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謂之術,教而育之謂之道!聊身邊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中學數學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不完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試卷!
你可能不相信,但卻是事實。
中學教師至少是本科學歷,卻連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試卷也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是不是老師太無能了?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根本不是老師無能。
小學數學期末試卷因閱讀量大上熱搜,當地教育局回應!
深圳某區“小學四年級期末試卷太難延時20分鐘!”沖上了熱搜。原因是題目過難,四年級數學考試延長20分鐘。
不少家長看完深圳南山四年級數學期末試卷后不淡定了,原計劃考試時間90分鐘,一共36道題,整整6頁A4紙,僅算一下時間,平均每道題150秒鐘,即兩分半鐘一道題。這兩分半鐘,四年級的學生需要讀題、理解、思考、計算、書寫。
不少中學數學老師紛紛感慨:“別說小學四年級學生了,本科學歷的我,也寫不完!”
至于這張試卷就有哪些試題,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看看,如果實不想搜,大家可以到評論區看一,我會把試卷完整的放到評論區,大家試試自己會不會做,多長時間可以做完。
當看到這張試卷后,一自稱清華大學的網友說,看完深圳南山這張數學試卷后,“建議別出了!”他表示,自己看完這份試卷后特別氣憤,“不要覺得大語文時代就可以搞幾個成語、幾段古文扯到數學卷子上,覺得提升了試卷水平,真正的數學永遠凝練在簡潔的幾段符號中,而不是散在一堆沒有用的文字信息中。”他的評論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贊。
事情引發熱議后,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稱,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國家義務教育的質量監測命題方向和重點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就是希望通過這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讓學生逐步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世界、進行思考。
大家讀明白什么意思了嗎?之所以這樣命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是為了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世界。大家看看嘴有多“硬”!總結一句話:我們沒錯,愛咋咋地!
國家級骨干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黃東坡稱,情境化、跨學科、增加閱讀量,這是新中考新高考的新特點,但凡事要有度,否則只有形式而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水平和思維狀況。找到適量閱讀與高階思維的契合點,且突出對數學本質的考查才是正道,否則只能是形式大于內容,熱鬧一時。
為了適應情景化和生活化,在數學試題里出現兩三道貼合生活場景的數學題無可厚非,但整張試卷全是這樣的題,到底是為了什么?
數學的核心素養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品質,提升邏輯推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數學不是不可以難,也不是不可以考“閱讀理解”,但應該是符合數學學科知識的難。
為障礙而設置障礙,對數學本身無價值的繞。奇葩化的題目純粹就是化簡為繁的折騰,有一種吃苦叫“沒苦硬吃”,這種難題,也可以叫硬繞、硬難、硬要讓你不好好過年。
“學的不考,考的太難”,是一群人的悲哀!
不管你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中考、高考只看成績,“分分是命根”在中考和高考中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多考一分超過千人”除了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現實。
大家都重視考試成績,為了得高分更是各種“卷”,可結果呢?平時老師教的根本不考,老師能怎么辦?只能去研究試卷,給孩子們“加餐”,去學課本之外的知識。家長忙著花高價給孩子報課外班,從而減少教育焦慮。
好像命題人只有出一些孩子們不會、老師意想不到的題,才能證明自己特牛×。其實這樣的人就是傻叉一個,正是他們這些人的存在,造就了無數人的悲哀。
“雙減”政策第18條規定: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積極完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
國家對于中考命題的要求是:“以學定考,防止偏題、怪題、超綱題”。大家知道2024年中考成績揭曉后,為什么北京市各縣區的中考成績高分段那么多嗎?
答案就是:真正的做到了“以學定考”!學什么,考什么,不出難題、怪題、超綱題。
“學的是一粒沙,考的是撒哈拉”“平時教人做饅頭,考試卻要人做滿漢全席”,所考非所學,違背了教、學、評一致性的要求,違背了以學定考的原則。偏、難、怪的選題不僅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也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指揮棒考試如果脫離了教學實際,也會給教師日常教學帶來困擾。
中學數學老師,在規定時間內做不完小學四年級數學考試試卷,這不是中學數學老師無能,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出題人一直都存在,他們的存在,是無數人的磨難和悲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