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與你有關”互動現場
“只與你有關”藝術共創展正在韓建美術館舉行,展覽將持續到2025年1月26日。
展覽試圖探索在這個時代,藝術與個體、藝術與空間的可能性。展覽跳出傳統藝術區,希望藝術連接更廣大的區域,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韓建美術館地處房山,是京西南第一家當代藝術美術館。展覽得到了房山區文化和旅游局、房山區文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房山文化與旅游協會、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基礎學部的大力支持,展覽由北京臻時真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
這是一場將解讀權還給觀者,讓繪畫回歸視覺、最終抵達人心的純粹之旅。
在策展人許立看來,藝術是這個時代最后還能忍受孤獨的存在,是以“人為”喚醒“人性”的獨特方式。有能量的藝術家可以啟發人們以不同的視角觀看這個世界、觀看自己,實現靈性的復蘇和內心的安撫。而陳雷、康樂正是具有這種能量的藝術家。
陳雷,《相對》
布面丙烯與綜合材料
186x223cm
2024
展覽展出了陳雷“人之相”、“靜物的靜”、“十二生肖”三個系列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是他2024年創作的奇幻肖像系列。陳雷出生于1969年,1992年參加首個廣州雙年展,成為最年輕的優秀獎獲得者,同他一起獲獎的有冷軍、曾梵志、張曉剛等,他們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黃金一代。陳雷的作品關乎童年、記憶、友誼,關乎宇宙中美好的事物,他自稱想用“不那么文雅的顏色”自由地表達,在天真絢麗之下又經常透出一絲觸動人心的復雜情緒。
康樂,《果》
布?油畫
100x120cm
2024
康樂是帶有哲思的生活觀察者。他不拘泥于細節,在排列、空間、結構間精致地游走。康樂鐘情于反復觀看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卻不為主題所累,畫面整體看似不著痕跡、不費力氣,細品之下,筆觸卻變化無數、暗流涌動,在最簡單的事物上做最復雜的處理??禈飞朴趶囊磺幸曈X門類中吸收養分,并廣泛吸收東西方藝術大師的創作精髓,雖然主要以油畫作為創作媒介,作品卻極具東方文人氣質和禪意。此次展覽展出的是康樂2023年-2024年的最新創作。
受訪者:藝術家康樂、陳雷
采訪者:策展人許立
康樂專訪
康樂,《林》
布面油畫
120x160cm
2022
康樂,《林中漫步 》
布面油畫
120x160cm
2024
許立=許:康老師,這兩幅畫是有什么聯系嗎?
康樂=康:一個是2022年的,一個是2024年的,其實我畫的時候它倆是一個相同的構圖原則而已,橫線、豎線、一些點狀物,從畫家角度來講,它是一種語言練習。這個母題好像是有聯系的,但是一個場景更接近,一個場景更遠。
許:昨天一個朋友來看這兩幅畫,感覺空間特別的深遠,她離得非常近去看,都想要伸手去摸一摸,好像有一個很遠的地方。
康:這跟它的主題有關系,樹林本身就是深的,再加上它有一個遮擋關系,你看樹的底部是高低不一的,它會暗示你一點一點的往遠處去,它不是用體積用明暗光影來塑造,是靠點的穿插。其實國畫里邊有,國畫講穿插。
康樂,《甜》
布面丙烯
50x60cm
2023
許:您的創作靈感一般來自于哪兒?
康:我有隨手拍照的習慣,走哪兒我有感覺就會拍,然后回來以后翻一翻覺得這個場景挺好的,我會體會它,當然畫出來可能跟那個圖片就一點關系都沒有了。
比如說我現在把圖片給別人看,別人也認不出來了,改動特別大。我畫上這塊顏色,然后我會停下來,我再畫一塊顏色,再停下來看,看顏色之間的關系,我要判斷它能不能待得住,如果待不住就繼續改,一個點兒的高低大小深淺,我都會去判斷合不合適。
許:我能說您是一個在畫構成的畫家嗎?
康:一定是,而且這個是核心。主題好多時候其實是一個借口?;蛘哒f,我是以日常體驗為入口,去貼近繪畫本身。
康樂,《問候》
布面油畫
50x60cm
2023?
康樂,《疊》
布面丙烯
50x60cm
2023?
康樂,《光》
布面油畫
60x80cm
2018-2024
許:您會徹底放棄主題,進入純抽象嗎?
康:也許可能得好多年以后了,至少現在讓我去純抽象,我還沒有充足的理由,我覺得我好像還是進入不了那個狀態。
我得有一些承載物。一個對象就是承載物,我得把這些形式的東西附著在對象上,或者說對象給我提供形式,然后把這些形式進行自己的一種組合。組合的過程其實是抽象的,點、線、面、色塊,這些東西它并不指向任何現實的對象。這樣理解的話,具象和抽象也可以是繪畫過程的不同階段。
康樂,《白》
布面油畫
100x120cm
2024
《藍》
布面油畫
?100x120cm
2024
許:最近對您有影響的藝術家是誰?
康:最近的拉烏爾·德·凱澤,比利時藝術家。他徒弟你肯定認識,圖伊曼斯。國畫的也有,中國的就太多了,像弘仁、龔賢我都很喜歡,還有倪瓚。
許:倪瓚的東西我能從您畫里看到。
康:都是老師,都畫得很好,都是可以吸收的。但是我可能有一個點,就是我吸收營養現在越來越多的不是靠繪畫,是其他的門類。雕塑也好,手工藝也好,包括非洲那些木雕,還有掛毯,只要是跟視覺相關的,我反倒容易吸取。
因為繪畫其實是一個藝術家消化之后呈現的,你去直接學習繪畫,很容易進入一個樣式的模仿,但是如果你從雕塑、從造像、從建筑、從手工藝等等里邊學,反倒天地更廣。
許:包括歐洲那些玻璃,中國的漆器,很多東西它其實都是視覺。
康:對,你看它多好看,它顏色的和線條那種感覺特別好看,所以說畫家應該打開一點。視覺相關的其實都是很好的營養,尤其對于藝術家來說,他可以打開得更大更自由一點。
許:您對起名墻有期待嗎?
康:有,我覺得那個挺好的,有觀眾寫“游泳的斑馬”,我就想不到他還有這個意向,就特別好,我覺得這些都是詩,我的期待就是大家能夠創作,大家都進入創作狀態,而不是說光畫家在這創作,表達的權力或表達的能力,每個人都有。
康樂,《果實之四》
木板油畫
22x30cm
2021
康樂,《果實之五》
木板油畫
22x30cm
2021
康樂,《食物》
木板油畫
22x30cm
2023
康樂,《荷花》
木板丙烯
22x30cm
2023
許:您覺得當代藝術有一個固定的范式和樣板嗎?
康:有,當代藝術有時文本比繪畫本身重要,解釋比畫面重要,思想比感受重要,這其實有點問題的,理念概念先于感受了,這就是當代藝術的問題。
許:那您是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家?
康:我也很難講。我不知道,我覺得這事其實是別人說的,比如說別人覺得這人還畫了幾張好畫,我覺得就夠了,我就滿意了。
康樂,《旅途No.3》
布面油畫
?40x50cm
2023
康樂,《叢》
布面油畫
?80x120cm
2024
陳雷專訪
許立=許:我覺得您的畫有一種很奇幻的感覺。您整個系列是提前構思好的,還是畫的時候是很隨機的呢?
陳雷=陳:有一些構思,大前提是有一個反復思考和推敲的過程,有一些預謀,但是面對紙和畫布時更多的是一種隨機的態度,我還是相信直覺,用直覺來解決問題,畫面的偶發效果非常重要。
陳雷,《因為悲傷所以盛開》
布面丙烯與綜合材料
120x120 cm
2023
許:我特別想知道您畫一個畫兒的起點是哪里?
陳:很難說,大致來自腦中浮現出了某些有意味的畫面,然后會勾一個小草稿,但是不會特別地反復推敲或者精益求精,有一個粗略的框架,就開始上畫布畫,很多內容是通過一個線索再找到另一個線索這種方式催生出來的,過程里充滿了未知的偶遇和刺激。
其實畫畫你最終希望的是在畫布上產生一種驚奇,那種很意想不到的感受,甚至是狂喜,很多東西就來自這種隨機性,通過隨機性達到超越性。
陳雷,人之相系列
許:哪幅畫帶給過您意想不到的狂喜?現場有沒有?
陳:哪幅畫?沒有……也可能有,有時候在工作室畫得來勁,會很自然地跳起舞來,會感知到一股生命的力量,無比的自在,那或許就是一種狂喜的狀態……
陳雷,《那些甜蜜的??》
布面丙烯與綜合材料
166x126cm
2024
許:您這個系列作品顏色總體上比較艷麗,視覺沖擊力比較強,這是您喜歡的一種方式嗎?
陳:對,這是我喜歡的方式。因為我們都受過很多色彩訓練,學過各種色彩知識,其實到后來就是想把那些優雅的條條框框給拋棄掉,完全用直觀的感受去用色,我也想看看那是什么效果,不用那么考究。
許:這個系列其實有很強的符號性,圖騰性、幾何性,您是怎么想的?
陳:我想在這種二維平面里面,很主觀的再加入一個空間,增加一個結構,它看似好像跟畫面上具體的花啊鳥啊,是不相干的,但我又想讓它們共存。具象和抽象能夠很和諧的并置在一塊兒,產生一種特別的效果,仿佛走入了視覺的迷宮。
陳雷,《野花下》
布面丙烯
150 x 180cm
2024
許:您的畫里經常有動物形象,蛇、鳥、猴子……有什么寓意嗎?
陳:我沒有特別的寓意,“只與你有關”,我覺得每個人可以在里面看到他愿意看到的寓意。
這對我可能也是一個謎,我也會反復看自己的作品,就是想去試圖了解自己——為什么要畫這個東西,是被什么觸動,它來自哪一段視覺記憶——也好像在剖析自己,我覺得這個也挺有意思的,一個認知自我的過程。
許:您在夢里面見過這些畫面嗎?
陳:有些畫是,我有些作品就完全是來自于夢里面的幻覺。
22年疫情期間我的母親去世,為母親處理后事及辦理各種繁瑣的繼承手續,讓我在長沙斷斷續續待了四個多月,我獨自住在母親留下的老屋里,這房子也是我從小住的地方,我努力不去觸動記憶中的任何東西,每天看電影、喝酒、讀書、通過手機關注世界,不和朋友往來,有時白天睡覺,有時深夜還在街上游蕩……日子過得心亂如麻。我買了些厚棉紙和顏料想畫點什么,可能唯有繪畫此時可以安撫一下我失魂落魄的狀態,但也不知道畫什么。
一個炎熱的中午,我躺在母親睡過的大床上,奇怪的夢見了小時候住在樓上的兩個女孩,那是一對姐妹,我們是鄰居但從沒說過話,相遇時姐姐永遠板著臉,妹妹偶爾會露出微笑。在夢中我看不清她們的表情,她們的眼睛似乎不斷變化,像各種符號一樣變化……醒來后我覺得無比惆悵,不是因為她們,而是被那種強烈的人生虛空的感覺攫住了。
用夢中兩個女孩的形象,我很快地畫了兩張畫,分別是《穿橙色上衣的女孩》和《有仙人掌和喇叭的女孩像》,畫中她們的眼睛被符號化了,一如夢中的情境,這增強了某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我決定延續下去,又畫了更多類似的人物畫。
許:這實在是一種特殊的創作經歷,難怪您的作品常有一種超現實感,能用幾個簡單的詞總結一下您這個系列的作品嗎?
陳:潛意識、夢境、一點點象征主義和超現實、人和物、人和自然、人的糾結……這些可能就是這批畫的內核。
陳雷,《穿橙?上?的?孩》
紙上丙烯裱于木板
120 x 90cm
2022
陳雷,《有仙人掌和喇叭的女孩像》
紙上丙烯裱于木板
120 x 90cm
2022
展覽現場
關于藝術家
陳雷
“毫無疑問,繪畫應該是一種思考的藝術,藝術家通過不斷地自省和自我否定來進入更深的層面,沒有什么安全地帶,日常平地皆絕頂……
在極端理性和極端感性的兩極之間工作是有趣的,繪畫既可以是實驗室嚴謹的科研工作,也可以是情緒的出口和傳遞者……
在這個詭異多變動蕩不安的世界,通過繪畫去尋找一種永恒和平靜的力量,得到對存在的感悟,就是繪畫的意義。
大衛·霍克尼 :“你能學到技術,卻學不到詩意。”
技巧不重要,你自己的技巧很重要。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那一個,這是藝術自信的基本點,徹底打開自己,就能在一粒沙中看到整個世界。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繪畫行為逼迫藝術家調動全部的感知力,找出潛意識里的視覺形象,自己的生活經歷、看過的書和電影、聽過的音樂、沉思、幻覺……經過沉淀然后轉換出來構成一個場景,繪畫的過程就是一個關于自我認知的過程。
夢境與現實、人與自然、人與宇宙、回到過去重新見證歷史、多維時空、內心的沖突……拆解和組合這些元素,找到一種張力和平衡關系,以戲劇性的方式去體現人類生存的復雜性,繪畫永不無聊。
在精神上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在肉體上卻應該盡量做一個樂觀主義者,不管怎樣,雖說人生兇險殘酷,但你依然可以盡量選擇不成為受害者,活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畢竟我們在過的是一個獨一無二、永不再來的人生。
從遠古原始階段開始,繪畫就是人類感知自我和這個世界的重要方式,現在依然如此。”
—— 陳 雷
康樂
“我的繪畫源自日常體驗。那些平常、簡單、淺顯、直白的事物,在專注的觀看之下,也會變得神秘而又深邃。我沉浸在這些引人入勝,意味深長的時刻。繪畫于我,像是生活的回聲,或者世界的倒影,里面有自然的啟示,和恒久、普遍的微妙情感。
顯現、遮蔽、構建、破壞,伴隨我創作的過程,不確定,是繪畫給我的珍貴禮物。每張作品最后的樣子,更像一個懸停而非結束:它像果實的滋味,難以用語言形容。繪畫不必成為意志的附庸,繪畫只是呈現自身。
繪畫如此具體、直接、樸素,微不足道又扣人心弦。今天用數碼工具畫下的線條,所呼應的,仍然是史前洞穴里的神秘圖像,滄海桑田,我們的熱情不改。
繪畫是誠懇、自然和沉默的,繪畫也只是一些涂抹的痕跡,使它飽含深意的,是人和人,人和世界的聯系。因此,對觀看作品的每個人,我總是心懷感激?!?/p>
—— 康 樂
關于策展人
許 立
“立即藝術”主理人、媒體人、文化學者、藝術創作者
“如同這個世界,在轟烈后終要回歸日常一樣,經歷了純粹觀念和哲思的抽象藝術之后,全世界范圍的架上藝術開始走回“具象”。這不是市場的推動,而是這個時代大眾情感的選擇。
這次回歸沒有回到文藝復興的古典,沒有回到印象派的浪漫,甚至沒有回到表現主義的狂放,它仍然在向前走。當下的具象藝術在不寫實的大前提下,追求著筆觸的極致精準,細膩謹慎、絲絲縷縷地融入個體的主觀情感。
如今,人們坐在家中,貌似可以觸達世界上任何一個遠方,貌似可以讀到歷史里任何一個深度,貌似可以推開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大門,但真的如此嗎?人們被電子設備、新的視覺形式、商業模式反噬、戲耍、消耗。在擁有最大可能的假象下,自我內心實則不斷蜷縮,自我領地不斷縮小。
如果有什么能填補這樣的空洞,那應該是藝術。”
——許立
購票渠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