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酒令文化
(戰國青銅鳥形杯 1978年山東滕州出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和西周初期物資相對匱乏相比,生產力顯著提高。物產豐富,文化隆盛。再加上諸侯爭霸,相互籠絡人才。因而宴飲聚會增多。為了使得宴飲更加有趣味并且規范有序,于是宴飲文化從西周初期的禁止酗酒向禮制飲酒轉變。從而出現了最早的酒令形式——投壺。并且在宴席上出現了專門監管飲酒的臨時官員——觴政。
1、最早的飲酒酒令——投壺
投壺,從西周貴族教育的 “六藝”中的“射禮”轉變而來。《周禮·地官司徒·保氏》記載六藝:“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其中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是可以鍛煉體格,再就是觀察人的品德。
《禮記·射義》記載孔子的話:“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意思是,君子與人無爭,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后上場。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后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
射禮是西周時期貴族必備技能之一。分為大射儀、賓射、燕射、鄉射四種,其中禮儀森嚴而規整,需要在庭院外進行。對于一般宴飲來說就顯得過于繁瑣和難以實現,于是,在春秋時期貴族們就把將其簡化替代為另一種既可以娛樂又可以鍛煉身體的飲酒方式——投壺。
投壺是最早的酒令形式。東漢鄭玄注《禮記·投壺》云:“投壺,射之細也。”“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投壺用不帶羽和鏃的木矢替代箭,用嘴小肚大的壺替代鵠靶。賓主雙方輪流以無鏃之矢投于壺中,每人四矢,用籌基數。多中者為勝,負方飲酒作罰。在投壺進行中,不但會奏樂,還會有祝詞,具體情形筆者在以后的文章中詳細解釋。
2、投壺中的酒令辭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投壺游戲中,言辭也很重要。《禮記·投壺》記載,剛開始主人會有謙辭:“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意思是鄙人有歪箭和劣壺,希望能請君為樂?客人則敬辭:“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意思是您有美酒佳肴,我很領情了,又娛樂招待,怎么敢推辭呢?真不敢當。
在投壺前還會奏樂祝詞,《禮記·投壺》記載會演奏《貍首》曲子做節奏。而祝詞在《左傳·昭公十二年》中有記載。公元前530年,齊侯、衛侯、鄭伯一起到晉國祝賀當時的霸主晉昭公繼位。晉昭公設宴招待齊景公,晉國六卿之一中行穆子(荀吳)相禮,(齊國則是晏子相禮)玩投壺游戲。
晉昭公先投,中行穆子祝酒令辭說:“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大意為:“我們有酒像淮河,有肉像象山坡,如果晉君投得中,當為諸侯之霸主。”結果晉昭公投中了。該齊景公投,齊景公舉矢祝詞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大意為:“我們有酒如澠水,有肉如丘陵,如果我中了,和晉君一樣更加興盛。”結果也中了。
晉國大臣士伯瑕認為中行穆子言辭失當。因為晉國本來就是霸主,不需要玩投壺游戲時如此祝詞。這樣會被齊國小看,認為晉國軟弱,因而以后就不會再來朝拜。齊國大臣公孫傁只怕有變,趕緊說天氣不早了,國君累了,于是和齊景公離開。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晉國雖是霸主,不過已經山河日下,露出衰弱之相。需要祝詞祈禱,并且也咄咄逼人。而齊景公不甘示弱,也明目張膽向晉昭公挑釁,祝詞也言辭犀利。以至于第二年晉昭公不得不召開“平丘之會”,重新宣示霸主地位。雖然是題外話,不過從記載可以看出,當時投壺都會說祝詞,以后就演變成酒令之一——雅令。
3、最早的酒令官——司射、觴政
在投壺游戲中,負責準備和監管整個過程的官員是司射。《禮記·投壺》記載:“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司射不但做前期準備,而且還要籌算:“有入者,則司射坐而釋一算焉”。最后監督飲酒:“命酌曰:‘請行觴’”。可見,司射負責整個投壺過程。
司射是正式官員,屬于負責禮儀的官員。到了戰國時期,宴飲即便是不玩投壺游戲,也會有監酒的臨時官員,這就是觴政。漢代劉向在《說苑·善說》中記載了一則故事:“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文侯飲而不盡釂,公乘不仁舉曰浮君。”
(春秋戰國時期 漆羽觴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其中罰酒稱為“浮”,“白”音近于“杯”,“浮以大白”,其實說的就是“罰一大杯”,后世便以“浮白”來代替喝酒。大意為: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和大夫們飲酒,任命公乘不仁為觴政,也就是監督飲酒的酒令官,對于飲酒不盡的人罰酒。魏文侯自己沒有喝干酒,結果被公乘不仁舉杯罰酒。
(商晚期 共父乙觥 上海博物館藏)
隨后事情的發展也很有意思。《說苑·善說》記載,魏文侯視而不見,不予理睬。侍者說:“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不仁則說:“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蓋言其危,為人臣者不易,為君亦不易。今君已設令,令不行,可乎?”認為魏文侯應該令行禁止,于是魏文侯曰:“善”,舉白而飲,飲畢曰:“以公承不仁為上客”。
(春秋時期 龍紋盉 1979年出土于銅陵縣鐘鳴鎮)
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觴政屬于宴飲酒宴上臨時認命的監酒令。可以針對違反飲酒禮儀的任何人進行罰酒,包括國君。而司射,是更為正規的投壺游戲中的監督官員。觴政,應該是司射逐漸演變而來。因而司射和觴政,就是宴飲文化中記錄最早的酒令官。
(春秋早期 龍紋扁盉 2006年韓城梁帶村遺址M26出土)
(未完待續)
2022/2/14榆木齋
主要參考資料
《周禮·天官冢宰·酒正》西周 周公旦作
《周禮·地官司徒·保氏》西周 周公旦作
《尚書·周書·酒誥》孔子編訂 周公旦作
《詩經》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
《儀禮》春秋戰國 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
《左傳·昭公十二年》戰國 左丘明編撰
《禮記·投壺》西漢 戴圣編著
《說苑·善說》西漢 劉向編撰
《北大藏秦簡“酒令”》北京大學學報2015年3月李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