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規則變更,不想錯過原創干貨文章,請按下方提示,將混知房產設置成星標置頂。
引言
最近,有媒體發文,標題是“多地明確:元旦正常上班”。
嚇我一跳,以為不放假了。
趕緊點進去看一下,原來是多地婚姻登記處表示,“元旦 正常上班,為新人辦理結婚登記”。
為了大家的“幸福”與“性”福,GJ也是操碎了心。
而在更早的10月份,上面也表態了,對于人生大事,各地一把手要“親自抓”。
這兩件事背后,其實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大家長對人口現狀“急了”。
在東大,說到“Fang事”,那就不得不提“房市”了,因為這兩者一直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2022年,“東大”人口總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23年人口規模降幅加大,較2022年減少了208萬。
巧合的是,2022年之后,“東大”的房價也開始下跌了。
于是,很多人得出了“人口減少,房價必然下跌”的結論;
但是,我們對比了海內外關于人口與房價的數據,發現“人口房價論”其實不準確。
說得直白點,人口總量減少了,房價還會繼續上漲。
今天,大家就聽我“狡辯”一下,內容有點干,但是會盡量嚼碎供大家食用。
01
有時候,“人多,卻力量小”!
如果說,人口總量能夠決定“經濟的高度”,那么非洲,早就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了。
世界人口統計官網最新數據顯示,
截至2024年中,非洲人口14.5億,人口總量排在全球第二位,僅次于亞洲。(數據來源:世界人口統計官網Population Stat)
但是,人口總量全球第二的非洲,2023年經濟僅2.9億,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8%,全球倒數。(數據來源:快易理財網https://www.kylc.com/)
“人多,力量大”的真理,在非洲失靈了。
再看回我們東邊的鄰居——日本、韓國;
日本,人口總量全球倒數,但是經濟總量卻是全球第四;
韓國,更是被稱為“絕育之國”,但卻擠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
“彈丸小國”日本和韓國人口總量算少了吧,但是經濟在全球都排上了號,房價也不低。
種種數據表明,總人口與經濟、房價關系并不大。
接下來,我們再看回東大。
我們選擇對比“東大”的經濟“五巨頭”——北上廣深+重慶。
之所以挑選這五座城市呢,
一,是因為2023年,這五座城市的經濟規模都突破了3萬億,成為全國“最靚的崽”。
二,是因為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全國大大小小城市竟然高達300多個,數據實在太過龐雜,統計軟件都快被“干冒煙”了。
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東大的經濟“五巨頭”——北上廣深+重慶,作為數據樣本。
通過簡單比較一番,我們發現,
這五座城市“常住人口與房價關系=毫無關系”。
重慶常住人口最多(3191萬人),但是房價(約1.49萬元/平)卻是5座城市中最低的;(數據來源:統計局和CRIC)
深圳常住人口最少(1779萬人),但是房價卻是第二高(約6.38萬/平),僅次于上海(6.69萬元/平)。(數據來源:統計局和CRIC)
說到上海,
2023年,上海人口總和生育率只有0.6,全國倒數,并且比“絕育之國”韓國(0.72)還低,但是房價卻是全國最高。
“人口房價論”不攻自破了。
因此,綜合國內和國外的情況來看,人口多≠房價高,人口少≠房價低
那么房價,到底與什么有關呢?
該如何貸款買房,該如何認識按揭買房這種負債行為?可以看文章《》
02
我查找了很多數據,總結了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人口密度。
什么是人口密度?
簡單來說,就是
某個地區的總人口÷土地面積
它能夠反映一個地區人口的“擁擠程度”、人口壓力、土地資源承載能力的大小。
舉個栗子,由A鎮+B鎮組成的鵝城,“牛馬”加起來合計2000個。
其中,面積1000方的A鎮,原本養著1000個“牛馬”,草料剛好1000份,平均每個“牛馬”吃著1份草料;
那么,這時候,A鎮的“牛馬密度”就是:
1000牛馬÷1000方=1牛馬/方;
但是后來,隔壁的B鎮的1000個“牛馬”,不知道聽誰說的:“A鎮有10086份草料”(實質上只有1000份)。
于是B鎮牛馬,全都擠進了A鎮;
此時,面積1000方的A鎮,要養著2000個“牛馬”,每個“牛馬”分得的草料就變成0.5份了。
這時候,A鎮的“牛馬密度”就變成了:
2000牛馬÷1000方=2牛馬/方;
但是每天草料由1份,突然變成了0.5份,有些牛馬就不樂意了。
于是“富貴的牛馬”,就愿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更多的草料,甚至囤積起來,“炒草料”。
“物以稀為貴”,A鎮草料價格上漲,導致鵝城的整體草料價格也漲了;
大家發現沒有,A鎮+B鎮組成的鵝城“牛馬”數量沒變,但是草料價格還是漲了。
所以,導致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因為“集聚效應”。
集聚,導致了A鎮的牛馬密度增大,帶來的結果,就是A鎮和B鎮的資源走向了不均。
看到這里,大家也明白為什么很多城市喜歡搞新城、搞CBD了吧,嗯,懂的都懂。
因此,我們得到一個關鍵結論,人口密度與資源價格存在著正相關。
看懂了上面的例子,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深入解讀“人口密度”與“房價”的關系了。
我們根據統計局和CRIC數據,對比北上廣深+重慶,人口密度與房價的關系。
請大家看下面這張圖更直觀,發現沒有?隨著城市人口密度的遞減,其房價也在遞減;
不過,為什么深圳人口密度最高,房價卻比上海低?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上一輪行情(2020-2021年),深圳樓市太瘋狂了,房價一度壓過北京、上海、廣州,成為全國“炒房第一城”。
后來“村長”大手一揮,喏,房價也就被壓了下來,直到現在還沒完全回血,否則,深圳今天依舊是房價第一城。
北京,雖然人口密度比不上廣州,但是房價卻超過了廣州,具體原因嘛,大家懂得都懂。
重慶,是五座城市中人口密度最低的,所以房價也是五城中最低的城市,非常符合“人口密度低,房價低”的邏輯。
除此之外,城市內部區域人口密度與房價也高度相關。
區域人口密度越高,房價越高;區域人口密度越小,房價就越低
話不多說,大家,直接看圖。
所以,無論是城市層面,還是區域層面,人口密度與房價都保持著正相關。
但是,為什么有些國家人口密度高,但是房價卻很低。
為什么貧民區的人口密度高,但是,他們還那么窮?
該如何貸款買房,該如何認識按揭買房這種負債行為?可以看文章《》
03
人口密度高,似乎并不足以成為支撐高房價。
這就延伸出我的第二個關鍵詞——產業密度。
大家先思考一下,為什么那么多“牛馬”都向往一線城市?
答案是,因為“有錢”。
那么,為什么一線城市“有錢”?
答案是,因為一線城市有更多的高附加值產業,企業愿意支付更高的薪酬。
那么,為什么好的產業都向往一線城市?
答案是,因為一線城市有更開放的制度與相對公平的規則。
所以,越開放的城市,產業就越多;產業越多,產業密度就越大,財富也就越集中。
說得直白點:產業密度=財富密度
那么,什么是產業密度?
其實,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圍內企業數量的多少,反映了產業在空間上的緊湊程度。
另外,“樓宇經濟”,也是其中一個衡量經濟密度的重要指標。
早在2019年的時候,據有關媒體統計,上海陸家嘴金融城,是全國樓宇數量最多的區域。
所以,上海房價全國最高,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陸家嘴CBD這臺“造富發動機”。
上海,一直都是東大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平臺”,所以,上海一直以來都顯得很“洋氣”。
上海文旅局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超過528萬海外人士,涌入了上海。
而原本預期2024年全年入境人數約500萬,結果提前2個月就實現了。
我們再看看東大最早開放的“先行者”之一,深圳。
據深圳海關統計,
2024年1-11月,深圳進出口4.11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7.4%。
同比增速高于全國、全省水平,創了歷史同期的新高。
深圳出口規模,已經連續31年穩居全國第一了。
開放與包容,讓上海和深圳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城市企業含量極高。
因此,這兩座城市,都成為了“全國房價第一城”。
所以,人口密度+產業密度=房價高度!
那么,除了人口密度、產業密度,還有哪些影響房價的因素呢?
想知道2025年大放水之下,怎么買房才能踩準節奏?推薦閱讀《》
04
據我觀察,供需關系是影響價格的最直接的因素。
比如,A鎮1000個牛馬,突然增長至2000個牛馬,但是草料只有1000份,平均每個牛馬的得到的草料就縮減了一半。
草料供應,已經更不上需求,供需失衡,A鎮草料價格自然也就上漲。
在樓市里,供需對價格的影響也一樣。
越是城市核心區,人口密度越大,供應卻越少,所以房價也就越高。
北京的西城區、東城區,人口密度全市第一、第二,但是新房供應量卻少得可憐,供求失衡,房價成了北京最高的區域;
上海的虹口、靜安、黃浦等人口密度高的區域,供應量也少的可憐,供求失衡,房價也成為上海最高的區域。
看到這里,我們終于可以完整地理順人口密度與房價的關系了。
ZF為了追求經濟集約化、規模化,以擴大經濟效益。
所以,往往把產業集中布局在一個區域,大量供應產業用地,限制宅地的供應。
產業密度高,意味著財富效應強,吸引了更多的勞動力,同時催生了更多的富裕階層。
于是,人口密度、財富密度上來了;
一邊需求不斷“打雞血”,一邊限制核心區的宅地供應,結果就是供需失衡,房價能不漲嗎?
你說,不對,深圳的人口密度、產業密度都在上升,但是為什么近幾年房價還是跌了呢?
那你就要去看看歷史了,前幾年“東大“都做了啥?
05
最后,簡單說幾句,
人、錢、產業、制度的關系
我們要理解兩個基本的常識。
第一,宏觀常識:
人,跟著錢走;錢,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制度走。
第二,微觀常識:
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種出“好的莊稼”。
因此,宏觀和微觀結合理解,好的制度=好的土壤。
好制度往往吸引著好產業,而好產業帶來的就是“潑天的富貴”,而富貴又牽引著更多的“牛馬”。
所以,過去30多年,“東大”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憑借著“開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資、產業以及“牛馬”。
上海和深圳便是最成功的樣板。
外資進來,得到了我們的剩余價值;而我們則通過出賣勞動時間價值,完成了原始的財富積累。
收入漲了,房價自然也就漲了,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邏輯。
所以,房價與人口沒有關系,而是與我們的“錢袋子”有關系。
富人區人口夠少了吧,但是房價往往卻是地區最高的。
所以,決定房價高低的,從來不是人口,而是“資源”。
想投資買房的伙伴掃描下方二維碼,我會在私域直播中給大家講述趨勢和資產配置的底層邏輯~
老實做人,踏實寫文,不鼓吹,不煽動,讓你明白房產這回事!
原創不易 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