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2023年只有4批次集中出讓涉宅土地,2024年采用少量多批次的方法投放,全年共有8批次土拍。集中土拍共成交47幅地塊,和去年成交超70幅相比出現大幅縮水。相應的,全年土拍金額1321.62億,同比減少39.93%。此外,隨著土地拍賣規則的調整,溢價率方面出現明顯上揚。
Point 1
土拍規則繼續優化 年末民企拿地意愿提升
1
小批量多批次投放是順應市場變化
和房企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
市場調整的背景下,房企拿地資金不寬裕,加上上海的拿地需自有資金保障制度,一幅土地往往要拿出地價的120-130%的資金作為拍賣儲備,若一批土地里有多幅感興趣的地塊只能精簡再精簡,否則負擔不起。改多批次后,資金壓力分散,房企參與度會適度提升。
2
土拍規則不斷優化
一方面,取消最高限價和房地聯動價。6月7日上海土地市場在官網發布了2024年第三批住宅用地出讓公告,對競買規則做出了重大調整。自該批次起,上海取消商品住宅用地溢價率10%的上限要求。并且沒有了房地聯動價。7月的土拍楊浦區的兩幅地塊最后成交的溢價率分別達到17.1%和21.2%。今年最高溢價率突破了40%。說明市場對土地價格有自己的衡量標準。
另一方面,8月27日,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優化本市新出讓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應結構的通知》。上海對執行很久的7090進行優化,提升居住舒適度,讓房企設計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房子,給去化減輕壓力。
表1:溢價率前5名的地塊
數據來源:上海土地交易中心 上海中原地產整理
3
國央企拿地依舊積極
但年末個別民企搶到地塊
頭部的國央企依舊在逐鹿上海。比如保利、招商、華潤、中鐵等等都拿到了多幅地塊。包括一些高總價地塊和高溢價地塊,基本是這類企業獲得。當然,在樓市調整的背景下,國央企也不是沒有資金方面的壓力,很多開發商在拿地上采用聯合拿地。
相比之下,民企競爭力方面要弱一些,拿地的比例也不高。4月的土拍中,大華和龍湖聯合體分別拿下一幅地。11月的土拍盤古底價獲得一塊青浦新城地塊。12月7幅土地集中拍賣中宸嘉以40%的溢價率從國央企手中搶到一幅徐匯龍華地塊,貝殼拿下奉賢新城地塊,其余均是國央企拿地。拿地積極程度上有所升溫。
4
分化依舊 冷熱不均
雖然今年投放的土地不多,但是高質量的地塊不少。比如綠城拿下的徐匯濱江地塊,成為全國地王。徐匯龍華地塊被宸嘉拿下,溢價率高達40%,樓板價也超過了12萬/平方米。但是也有18幅底價成交土地。
有溢價地塊多為市區或偏市區范圍地塊,或是即便郊區或是有軌道交通站點依托或是有未來發展潛力做想象。底價成交多為偏遠區域,短期之內城市界面難有突破性改變。
表2:總價前5名的地塊
數據來源:上海土地交易中心 上海中原地產整理
Point 2
城市聚焦度高 冷熱不均難調和
上海對政策的反應程度相當靈敏,市場穩健度高。明年三、四線依舊會面對去庫存的壓力,相反,一二線城市安全度就體現出來,并且在一線城市中,中高端改善需求還有空間可挖。因此,房企還會在上海拿地,尤其是頭部房企,深耕上海多年,為全年銷售業績做很好鋪墊。避險情緒增加,會聚焦更多想進入上海的房企。因此,市場競爭肯定會激烈。
但是,從2024年拿地特點可以看出,越是優質地塊,房企越愿意“搶”。相反,遠郊區域還會面臨去庫存,所以,還有托底拿地的可能。所以,盡管是一線城市,城市內部也出現分化格局,冷熱不均繼續會是2025年常見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