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翰林院全國首批歷史文化藝術傳承人組委會評定"中國著名鯉魚舞表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楊銳海榮獲”翰林院全國首批歷史文化藝術傳承人,翰林院歷史鯉魚舞表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楊銳海,男,漢族,1962年5月30日出生于廣東潮州庵埠文里鄉。自幼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鐘情民間傳統藝術舞蹈——鯉魚舞,為了把鯉魚舞發揚光大,作為領頭人楊銳海先生組織當地企業家及熱愛這一項非遺項目的鄉里鄉親于2012年成立興建《廣東潮州鯉魚舞傳承基地》并出任董事長。于2024年12月27日籌建的《廣東潮州鯉魚舞傳承基地》大廈興建落成。通過若干年來的努力,大家群策群力,團結一致,把鯉魚舞這一非遺傳承項目辦得有聲有色,熱火朝天,只要有傳統節日就會有鯉魚舞的隆重出場,在潮汕地區享有盛名,也贏得了當地政府的大力嘉獎,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許。
鯉魚舞是潮州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舞蹈形式,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潮州民間流傳。編創者通過對鯉魚生活情境細致入微的觀察,組合成不同的表演套數,剛勁有力,粗獷奔放,充分表現了男子舞蹈的陽剛之氣,具有南派武功的特點。加上舞蹈用潮州大鑼鼓打擊樂伴奏,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作為中國優秀民間舞蹈藝術,潮州市鯉魚舞隊曾赴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獲優秀節目獎,多次應邀赴國外演出,名揚海內外。每逢喜慶節日,潮州市各城鎮鄉村隨處可見鯉魚舞。精心制作的鯉魚燈栩栩如生,眾鯉魚在頭魚的帶領下,時而在水面悠然游動,時而潛入水底尋覓食物,時而相互嬉戲。高潮時鯉魚急速翻騰,全力拼搏,最后高躍龍門,此時鼓聲雷動,觀者情緒激昂,全場歡呼喝彩,氣氛十分熱烈。
鯉魚舞是流傳在潮汕地區的傳統民俗舞蹈。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每逢喜慶節日,各鄉村、城鎮常常可以見到。當地民間傳說盤古開天辟地是由鯉魚帶領才尋到水源的。人們為了不忘鯉魚的功勞,每逢農歷正月初四祭神時,就舞起鯉魚,以示紀念。以后又逐步衍變為每逢喜慶節日,都舞鯉魚慶祝豐收,寓意“年年有余”,祈愿天下太平。鯉魚舞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向往。2007年6月18日,鯉魚舞(潮州鯉魚舞、鯉魚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鯉魚舞這個特有的民族舞蹈不僅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展示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年年有余》、《鯉魚躍龍門》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不僅讓人們在節日中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也為日常生活增添了樂趣和意義。
楊銳海曾參加第一屆潮州市民進黨黨員;第一屆潮州市政協委員;現為:翰林院歷史鯉魚舞表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北京翰林書畫院廣東分院名譽院長,翰林院歷史文化藝術傳承人專業委員會名譽顧問,協助傳承人專業委員會一切藝術傳承工作。
鯉魚舞傳承人楊銳海表示將繼續把鯉魚舞這一項目傳承發揚光大,為中華非遺傳承作出應有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