前往臺灣教書育人。
結(jié)果蔣介石剛死沒幾年,九十多歲的高齡的錢穆卻遭人誣陷,被人從住了二十多年多年的地方趕了出來。
此后不久,這位耄耋老人在思鄉(xiāng)中離世,他在彌留之際,微微顫顫地呢喃道:千萬不要把我留在這里,我要回去,我要回去……
九旬老人被羞辱
錢穆這位國學大師在臺灣執(zhí)教了多年,蔣介石敬重文化人,就為他安排了一棟新建的新式公寓。本著自己教書育人的樸素念頭,錢穆將這座小樓取名素書樓。
很多時候,不少慕名而來的政商界精英、有頭有臉的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給自己鍍鍍金。聽他的國學課可以說是一種心靈的洗滌,是一種享受。
很多在臺灣省聽過錢穆對國學的分析都直呼大師。隨著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錢穆的身體也越來越差。
酷愛國學的錢穆從86歲的高齡從臺灣大學的講臺上退休后,一到周末的時候就在素書樓講起了國學經(jīng)典。弘揚民族文化的錢穆支撐著身體,想盡自己最后一點力量。
畢竟對他來說,自己講了一輩子的課,全身心都撲在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一片赤誠都化為烏有。
1990年,臺北市政府就表示素書樓沒有任何產(chǎn)權(quán)證明,錢穆也只是暫住而已。這蔣介石還沒死幾年,當局就把主意打到了這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身上。
政府的人口口聲聲表示錢穆這是非法強占,所以讓錢穆限期搬離。此時已經(jīng)這位耄耋老人眼含熱淚,雙手一直哆嗦。
自己潔身自好了一輩子,到了老來卻被人扣上了侵占房產(chǎn)的罪名。清高的讀書人會受得了這氣?他憤慨地停了自己的講學,帶著夫人離開了素書樓。
自此,受到打擊的錢穆就時常地在新家的院子里躺在樹下的躺椅上回憶過去。這位國學大師有一天望著院中飄零的樹葉突然崩潰了。
當他的夫人將他扶起的時候,錢穆一把抓住她的手道:記得要把我送回去,一定要把我送回去!
清末神童的一生
錢穆生于清末,當時出門還是被人叫少爺?shù)牡夭健T诟篙叺目谥校藝?lián)軍的入侵成了年幼錢穆心中最深陰影。
錢穆的父親是一位秀才,雖說他并不在行養(yǎng)家,但是學問卻是一頂一的好。有了這樣一位父親,家中的子孫們必定從小就培養(yǎng)起來。
不過要說錢穆也是萬中無一的好苗子,當人家的孩童還在私塾里,正襟危坐地聽先生教授《三字經(jīng)》的時候,錢穆就已經(jīng)可以把看過幾遍的長篇小說給復(fù)述個七七八八了。
家有神童,這錢家的名氣也逐漸大了起來。對于身體病弱,沒有精力再去謀差事的父親來說,是一個幸事。
不過錢家還不至于淪落到要飯。好在祖上還有微弱的積蓄可以度日,錢家的生活還勉強能過得下去。
到了少年時期,錢穆來到學堂里讀書。這時恰好爆發(fā)了革命,全中國的氣象進入了另一番的天地。但也由于革命,學堂關(guān)門了。無奈的錢穆只得再次回到家中。
好在他神童的名聲還是挺值錢。很快錢穆就在親戚的舉薦下,謀了一份教書的差事。本來錢穆感覺自己這輩子可能就在這家鄉(xiāng)的三尺講臺度過余生,但他的腦子中,不停地閃過一個念頭:讀書!
1927年的時候,滿腹經(jīng)綸的錢穆來到蘇州的一說學堂當老師,他的才華可以說有目共睹。不久錢穆升任校長,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就在他事業(yè)最穩(wěn)定的時候,接二連三的打擊差點讓錢穆倒下。在蘇州教書不久,他的妻子懷孕了。本來是好事一件,沒曾想到了生產(chǎn)那天,妻子卻遭遇了難產(chǎn)。
慌里慌張的錢穆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得讓人不停地請全城最好的醫(yī)生過來。但是這個痛苦了許久的女人和還沒出世的孩子都一并去了。
差點崩潰的錢穆傷心不已,萎靡不振。知曉弟弟如此傷心,錢穆的哥哥就不遠千里地從老家趕來安撫傷心的弟弟。
但老天并沒有眷顧錢家人,錢穆的哥哥趕來之后勞累過度,居然在操辦弟媳喪事后的幾天居然突發(fā)疾病,撒手人寰!
錢穆此刻心如死灰,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此。自己的妻子、孩子、兄長在數(shù)日內(nèi)接連去世,錢穆遭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
消沉了很久的錢穆卻悟出了一個道理:身體健康最重要。從此原本身體瘦弱的錢穆就開始每天鍛煉了起來,這也為他最后活到了95歲奠定了基礎(chǔ)。
事業(yè)上的糾葛
抗戰(zhàn)爆發(fā)前,錢穆在蘇州的學堂里越干越好,名聲打出去后,他就被舉薦到燕京大學教國學,但是沒多久,并適應(yīng)燕京的教學模式,他又辭職來到北大教書。
當時全國最好的學府當屬北大,這里匯集了不少國內(nèi)頂尖的各科人才。本想在此安心教書的錢穆卻又有了煩心事。
他非常尊重胡適,來到北大的時候就興沖沖地跑去找胡適討論學術(shù)問題。時間長了,兩個人在討論中經(jīng)常討論出“學術(shù)的火花”。
當時在北大的才子分成兩派:一派就是胡適為代表的新學派,他們主張的就是學習外國先進的思想和教學模式,推崇完完全全的西方文化。
但是錢穆和一小部分學者卻認為西方文化有可取之處,但是一味的推崇也并不適合中國教學。他的理論就是去其糟粕,吸收精華,再結(jié)合中華文化來教學。
但長時間的辯論并沒有帶來結(jié)果,胡適與錢穆都是暴脾氣,誰都看不上誰,這兩撥學術(shù)領(lǐng)頭人不僅在學校爭,還跑到報紙上吵來吵去,大有非說死對方不可的勁頭。
長此以往,這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就開始頗為緊張,錢穆不屑與之爭辯便包袱一打,報告一交,瀟瀟灑灑跑到香港創(chuàng)辦學校去了。
要說錢穆的影響力的確是如雷貫耳,在幾位香港富商的支持下,他就創(chuàng)辦了新亞學院。也就是這個學校后來與其他兩座小學院合并,就成了當今的香港中文大學。
事業(yè)如日中天,但沒想到他依舊沒能再香港待多久。原本一起創(chuàng)辦學院的幾位好友見錢穆的名氣越來越大,就開始排擠他。到了最后錢穆沒有任何的容身之所,無奈之下,他只好再次辭職,下南洋去了馬來西亞等地方教書。
后來蔣介石找到了錢穆,三顧茅廬得請他去臺灣大學教書。畢竟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國學大師,要是能來臺灣的大學教書,那就是蓬蓽生輝。
當時錢穆考慮再三,覺得與其在南洋教書,不如到一個滿是中國人的地方比較好。所以錢穆便痛快地答應(yīng)了蔣介石的邀請,去到了臺灣大學。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錢穆就在臺灣大學一直教授到了86歲高齡。他有一顆對國學的赤誠之心,在余生里都在為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努力著。但他沒想到蔣介石去世幾年后,他就開始被針對,還被趕出了自己住了二十多年的素書樓。
結(jié)果悲憤交加的錢穆已經(jīng)高壽95歲,這樣一位老人怎么可能再經(jīng)得起折騰。搬離住所沒多久,錢穆身體就垮了。
這位在臺灣省過了許久的老人在臨走前思念著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他經(jīng)常看著院中的落葉發(fā)呆,時常捏起一片葉子,口中喃喃自語:落葉歸根。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錢穆哭訴道:千萬別把留在這兒,我要回去!我要回去啊!
時年95歲的國學泰斗錢穆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余生。縱觀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雖有磕絆,雖有悲哀,但是他都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
錢穆去世后,他的夫人胡美琦女士在臺海之間來回奔波了兩年。最終如愿將丈夫的骨灰埋在了蘇州西山。這位奔波了半個世紀的老人終于能落葉歸根,圓了歸鄉(xiāng)的夢。
參考資料:
1·澎湃網(wǎng)-《錢穆與民國學術(shù)|歷史時間是延續(xù)的嗎?》
2·澎湃網(wǎng)-《他沒讀過大學,為何能成為中國最后的大師?》
3·澎湃網(wǎng)-《陳曉平:1949年錢穆為何移居香港?》
4·網(wǎng)易-《1967年錢穆應(yīng)蔣介石邀請去臺灣,臨終卻交代妻:不要把我留在這里》
5·北網(wǎng)晚線-《揭秘錢穆先生不平凡的一生 八十年研究為一念》
6·中國新聞網(wǎng)-《臺北追思錢穆逝世20年 馬英九就素書樓風波再道歉》
7·光明網(wǎng)-《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外一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