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將要落臺多時的加拿大總統特魯多終於在當地時間1月6日宣佈,在執政黨自由黨選出新領袖後,他將辭去自由黨黨領和總理職務。
問題:1、誰將會是下一個執政黨自由黨黨首?分析可能的人選(3個)呼聲最高是誰?2、2025年加拿大將會舉行大選,新人選對大選有什麼影響?3、加中關係會有改善嗎?加美關係又如何走向?
1、鑒于杜魯多并不打算同時立即辭去聯邦總理,而是希望在3個月緩沖期內繼續擔任看守總理,聯邦自由黨國會黨團有兩個可能的選項,一是默認杜魯多擔任看守總理至聯邦選舉(最早4月最遲10月),如此則會選擇黨內有凝聚力但無意競爭下屆總理的元老出任黨領,二是鑒于杜魯多票房毒藥的屬性繼續逼宮,迫使杜魯多也提前卸任總理,如此則會推舉可以帶領聯邦自由黨參加選舉的未來總理候選人為黨領。
目前情況看后一種可能性大,因為大西洋四省、安省、魁省和阿省國會自由黨團領袖都出面要求杜魯多也辭去總理,這7個省的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席合計超過140席,聯邦自由黨總共只有151席。
如果是后一種情況,我認為潛在的黨領人選依次為前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她的接替者勒布朗(Dominic LeBlanc)、前任住房部長弗雷澤(Sean Fraser)、現任外長喬美蘭(Mélanie Joly)、現任創新部長(原駐華大使)商鵬飛(Fran?ois-Philippe Champagne)、現任交通部長阿南德(Anita Anand)、原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
如果是前一種情況則很難說,原本大家認為勒布朗最可能,因為判斷他無意總理,但最新消息說他也有當總理的意愿,那么如果是不兼任總理的黨領很可能在資深下議員中選個大閑人。
2、1月3日Angus Reid民調中自由黨潛在人選中支持率最高的方慧蘭只有21%,比保守黨也有相當差距,而且方慧蘭辭職后立即現身安省自由黨國會黨團逼宮大會,被認為持相難看,前座議員內恐怕未必能很快達成共識,簡單說如果3個月緩沖期結束后立即投入選舉,即便支持率最高的方慧蘭也很難取勝,因此未來3個月內自由黨會竭力爭取按計劃在10月選舉,而反對黨則會不斷施壓要求提前選舉。因為選舉本身還要求一個準備期,因此自由黨只要稍稍拖延就能拖到至少夏天,但這是雙刃劍,如果經濟或美國壓力繼續惡化,不排除支持率再下滑的可能性。
3、鑒于最大反對黨聯邦保守黨仍然將親美反華當作競選主要切入點之一,認為杜魯多政府和聯邦自由黨因”兩個邁克爾事件”在這個話題上是“凈失分狀態”,只需抓住不放就可以不斷壓縮對手支持率,因此至少在選舉前加中關系只可能更惡化而幾乎不可能相反。但倘若保守黨上臺情況反倒可能逐漸改善,因為保守黨是兩個小黨合并而成,其中較務實的原進步保守黨一派一般會在獲得執政權后切換到實用主義模式,如上次哈珀執政之初對中國強硬施壓,是G7中第一個揚言抵制北京奧運的,但他最終出席京奧閉幕式,而且最后一項中國國企并購加拿大油企獲批,也是哈珀親自拍板的,畢竟反華很大程度上是在野黨選舉策略,一旦得手也就完成歷史使命,多少會有所調整。相反如果自由黨再驚險保級,加中關系還會繼續惡化,因為新政府會延續“兩個邁克爾:”黑鍋,反對黨也會延續其將反華當法寶的競選策略。
加美關系方面,保守黨因為和石油產業深度捆綁,會比自由黨更親美,但特朗普上任后如果繼續在51州和關稅問題上挑釁,可能會幫保守黨的倒忙,因為和大多數亞洲人的想法相反,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不論歷史或現實,都很反感被美國吞并的說法,此次杜魯多民調下跌如此快原因很多,但直接導火索正是特朗普的口無遮攔,可能特朗普是希望借此幫助更親美的保守黨上臺,然而此舉也可能得罪安大略和魁北克兩個加拿大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省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