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動脈血管里長斑塊、發生粥樣硬化,是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有關。所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基礎治療,就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我們血液里的膽固醇,來自飲食和自家生產。這當中,吃進來的是少部分,占到20%到25%吧,自家生產的占大頭。膽固醇在身體里要起作用,合成激素、修補細胞膜,參加形成膽汁等。膽固醇作用后要代謝,就會由肝臟和組織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接收,把它分解掉。在這些環節中,吃進來的、自家生產的是來源,在身體里消耗、被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接收分解掉那是去路。無論是源頭來多了,還是去路減少了,都可以引起血膽固醇的升高。
臨床常用的三大類降膽固醇藥物,就是從減少來源和增加去路入手的。減少來源的有兩大類,“他汀”類,“麥布”類;增加去路的一大類,簡稱“PCSK9抑制劑”。PCSK9,人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英文縮寫。
他汀類,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他汀類藥物是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我們身體在合成膽固醇的時候,需要酶的參與,其中很關鍵的一個限速酶叫做“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簡寫“HMG-CoA還原酶”。抑制了這個酶,膽固醇的合成就被抑制了,他汀類藥物就是通過抑制這個酶降膽固醇的。
他汀類藥物能降低多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藥、因人而異,降幅20%多到40%多不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降幅比較大的,常規劑量可以降低40%左右。
“麥布”類,腸道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目前臨床應用的有兩種,依折麥布,外國研發的;海博麥布,國產新藥。
這類藥的作用是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雖然吃進來的膽固醇占比低,但是血脂已經高了,吃進來的也要控制。而且人體對膽固醇有個自我調節機制,吃進來的少了,就會多生產一些;生產受到抑制,就多吸收一點兒。所以研究就發現,用他汀藥物后,開始膽固醇降幅比較大,可有些人過一段時間膽固醇又回升了,其中就有這個原因。“麥布”類藥物就彌補了這一點,和他汀藥物作用互補(吃他汀降血脂,剛開始效果好,過一段時間效果差了,是耐藥了嗎?)。
麥布類藥物降膽固醇的幅度大約在16%到20%。
PCSK9抑制劑。
這類藥物,是通過抑制“PCSK9”來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降解,從而增加膽固醇代謝來起到降膽固醇作用的。前面說了,我們身體里有低密度脂蛋白受體,負責接收膽固醇來分解代謝掉。可這個“PCSK9”是破壞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受體少了,膽固醇分解代謝少了,血膽固醇就會升高。所以,抑制住“PCSK9”,就保護了低密度脂蛋白受體,膽固醇也就降低了。
目前這類藥物都是注射劑。有兩類。
- 一類是做成單克隆抗體,有針對性地和PCSK9結合,這樣,PCSK9就降低了。這類藥物有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需要每月注射1~2次。膽固醇的降幅能達到50%以上。
- 另一類就是半年打一針的英克司蘭了。這類藥物是從基因入手,在蛋白質合成的階段起作用,讓那個PCSK9酶蛋白合成不出來,就沒法兒去破壞低密度脂蛋白受體了。這類藥物和他汀藥物聯用,降膽固醇的幅度可以達到60%甚至80%以上,而且除了首次和第二次注射是間隔3個月,以后都是半年打一次,比較容易堅持,就是價格還比較昂貴(這次,半年打1針的“降脂針”真的來了!)。
這三大類藥物,從減少來源和增加去路入手降低膽固醇,作用機制和靶點不同,膽固醇降幅各有高低,需要根據病情選擇,也都可以合用的。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