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智能汽車作者Erik的第257篇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華為跟上汽旗下自主品牌飛凡、智己要合作的消息,傳了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
為此某設計公司還吃了瓜嘮,發了一封道歉信,表示因發布某汽車品牌跟華為飛凡大師聯合設計,給華為造成負面。
剛剛,業內又在風傳
上汽集團將乘用車公司(榮威、名爵、飛凡)、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五家公司組建為“大乘用車板塊”,并成立“執管會”對自主板塊的重大事項進行集體決策。
這是在為上汽自主板塊為迎接華為作準備。
關于上汽的傳聞,一直有,除了華為,還有另一個緋聞對象。
站隊是最難的
就在兩個月前的
11月份,就有多位接近上汽集團的消息人士透露:“上汽集團目前正在與華為進行合作接觸,或將開辟華為目前與車企的三種合作模式(供應商模式、HI模式、智選車模式)以外的全新模式。
項目將有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帶隊,不排除其將戰略投資華為旗下子公司——引望的可能性。
《每日經濟新聞》向上汽集團和華為方面分別進行了求證,前者表示并不知情,后者則未回復。
兩個消息源,得到的是不同的回復。
好馬不吃回頭草,在一切未塵埃落定前,內部人士不可能出面承認,對外大頭兵也不可能知道這等機要事兒。
裝傻充愣是最劃算的。
只是這個檔口,上汽業績暴跌,新上任的掌門人肯定想搞點業績,樹欲靜而風不止。
再往前推半個月,市場傳出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入華后授權上汽做Robotaxi傳聞,源自天風證券調研,特斯拉與上汽已經溝通了兩輪,吉利也有過交流,最后定論和細節還沒有明確消息。
之后特斯拉中國相關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是假消息,特斯拉此前也沒有和上汽集團對接過,跟國內車企也沒有交流。”
上汽集團相關人士也表示,沒有相關消息。
上汽股價也從連續漲停切換回跌停。
無論特斯拉還是華為,身為國企的上汽,選誰都挺尷尬。
但尷尬不當飯吃。
國產本弱,為新能源則剛
上汽曾經是國資車企背景中的領頭羊,之后有一長串名單,北汽、廣汽、長安、一汽、東風,聽起來虎虎生風的名字,其實都是靠合資車打天下。
合資就是給歐美日韓車企代工,憑著國家強給的51%控股股份,吃香喝辣。但自主的部分,也就是我們想要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部分,從來都弱。
就上面這些Logo,你能認出幾個?
真國產汽車所有國企都是弱的一匹,現在如此,過去如此,未來很可能還是如此。
普通人知道的上汽,是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為代表的合資車,比如前天黃子韜送的30輛車寶駿,就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品牌。
有意思的是我的文章評論區,有人對10萬的寶駿很是不屑一顧,哪怕是送的。
白給的東西還有人嫌棄?
這是幾乎所有人對國產車的印象,但真算起來,上汽通用五菱也是合資車,只不過美國通用占的股份沒那么大而已。
大股東算是柳州汽車和上汽,都是國資。
但就是這弱一檔的合資,都被普通網友看不上。
這就是普通人對國產的印象,實際上也是國產車企的底色。
因為新能源的國策,全球獨一檔的補貼,低廉的電價和高昂的油價,國內新能源車看起來很便宜,但車企都在虧。
合資車企不愿也沒有理由做虧本的買賣,所以在全球都一直拖慢新能源的發展,在華也如此,所以國企車企的業績就下來了。
飛蛾撲火的攢局大軍們,把資本和地方融資的錢都折騰成過剩產能,計提壞賬,破產清算,員工就地解散,老車主維保困難。
在除了特斯拉以外沒有盈利的純電車企困局中,國企風中凌亂,民企不是在最后的晚餐,就是無腦的狂歡。
華為看起來給出了三個合作模式,實際上最香的就只有一個模式,“我來吆喝,你來造”。
油車時代,灰頭土臉上不了臺面的國產車,在新能源博傻時代,只要做一次醫美,就能出來見人,雖然看起來整的都差不多。
華為就是國產車最好的醫美。
不整,嫁不出去,整了能賣個好價錢,雖然里面都一樣。
往小了說,沒幾個人能看到卸妝時候的樣子,這叫尊重隱私,往大了說,這叫每個人都有愛美的權利。
在商言商,無利最大,真相什么時候重要過?
真相不重要!
看直播的時候,無意間瞟見了譚秦東在直播賣貨,點進去~
不知道譚秦東的人肯定還有不少,只簡單放幾句他的自我介紹~
曾經的我是一名醫生,收入穩定,家庭幸福,可即便這樣,依然經不起命運三番五次的捉弄。
2018年藥酒事件過后,我患上了“創傷后應激障礙”,這是一種精神受到創傷后的心理疾病。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會害怕黑夜降臨,因為我會感到恐懼,黑夜里我會整晚整晚地做噩夢、有時候甚至在夢中大喊大叫......
另一邊,切到網頁版的抖音,韓路在參觀影視颶風的總部,蘋果全家桶,百萬顯微鏡,8k巨屏,看不過來的頂級鏡頭,無人機、相機、攝像等等設備。
只是基礎設施的配置價格,可能千萬都打不住。
看起來的視頻Up主,行業頭部,數百萬粉絲的自媒體,其實是跟商家深度綁定的宣傳喇叭。
與大部分人常識中以為的媒體無關,與記者無關,與真相無關。
那些詞都是跟理想、求真、無所畏懼、社會的良心相關聯。
而頭部們是跟商業打的火熱,考量的第一指標是盈利,其次是效率。
韓路看完后得到的感悟是,差距很大,未來2025年要改,把基礎設施改一遍,把制片效率提上來,把渾水摸魚的員工找出來。
你看,商人的思維就是不一樣。
只是追求真相的為數不多的譚秦東們,不是蹲了大獄,就是被消失了工作,散落在中年無人問津的角落。
輕的還要被投訴舉報,刪文,還要時不時接著人們遇到不公無人問時的唾罵:你們這幫子記者不干好事,造謠生事,不替大眾伸張正義,只知道吹牛拍馬屁。
這些本應該是對頭部們的刻板印象,卻總會無端端的連著譚秦東們一起罵了。
最后譚秦東們越來越少,新出來的也開始都爭著做頭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