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4月27日,“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于成都市金牛區天府藝術公園欣然呈現。
本屆藝術季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成都天府藝術公園投資有限公司主辦,UCCA Lab策展呈現。
↑“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開幕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開幕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首屆藝術季特邀來自國內知名藝術家姜杰、楊冕,以及藝術領域內杰出的建筑工作室大料建筑、Ether. Studio&卓見設計,4位(組)藝術創作者運用不同的材料與媒介,以其多元的藝術語言詮釋“蓉城”之“榮”,共同詮釋這座城市在傳統與現代交融中的獨特魅力。同時,展期內還將呈現對話、展演、工作坊、市集、實驗項目等豐富精彩的活動。本屆藝術季旨在讓藝術介入城市空間、融入城市肌理,不僅為市民帶來一場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盛宴,更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進程。
↑“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活動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活動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藝術季以“蓉榮”為主題,寓意著向成都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蘊的致敬,同時也展現了成都作為世界文化名城的包容開放與創新精神。“芙蓉花開,四十里如錦繡”——芙蓉花作為成都的文化象征,與之一同綻放的,還有成都人樂觀豁達的精神,對美學意趣的向往,以及富有智慧的創新精神。“蓉”之意趣,“榮”之進取,這是獨屬于成都的文化積淀與時代生機。“蓉榮”二字巧妙結合,完美詮釋了成都作為一座兼具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特質的世界文化名城形象。天府藝術公園作為成都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地標,將藝術、人文、商業與城市精神匯聚于此,其深厚的歷史文脈與新時代下的蓬勃發展,猶如蜀錦經緯交錯,編織著當代蓉城繁榮絢麗的錦繡畫卷。
↑Ether. Studio&卓見設計,《時間之詩》,2024,金屬復合材料、LED燈材,4500 × 2000 × 7400 cm。“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展覽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藝術季通過藝術家們的創意詮釋,展現出成都獨特的人文氣質與現代都市風貌的交融。4位(組)藝術家的作品在此次藝術季中沿2條主干道分布呈現,形成一條以當代藝術形式再現的“四十里錦繡”圖景。Ether. Studio&卓見設計的作品《時間之詩》將蓉城的文化標識——芙蓉花,通過當代科技手段重新詮釋。這件巨型裝置運用像素重組技術,捕捉百幅芙蓉綻放瞬間,將其轉化為流動的光影軌跡。作品以金屬復合材料勾勒出近7米高的動態構架,在LED燈光的映襯下,不僅詮釋了城市的時間維度,更彰顯了成都在傳統與現代交匯中煥發的“蓉榮”氣象。
↑楊冕,《芙蓉傳奇》,2024,綜合媒介、塑料盆、LED燈組,尺寸可變。“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展覽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楊冕的《芙蓉傳奇》以近百米的尺幅重構芙蓉花的姿態,在古典與當代的交織中展現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作品通過CMYK色彩系統的解構,將北宋畫家趙昌《花卉四段圖卷》中的折枝芙蓉與現代影像相融合,在觀念與形式上建立起跨時空的對話。藝術家選擇塑料盆這一日常物件作為創作媒介,在LED燈光的映照下,通過青、洋紅、黃、黑四色的光影交織,構建出一幅巨大的色彩光譜。這種將平凡物件轉化為藝術載體的手法,不僅體現了“蓉榮”主題所倡導的創新精神,更呼應了成都這座城市對傳統文化的當代轉譯。
↑大料建筑,《搖太陽》 ,2024,鋁板、彈簧鋼、金屬防護網,大圓盤直徑800 cm,小圓盤直徑260 cm。“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展覽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大料建筑的《搖太陽》以成都標志性文化符號“太陽神鳥”為創作靈感,在古今對話中將這一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圖像重新演繹為當代公共藝術裝置。作品由兩個懸浮于彈簧鋼支架上的圓盤構成,其形態呼應了太陽神鳥金飾中四只飛鳥環繞太陽的構圖。這一動態裝置將觀眾的身體參與轉化為作品的驅動力,使靜態的歷史圖像在當代語境中獲得新的生命力。作品通過其互動性重新定義了公共空間中的社群關系:觀眾在圓盤上形成了一個充滿動能的場域,這種集體性的身體經驗也映射了成都人樂觀開放的精神氣質。
↑姜杰,《今夕是何年》,2020,竹子、烤漆,12 m(× 99)。“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展覽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姜杰的大型裝置《今夕是何年》以竹為媒介,在天府藝術公園的空間場域中構建了一個與建筑體量形成對話的視覺系統。藝術家選擇鮮艷的紅色烤漆處理竹子表面,使其在保持材料本體性的同時獲得了全新的視覺張力。這一介入性的色彩既暗喻“蓉榮”主題所強調的城市活力,又通過其垂直向上的生長態勢展現了成都作為新興文化中心的發展軌跡。在現代建筑群的包圍下,這些被重新語境化的竹子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對城市未來的詩意想象。
↑“蓉榮——首屆成都天府藝術季”展覽現場,天府藝術公園,2024
此外,2025年1月10日 更有結合建筑特定場域的全新裝置作品特別呈現。這場橫跨錦江兩岸的文化實踐,不僅重新激活了城市空間的文化內涵,更以其對在地性與當代性的辯證思考,為成都這座文化名城描繪出一幅充滿想象力的未來圖景。
特別感謝視覺合作伙伴SO CREATIVE STUDIO及活動合作伙伴NEED!、NEED! MUSIC、太行流動藝術團、荷苗戲劇。
——關于藝術家——
大料建筑
2012年,劉陽(出生于1982年)和徐丹(出生于1982年)在北京成立大料建筑。事務所曾完成月亮舞臺、三寶蓬美術館、麓湖一片森林兒童博物館等建筑空間項目。作為創始人的劉陽和徐丹最關心的是情感和記憶,對于他們來說,理想中的建筑是“午后,大樹下,人們三三兩兩,聊天嬉笑,享受陽光和恬靜。”而作為建筑師的劉陽也一直致力于用率性的方式打造出“煽情”的設計,他認為建筑也可以像喜劇一樣,用快樂的體驗來引起新的刺激、思考和領悟。大料建筑的建筑空間項目涉及多種類型,其中包括博物館、學校和酒店等。大料建筑創始人劉陽也通過在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尋求設計的不斷突破。
Ether. Studio&卓見設計
盧焯健,出生于1991年。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學士,卓見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可續建筑工作室設計總監。致力于通過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空間的和諧共生,將自然元素與空間結構巧妙融合,運用裝配式手法賦予作品生命與活力。曾獲DtEA設計教育獎·建筑設計類別冠軍大獎(2021)、美國A+獎年度Special Honoree Awards最佳設計獎(2020)、Jury Awards最佳評審團大獎(2020)等國際知名設計獎項。
招冠良,出生于1991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信息設計專業,2017年創辦新媒體藝術團隊Ether. Studio,現任廣州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學院客席講師。專注于新媒體藝術創作,探索信息數據與動力機械相融合的創作可能性,活躍于國際新媒體藝術圈。作品曾受邀參加展覽包括:“第七屆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上海,2023);“藝術家的游戲”(OCAT,深圳,2022);“前進號角”(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2022)等。
姜杰
199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工作和生活于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也是一位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前沿的雕塑家。主要雕塑和裝置作品有《易碎的制品》《大于一噸半》《俯仰之間》等。曾多次舉辦個展,并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出版有《千百張面孔千百個方向》(作家出版社,2010年),文字作品曾發表于《收獲》雜志、《三聯生活周刊》等雜志。曾獲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大獎(2009)、時尚COSMOPOLITAN年度時尚女性大獎(2009)、中國ACC藝術大獎提名獎(2015)等。
楊冕
1970年出生于成都,1997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和生活于成都,并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學至今。楊冕一直關注媒介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這一重要文化議題。2009年開始創作CMYK系列作品,創造性地使用印刷的四個顏色CMYK圓點的方式來探討印刷品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通過將世界經典藝術作品以CMYK的形式呈現,楊冕探討了在當代語境下世界文明圖像的傳播與接受方式。其作品曾被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史》《二十一世紀中國藝術史》(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其個展包括:“喚醒”(頌藝術中心,北京,2024);“楊冕C.M.Y.K”(A2Z畫廊,巴黎,2020);“CMYK楊冕的繪畫”(上海美術館,上海,2012);“姿態”(今日美術館,北京,2008)等。
關于天府藝術公園
天府藝術公園位于成都市金牛大道天府文化景觀軸、金牛立交與三環路交匯的核心區域,與金牛國賓館隔湖相望。成都城投集團作為首批國有獨資公司,專注于城市綜合開發投資建設運營,天府藝術公園由成都城投集團下屬置地集團牽頭,與成都興城集團、交投善成公司,三方出資設立成都天府藝術公園投資有限公司,按照“投建營”一體化思路進行開發建設。
由“一湖三館一水街”組成的天府藝術公園,以藝術為魂、商業為形,實現文化、產業、空間相融合,展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三館之中的天府美術館汲取市花芙蓉作為主要造型元素,整個建筑如一株盛放的芙蓉,玉立在湖面之上。當代藝術館與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則汲取成都西側連綿重疊的山脈作為造型主要元素,兩館屋頂曲線連綿平滑,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立足國賓館南望,可一睹“窗含西嶺景,軒外湖水平。蜀巷煙火氣,出水芙蓉境。”的“山水蓉境”。
作為“一水街”的天府111,與天府美術館、當代藝術館及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串聯為一體,以開放、街巷式的建筑形態,充分吸取川西小青瓦、林盤建筑特點,形成低密度街區形態的川西特色的消費場所,是成都最大、最具特色的濱湖公園式商業體,也是大運會、雙年展期間重要的城市展示窗口和接待節點。天府111將藝術與商業高度融合,重新定義藝術面向公眾的展現方式,以及公眾獲取、理解藝術的方式,形成亮點突出、特質放大和跨界融合的強關聯力場。藝術、人文、自然,構成了天府111的核心,以包容開放的態度鏈接全球藝術資源將藝術融入生活,傳承天府藝術基因。
此外,天府藝術公園更是成都首個將藝術與文化、商業深度融合的公共空間,致力于打造中國西部藝術圣地和成都時尚潮流高地。
關于UCCA Lab
UCCA Lab作為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旗下探索藝術多元合作可能性的跨界平臺,參與各地政府文化項目,與各領域杰出品牌和跨文化創作者攜手呈現多元形態的藝術項目。UCCA Lab通過深入合作在不同的社區、城市、國家發聲,將當代文化與藝術的魅力傳遞給更廣泛人群的同時,持續探索城市在地性實踐,不斷拓展藝術項目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