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圍內,約有7.36億婦女一生中至少遭受過一次性別暴力。每年有超過2億已婚或有伴侶的女性面臨來自親密伴侶的暴力。
在中國,根據《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過配偶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為8.6%。自從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開始實施以來,截至2024年10月底,各級人民法院共作出近2.6萬份人身安全保護令。2016至2022年,婦聯組織通過12338婦女維權公益服務熱線等渠道受理家庭暴力投訴25.2萬余件次。
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長期致力于性別暴力的預防和應對工作。2024年,在聯合國婦女署與長沙市婦聯合作的“齊心協力,消除暴力”項目支持下,長沙市岳麓區法院內設立了“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辦公室、心理咨詢室、庇護救助中心,并將設一名專職司法社工在站點坐班。
湖南省長沙市婦聯駐岳麓區人民法院“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 ?UN Women
服務中心將作為集接案、評估、處置、救助、跟蹤回訪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主要為涉家暴案件的受害人和目睹兒童等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詢、司法社工服務、庇護援助和轉介等全面的基本服務,并確保他們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接受服務。
該試點的設立,是聯合國《針對受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基本服務包》的重要實踐,旨在更好地為家庭暴力幸存者提供更高質量的基本服務;響應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九次定期審議中的建議,旨在將性別平等相關國際標準納入司法實踐,以確保幸存者能獲得法律所規定的措施和服務。
聯合國婦女署將攜手合作伙伴進一步探索在反家暴司法程序中結合以幸存者為中心、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社工個案服務,通過多機構協調,更有效地響應家暴幸存者的需求,積極應對暴力事件的處置。
聯合國婦女署邀請兩位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反家暴工作的專家和社會組織負責人,介紹“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的運作機制,分享反家暴工作的在地實踐和寶貴經驗,共同提倡對暴力零容忍。
受訪人
李洪濤
聯合國婦女署“齊心協力,消除暴力”項目專家,中華女子學院教授
周瑤
長沙市開福區鑫晨婚姻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湖南省家庭暴力危機干預中心主任
Q&A
Q1:從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針對婦女的暴力”作為重點關切領域被提出,國內對于家暴議題的關注不斷增加,到201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在國家層面上相關法律在不斷完善。反家暴工作發展到今天還面臨哪些挑戰?
李洪濤:《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是中國反家暴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法律出臺后如何使其落地,如何使法律保護的人群真正受益,這中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需要進一步明確在反家暴工作中公檢法、醫療、民政、婦聯、社區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培訓執法的流程,增強部門間的鏈接與協作,建立更有效的聯動機制等等。
我經常在培訓時帶反家暴工作者們做“結網游戲”,通過讓參與者圍成一個圈,和對面的人共同拉著手里的繩子,用多根繩子結成一張網。當有人躺在網上,所有人一起用力就可以輕松地將中間的人拋起來。處理家庭暴力案件就需要編織這樣一張網,減輕對單一部門的壓力,共同支持家暴幸存者。而社工就是這個結網的人,這是社工的獨特作用。
李洪濤和反家暴工作者們做“結網游戲” ?UN Women
當受害人遭受家暴,法院只能在法律層面進行判罰,比如是否判處離婚。有的施害人會在意識到受害人不受控制、決意離婚的時候,做出危害其生命的暴力行為,而法院難以了解這背后的隱秘細節。這時就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社工介入,社工對于這類高危家暴案件具有敏感度,可以很快覺察到潛在的危險,并使用危險評估量表來為受害人做風險評估、分析,通過跟受害人制定風險預案來化解危險,并及時促進多機構聯動和轉介庇護。
Q2:配有司法社工的長沙市婦聯駐岳麓區人民法院“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對于促進多機構聯動和保護家暴幸存者的權益有什么重要意義?
周瑤:在法院內設立“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將增強社工和法院的聯動,通過將社工的視角和法官的法律思維結合,在涉家暴案件司法程序中為當事人帶來專業司法社工的支持、陪伴,以幸存者為中心的服務。
根據以往的經驗,社工往往是被動地等著受害人來求助,且求助人的目標和需求各不相同。現在法院會篩選有法律訴求的當事人轉接到服務中心接收免費的服務。這些當事人的目標會很明確,就是通過法律途徑擺脫暴力,提出離婚。司法社工將在當事人進入司法流程的過程中,在事前、事中、事后提供全面的支持。
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的心理咨詢室 ?UN Women
在當事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之前,社工將協助當事人準備、審核、提交所需的證據材料。在法官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后,社工將協助婦聯、公安和社區做簽發核實的工作。如果出現施害人違反保護令的情況,當事人將反饋給社工,由社工及時聯系法官進行處罰。
司法社工還將在司法流程開始后陪同當事人開庭,為當事人協調提供短期庇護,轉介到醫療和長期庇護場所等服務。在當事人離婚之后,社工將通過協調民政、教育等部門為當事人鏈接資源,支持其離婚后生活。例如,尋找搬家后的住所,安排未成年子女上學、探視等等。
“一站式”反家暴服務中心配有心理咨詢室,社工可以為有需求的當事人,包括受害人和目睹兒童預約心理咨詢服務,提供專業支持來清理暴力的影響。服務中心還將探索施暴人矯治服務,在當事人有意愿和缺少相關資源的前提下,矯治、干預、阻斷和預防暴力行為再次發生。
Q3:聯合國婦女署“齊心協力,消除暴力”項目已為524位來自長沙市司法、公安、教育、衛生等部門、婦聯系統和社會組織等反家暴一線工作者提供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反家暴干預服務培訓。為什么需要在家暴干預中納入社會性別視角?
周瑤:我接觸過很多家暴案件的起因都是源于固化的社會性別角色,比如施暴人認為女性就應該承擔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職責,如果受害人未能滿足施暴人的要求履行這些照料責任,施暴人就通過暴力的方式“懲罰”受害人。
李洪濤: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大部分都是女性。家庭暴力是性別權力關系不對等發展到極致的產物。家暴干預目標和出發點是解決家庭暴力的本質問題:權力控制。
聯合國婦女署與長沙市婦聯聯合舉辦“齊心協力 消除暴力” 項目系列培訓活動 ?UN Women
當家暴受害人來求助的時候,如果一線工作者抱著“女的遭受暴力為什么還不離婚”的質疑,是沒有從性別的角度理解不平等的權力關系。傳統社會性別規范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受害人可能在經濟上依賴施暴人,擔憂離婚后沒有足夠的收入來養活自己和孩子。
傳統婚戀觀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規訓女性要做“好女人”、“好媽媽”,離婚將帶來源自家庭和社會的多重壓力。 再有,施暴人的威脅恐嚇也會令受害人停滯不動。
施暴人和受害人都受到社會性別角色和分工的束縛,反家暴工作者需要具備性別視角才能真正理解受害人,在不造成二次傷害的情況下為其賦權增能,同時對施暴者的行為加以矯正。
反家暴工作者需踐行促進性別平等的工作原則,通過倡導平等健康的性別關系去破除固有的性別刻板印象,打破家庭中的性別角色分工;通過長期的性別平等教育、鼓勵男性全面參與育兒和家務勞動等工作消除婚姻家庭關系中的性別歧視和暴力的文化的影響,倡導建立新型的、性別友好的文化和環境。
聯合國婦女署和長沙市婦聯聯合舉辦 “一站式” 反家暴服務中心能力建設系列培訓 ?UN Women
“齊心協力,消除暴力”項目是聯合國婦女署與長沙市婦聯合作下在長沙市開展預防家庭暴力的重點工程,目標是:提高婦女預防暴力侵害行為的能力,開發設計符合長沙市本土情況的預防暴力侵害婦女兒童行為的干預措施,由政府、婦聯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區開展預防干預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