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伊始,迫不及待發布年度銷量數據的,都是享受新能源增長紅利、業績出眾的車企。其中,比亞迪“三冠王”的數據頗為亮眼:全年累計銷量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遠高于年初設定的360萬輛目標,大概相當于中國2024年新能源車總銷量的1/3。由此比亞迪也蟬聯了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單一品牌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
比這個成績更值得一說的,是比亞迪大手筆斥資30億元人民幣,給中國汽車的未來送了一份大禮。但是這筆錢可不是奢侈浪費,而是用作公益,或者可以視為對未來的巨大投資。12月30日,比亞迪在深圳總部舉行儀式,宣布啟動30億教育慈善基金,主要用于設立高校獎學金、培養人才。
王傳福深情回顧求學歷程比亞迪受益科教興國
比亞迪此時為什么會拋出如此大手筆,從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活動上的講話中可見端倪。他深情回顧了自己在中南大學(其前身為中南礦冶學院)求學,以及研究生畢業以后創業的經歷。當時,王傳福學習的是冶金物理化學專業,這個專業是冶金行業發展的理論根基,也為他畢業后在電池領域創業打下了基礎。當時,這一專業位居全國第一,如今依舊保持全國首位。
王傳福深情回顧求學歷程
他認為,自己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改變了一生的方向。80年代,改革之風開啟了中國人渴求知識的熱潮,王傳福步入大學接受了高等教育;90年代思想解放,改革進一步深化,王傳福辭職創辦了比亞迪公司;進入21世紀(參數丨圖片),中國加入WTO,迎來新的變革機遇,王傳福從2003年開始進入汽車行業。這一步步印證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歷程,而王傳福和比亞迪也始終把握了時機。王傳福本人對這一歷程頗為感恩,他在演講中感謝了母校中南大學、研究生和就業所在的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感謝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授業的老師們。在校期間,王傳福曾經多次獲得獎學金,因此他也注重感恩回報,目前比亞迪已經連續16年向中南大學捐贈獎學金。
正是這樣的啟發和示范,使得比亞迪成立伊始,就注重人才培養,特別是畢業生。在比亞迪創業初期,正逢國家鼓勵畢業生自主擇業,因此比亞迪特別注重技術人才的引進。1997年,比亞迪就招進了13名碩士,6個博士,占管理人員的一半,這在當時的創業公司中非常罕見。王傳福也親自到各高校尋訪人才,逐步使比亞迪形成了敢于重用畢業生的企業文化。自1997年,比亞迪連續28年未中斷過應屆大學畢業生招聘。即使是近兩三年就業壓力劇增,比亞迪也招聘了超過5萬名大學生,是市場的招聘大戶。
比亞迪建立了成熟的大學生人才培養體系。王傳福說,不怕他們犯錯,就怕他們不敢放手,讓他們在工作實踐中成長。而比亞迪也是培養人才的受益者,王傳福自豪的列舉了當前比亞迪很多高管、業務核心,都是比亞迪從大學畢業就招聘的人才。比亞迪還敢于“砸錢”培養博士后人才,深圳、重慶、西安“三站四基地”累計培養超過1600名博士后,目前在站人數居全國第一??梢哉f,在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過程中,比亞迪順時而動,把握了新能源時代的紅利,也把握了中國科技人才的紅利,受益于中國“科教興國”戰略。這正是比亞迪以30億教育資金回饋中國教育的原動力。
30億公益基金培養人才 比亞迪垂直整合人才鏈
王傳福詳細介紹了這30億資金的用途,首先是分批捐贈給全國百余所高校作為獎學金,其中不乏北大、清華、復旦、同濟、上海交大、天大等名校,今年將首批啟動35所。另外一部分,是向全國主要的科技館、博物館和部分學校,捐贈新能源車技術科普展具,主要是“新能源解剖車”,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啟蒙和普及,助力培育下一代工程師。首批將有28所科技館和博物館與比亞迪達成合作。無疑,從長遠看,此舉會激勵更多青年才俊投身汽車產業,投身新能源事業,當然也會對比亞迪這家頭部企業產生更強烈的心理認同。
比亞迪向各大高校捐贈獎學金
上溯到40年前,中國汽車開始采用合資的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人才就是中國汽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一方面是通過向國際先進水平學習,引進消化吸收,在實踐中鍛煉人才,建立本土的供應鏈體系,很多有合資企業經驗的員工,往往會成為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的主力;另一方面,很多自主大廠也在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隊,比如開辦企業名義的大學,和高校共建人才培養通道,比亞迪在這當中,受益于科技人才,也愿意培養科技人才。
業界談及比亞迪的成功,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垂直整合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到中游電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再到下游的保險等后市場業務,比亞迪對全產業鏈均進行布局,通過垂直供應鏈體系來控制成本。實際上對于人才而言,比亞迪同樣建立了垂直整合體系。首先是基于應屆生招聘和科技人才的引進,比亞迪投入30億教育基金后,更會直接、間接的起到促進作用。2024年,比亞迪招聘的畢業生中,碩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發人才占比接近80%。在工作中,比亞迪鼓勵員工創新,讓實踐成為更高層級的學校,比亞迪由此實現了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的“教育接力”。目前,比亞迪超過一半的高管和技術骨干從應屆生培養而來。
同時,比亞迪還盡可能減輕人才的后顧之憂,比如為年輕員工提供研發公寓;為結婚成家的員工修建福利小區“亞迪村”,員工購買只需要比較低的成本價;比亞迪還出資建設了一所九年一貫制的“亞迪學校”,解決員工子女教育問題。該學校委托深圳中學管理,是深圳教育質量最好的初中之一,曾經創下5年3狀元的奇跡。這些保障,也讓比亞迪的核心人才更加穩固,比亞迪不斷挑戰新能源技術升級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儲備。
銷量突破400萬 比亞迪人才體系帶來創新底氣
人才體系的強大,在技術和銷量上結出碩果。在元旦當天國家元首的新年賀辭中,特別提到了中國新能源車產量突破1000萬輛的成就,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這其中亦少不了比亞迪的貢獻。
2024年,比亞迪銷售整車427.21萬輛。其中乘用車為425.04萬輛;海外銷量40.77萬輛,同比增長71%。2023年比亞迪總計銷售302萬輛,所以為2024年立下了增長20%,既362.4萬輛的目標,而實際完成率高達117.8%。在大基數下實現正增長,在增速方面,也位列中國自主企業前列。而且,從3月起,比亞迪的銷量就持續環比增長,走出了“恐怖”的增長曲線,直至12月銷售51.48萬輛,連續3個月突破月銷50萬,持續創出歷史新高。
就在2024年,比亞迪成立30周年之際,也達成了第1000萬輛下線;就在2024年,比亞迪借秦L上市之際,推出了第五代DM技術,讓插混發動機實現全球最高46.06%的熱效率,進一步鞏固混動市場的領導地位;就在2024年,比亞迪推出了全球首個三電機獨立驅動和后輪雙電機獨立轉向技術融合控制的整車智能控制技術平臺易三方。強大的博士、博士后天團,以及超過11萬的研發工程師,就是比亞迪創新的底氣。
2024年5月,比亞迪推出秦L DM-i以及第五代DM技術
其實,比亞迪的公益事業不僅體現在教育上,包括救援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向西藏無電地區捐贈綠色家庭能源系統、資助貧困學生和幫助腦癱兒童等,始終踐行了大企業的社會責任。30年時間,比亞迪從電池擴展到汽車以及電子科技領域,切中時代脈搏,也為時代所成就。那么比亞迪以實際行動回報這個時代,也是順理成章。此次比亞迪投入的30億元,是為自己取得的驕人成績獻上的回饋,更是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的大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