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爽英姿五尺槍,曙注光初照演兵場注,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是教員在60年代見女兵訓練,有感而發的對巾幗女子的贊美,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一位能頂半邊天的紅軍女團長——張琴秋。
她的名字或許很多人沒聽過,但其身上有許多個“第一個女子”前綴頭銜,中國女子大學更是與其息息相關,今天咱就來講述關于她的故事。
一、鏗鏘玫瑰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90年前的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標志著人民軍隊的正式誕生,參加了南昌起義的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的胡毓秀、楊慶蘭、陳兆森等30多名女兵,成為人民軍隊中的第一批女兵。
從此,她們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用自己的鮮血乃至生命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著傳奇,彪炳史冊。
但同樣有這么一位女子,雖不是第一批女兵的一份子,甚至于不是最早一批的紅軍,但卻是我黨最早一批的女黨員之一,她就是曾經的紅軍婦女獨立團的團長——張琴秋。
1904年11月15日,張琴秋出生于浙江桐鄉石門鎮的一戶小康人家,她從小天資聰穎,好學上進,1912至1920年,張琴秋一直就讀于石門振華女校。
在這里,張琴秋結識了她的小學同學孔德沚,從振華女校畢業后,張琴秋先后到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和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校讀書。
1924年4月,經楊之華等人的介紹,張琴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于同年11月轉為中共黨員,成為我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
1925年11月,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春回國,曾參與過武裝斗爭、婦女運動、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為黨的事業、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1年4月,張琴秋赴鄂豫皖蘇區,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一開始大家,都對這位學生出身的女人,能否當好軍校政治部主任存有懷疑,畢竟女子在軍事方面的才能較強的總歸是少數的,誰也不能確定這位年輕的學生,能否擔此重任。
好在張琴秋,對自己在他人眼前的,第一印象很重視,早操集合時,她總是身著灰色軍裝,扎著綁腿,英姿颯爽地出現在軍校操場上,其標準的軍人姿態和宏亮的口令使大家驚嘆。
進行政治動員時,她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和雄辯的口才更令人信服,深得黨員們喜愛。
原來,張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時便預見到回國可能帶兵,她不僅在校內的隊列訓練中非常認真,還同男生一樣在夏季參與野戰演練,從摸爬滾打一直學到連、營、團的戰術指揮。
1932年11月,在小河口會議后,張琴秋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這也是中國女性于整個戰爭年代,在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中擔任的最高職務。
張琴秋領導、組織了多種多樣宣傳活動,如她看到川陜蘇區山高、林密、石多,就發動各地黨組織,組織書寫隊、鏨字隊。
在石崖、石墻、石碑、石柱、石坊上鏨刻、石刻“列寧萬歲”“爭取蘇維埃中國”“軍民合作”“平分土地”“實行共產黨主義”等標語。
其中“赤化全川”影響最大,遠隔數十里也能一目了然,所有這些,為鼓舞軍心、民心,壯大紅軍隊伍,解決紅軍供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英姿颯爽的奇女子,卻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因遭受殘酷迫害,毅然以死抗爭,1979年才得以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帥親自主持張琴秋追悼會。
二、“左腳先進門”
對于特殊十年的動亂,是個不太好議論的話題,我們只需要知道出發點是好的,過程和結果是被嚴重破壞的。
張琴秋,就是遭此無妄之災典范之一,一位為國家作出不菲貢獻的紅軍女團長和全國婦女榜樣,在其晚年時期,遭受不白之冤,選擇結束自己的一生,這是十分可悲可惜的。
張琴秋的一生,歷盡坎坷磨難,更充滿傳奇色彩,但她的死亡,卻留給歷史一個大問號,留給我們無盡的反思。
最終迫使張琴秋走上絕路的,是八個字:夜郎自大,好大喜功。
一聽這八個字,或許會有人以為這是說她的,但這是她在一次聆聽毛澤東主席作內部報告時記下來的;當然,無非意在借以自警,戒驕戒躁,切莫居功自大罷了。
但是,張琴秋隨手在筆記本扉頁頁眉上記下這八個字,卻萬萬沒有留意,下邊印有毛主席像,這可就要了命了。
她在其中寫道:‘十八日晚專案組找我開會,批判我的態度不老實……八個大字問題,我所以要求鑒定和自己查毛主席講話的來源,不是嫁禍于人,就是因為自己挖不出反毛主席的思想動機。
我明知道黨的政策……但我思想上實在沒有,怎么辦呢?八個字寫在毛主席像片上頭完全是偶然的,無意的……可是,交不出思想,誰也不會相信,結果還是不老實,死頑固。
當天晚上開會回來久久不能平靜,所以第二天(即十九日)又請示了×××同志,她的回答很干脆,八個大字想不起動機,誰也不會相信,這樣只剩下一條路了。”
這“只剩下的一條路”,便是吞安眠藥和“墜樓自殺”了;然后,蓋棺結論,就是“特殊時期”中慣用的那九個字:自絕于黨,自絕于人民。
曾有多少冤魂,莫不是如此一言以蔽之啊!
只是正常的,記個筆記,放了張照片,就被有心之人利用,加以攻擊誹謗上標簽,逼死了一位走過長征的偉大紅軍戰士。
這是不對的,也是無奈的,特殊時期有多少魑魅魍魎,抗著XX反XX,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如此,我也不知曉,大伙在“怕”什么,或者說無法放棄好不容易得來的“秩序”。
張琴秋,在死亡之前,還擔任著紡織業工業部副部長的職位,甚至是出事之前,還想著完成國家和人民交予她的人物,直至帶著目的的搜查人員,走進她的家門,后面就是我們知曉的自決路線。
可能有人會說,作為紅軍的女團長,交出帶出的學生無數,身居要職的更是不少,難道就沒有人試著救一下,這位曾經的老師嗎?
三、力有未遂
不是學生不想救,而是這位老師身上所謂的“問題”太多了,臟水已經潑上了,形勢就已經沒有站在張琴秋那邊,大將上將又怎么樣,60年代還有好多有著赫赫戰功將軍元帥都還健在呢,他們有些都尚且自身難保,張琴秋的學生即便有力也是只夠保全自身,救人?難。
為什么說張琴秋身上的問題多呢?看看她的感情史就知道了,要知道上個世紀的中國,可是有流氓罪這種東西的,看和穿都是要小心的問題,更何況個人生活問題。
張琴秋有三段感情史,具體有哪些人,就不多做贅述了,我們只需要知道,這種個人感情問題,被拿來當做證據和攻擊的手段,是有多么的不合理。
不是說,黨員的個人感情問題可以隨意亂搞,而是在一個人身上挑刺,能把這種東西當成主要依據,是不合規不合理的,更何況是只是正常的結婚離婚問題。
而非那種,已婚腳踏五條船的,人家的和合分離都是雙方自愿的,這甚至都算不上問題,都已經20世紀了,怎么可能還要求,一個人一輩子守活寡終身一人,不管男女都是一樣。
我們是現代化的國家,這種封建思想是要不得的。
沒有違反原則問題,那就不是什么大問題,你罵一罵看不順眼也就算了,降職都沒什么事,但還要逼人上絕路,在大庭廣眾之下強逼人認錯,這究竟是誰犯了原則性問題,還看不出來嗎?
原本只是,被上了個“文字不敬”的問題,后面越“查”越“多”,這下好了,連張琴秋的學生及戰友好友,都無能為力了。
誰也無權責怪張琴秋竟是如此草率地了結了自己,其實就連她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對家人和朋友樂觀地表示過,她不會輕視生命。
然而她最終還是作出了如此選擇,她有自己的苦衷,自己的隱痛,也包含著她的不屈,她的剛正。
或許她從六樓的窗口縱身朝下的那一瞬間,襟懷里有著不可名狀的悲哀,有著難以忍受的傷心,但這是為求得自由所做的最后一搏。
由此往后,她將到達另一重天地另一重境界,在那里,她將不再受到這樣那樣是是非非的糾纏……
1979年6月,黨中央正式為張琴秋平反昭雪,恢復名譽,6月23日,黨中央為張琴秋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陳錫聯、胡耀邦、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了追悼會,徐向前元帥親自主持追悼會。
經黨中央審定的悼詞給予張琴秋以很高的評價:“無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她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參考文獻:
1.戰爭與和平,中國女兵從未遠去 《中國婦女報》2017 年8 月2 日第 A03 版
2.紅軍唯一的女將領張琴秋 《浙江檔案》2021年第09期
3.八個字逼死一代女杰 《文史天地》2010年第02期
4.張琴秋的最后歲月 《百年潮》2006年第10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